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帝王系列·铁血洪武—明太祖朱元璋_孝廉【完结】(101)

  “你如此胡作非为,就不怕灭门吗?”

  毛骧看了那些揭发,吓得浑身冷汗直冒,认定是张焕想夺他的位置方才出卖他的

  ,也抱着揭发抵罪的动机,捅出了张焕私蓄养子死士,逼死几个古董商而把一批珍宝攫为己有等罪行。

  但朱元璋最关心的却是张焕与胡惟庸的勾结,便问张焕泄漏过哪些禁中之语。 毛骧连连叩头道:“臣不敢讲,因事涉朝廷重臣,讲了必有杀身之祸。”

  “你只怕他杀你的头,却不知朕可以取他的头?”

  毛骧抬起头来,惊疑地问道:

  “万岁舍得杀掉朝中第一大臣?”

  “朕认法不认人,便是皇亲国戚犯法当斩,亦不稍贷。你随朕多年,尚不知朕的脾气?朱文政是朕唯一的亲侄,不也死在法鞭之下?快快说来,方可抵你恃势冒法之罪!”

  毛骧这才说出几年来张焕为讨好胡惟庸,而多把朱元璋单独召见大臣时的讲话泄漏给胡惟庸。除此之外,在空印案起后,胡惟庸还与张焕同谋,用面貌相似的囚犯替代胡惟庸的心腹受刑。用这种李代桃僵的手法,他们救过好几个主印地方长官的性命。

  朱元璋骇异不已,他万万没料到看去忠谨的胡

  惟庸,竟敢在他的眼皮之下,如此大胆妄为。他不解地问道:

  “莫非刑部就不知晓?” “张焕奉敕提审人犯,谁敢盘查?有时他又将案犯提走,然后妄称已死刑下,叫牢子来验。牢子但见一个血肉模糊之人,如何辨得真假?哪知吃换了人?张焕却将代死者埋了,将案犯正身送往深山之中,改名换姓,藏匿起来。”

  “那你为何不早奏闻?”

  “罪臣以为是圣上仁慈本意,哪敢追问?”毛骧与张焕本是一路的,因急于洗刷自己,便把事情推个干干净净。“张焕往往代传圣谕,谁知真假?谁又敢找圣上核实?”

  朱元璋气得山羊胡子直抖,击案叫道:

  “朕亲自鞫讯,定要弄个水落石出,然后将张焕满门抄斩!”

  毛骧一听,心中暗呼坏了,若皇帝亲自审讯,定会牵连许多文武勋臣。皇帝性刚好杀,哪个大臣不千方讨好亲军都尉府的人,以探到皇帝的喜怒呢?第一个跑不脱的便是他毛骧。他自己也记不得曾多少次向朝臣泄漏禁中之语,曾次暗示

  过皇帝的喜怒?

  他急中生智,叩头奏道: “万岁爷,以罪臣之见,此事不宜公开处置,因张焕是宿卫之士,又随万岁爷多年,若传出去,万岁爷将受无知人之明之讥,有损皇家尊严。莫若将他乱棍打死,只说他恃酒调戏宫女,岂不干净?又不惊动朝臣。日后严敕亲军,敢有泄禁中语者灭门!为防胆大的无视圣谕,可令亲军士众,皆不得单独会见朝臣及外官,有违者,立即斩首!万岁爷还可设立诏狱,将重案交给亲军,万岁爷可以随时提审。”

  朱元璋已从毛骧的慌乱眼神中看出他怕被供词牵连,由此也猜出他本身并不干净,方才建议将张焕不讯而杀。可是他眼下急须处置的是张焕与胡惟庸,并且觉得一时难找比毛骧合宜的人来主管亲军。他还觉得毛骧关于设立诏狱、亲军取旨鞫讯以及不惊动朝臣而处决张焕的建议均很称意,便决定先放过毛骧,让他速去了结张焕。毛骧这才将悬着的心放下,立刻回到亲军府,将惶惶不安的张焕拿下,以酒后调戏宫女之罪乱棍打死,扔

  尸于玄武湖内,然后便去复旨。朱元璋立刻叫他连夜去找被胡琏轧死的一老一少的家属,怂恿他们告状,要求胡家偿命。

  毛骧此时只想取得皇帝的重新信任,哪里会说半个不字,立刻奉旨而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读下回。

  -------------------------------------------------------------------------

  计成连环皇帝高招宝赠遗腹丞相妙着

  计成连环皇帝高招宝赠遗腹丞相妙着

  却说朱元璋杖死张焕后,便开始设置陷阱,准备捕捉胡惟庸。他深知胡惟庸权倾天下,心腹布满朝内朝外,又乃资深大臣,要搬开他,却让百官无话可说,朝政不受影响,是要费一番手脚的。他先让毛骧去怂恿被轧死了人的苦主鸣官,要求胡家偿命,然后又把华克勤、吴印召来,要他们搜集胡惟庸的罪状,到时候上本参他。最后又召来开济,要他明晨首先发难。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先宣布了张焕被处死的因由,让张玉接替了亲军副指挥使的职务。

  开济因是胡惟庸荐举的,昨夜已知皇帝有倒胡之意,为了保住自己,不仅提出了胡琏在大街上高速行车连毙二命之事,还揭发胡琏与宋慎等结党组社,四处散发帖子,攻击朝廷命官、诽谤新朝。

  胡惟庸对朱元璋的计划一无所知。他只是感到困惑不解:开济是他荐举的,为何突然翻脸不认人起来?他压根儿没预料到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因此,他很镇静,很坦然。他用目光制止了想

  为自己辩解的陈宁、涂节等人。他相信,只要圣眷不变,谁也奈何自己不得。

  朱元璋发话了。他用十分平和的语调询问胡惟庸,胡琏是否真轧死了人,是否真与宋慎结党组社。胡惟庸据实回答说,胡琏的车确实轧死了人,不过,这事谁也怨不得,因为是一办喜事的人家放爆竹惊了马。刑法条律中既没有禁放爆竹一说,放爆竹的人没有责任,坐车的人更没有责任,苦主也通情达理,没有吵闹。至于结党组社一说,也与实情相去太远。几个秀才在一起武文弄墨,逢场作戏,外人冠之以南门诗社,纯属玩笑。帖子确实写得几张,抨击了几个贪墨之吏,这几个贪墨之吏均已被皇帝处死,可见并非诽谤新朝。 朱元璋仔细地平静地听完,又问是否经应天府处理。胡惟庸说,民不举,官不究,因苦主不愿鸣官,自然就没惊动应天府。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