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沧桑_晓剑【完结】(111)

  “混蛋!你敢辱骂领袖!”

  “骂了,你敢动我根球毛?”

  “妈的,准备射击!”国民党上尉真的恼怒了。

  “杨连长,闭嘴!你这次执行的任务不是骂娘!”霍达东回头训斥了杨连长一句,大步向岸上走去。

  一辆满是灰尘的福特小汽车在码头外迎候霍达东,那个带霍达东出码头的上尉有点讨好地说:“长官,我让人通知了马参谋长,他亲自派车来接您了。”说完,他拉开后座的车门,请霍达东坐了进去。

  一个副官模样的人为霍达东关好车门,然后小声对上尉说:“让船上的八路到你的连部去好好休息,请他们吃顿像样的饭,他们在延安天天吃猪食。”

  “这……”

  副官一瞪眼:“这是马参谋长的安排,所需费用到我这来报销!”

  “是!”上尉心里一喜,知道可以从中赚上几十块大洋了,这些钱寄回家去,能让老母和妻小过上个肥年。

  副官坐到汽车前排,让司机开动了汽车。

  霍达东身子晃了一下,觉得坐汽车和坐船一样不舒服。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汽车,虽然延安也有几辆这种棺材似的东西,可那是给中央领导乘坐的,像他这种级别的干部还不可能分配到。其实就是有机会坐,他也不愿意,而宁肯骑马、骑骡子、骑驴。

  汽车在不平坦的堤坝上缓缓向上游驶去,那股子汽油味又使霍达东想呕吐,他拍打着窗子,想透透气,可又不知怎么才能打开窗子。还是副官回过身子,抓住一个摇柄,摇了几下,窗子退了下去,一团尘土扬了进来。霍达东舒服了,却听到司机低声嘟味了句:“享不了福的老农民!”

  幸亏路并不远,一根烟的工夫后,汽车就停在了一片被酸枣树和柿子树环绕的房舍前,四个端着冲锋枪的卫士站在红砖门楼前,一个穿着长袍、头顶礼帽、矮墩墩的老人站在石阶上迎候。隔着玻璃窗,霍达东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没有一点军人风度的老人就是已经近十五年没有见过面的马圆。

  他急不可耐地想撞开车门,跳下车去,可如同他不会开车窗一样,他的撞击也开不了车门。还是副官先下了车,为他拉开车门,他才钻出去,脑袋被车顶撞了一下,险些摔倒。他骂了一句,冲到石阶前,嗓子有些沙哑,却恭恭敬敬地叫了声:“马先生,久违了。”

  马圆也有些冲动,他没有去握霍达东伸过来的手,而是慈父一样一把抱住了霍达东高大而消瘦的身躯,有点硬噎地说:“生娃,你还活着哩……”

  “活得好着哩,金上岳的子弹打不着我,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不着我,蒋介石的经济封锁也饿不着我。我霍达东要活到共产主义到来的那一天哩!”霍达东在马圆怀里有些悲壮而凄凉地笑着。

  副官小声说:“参座,河边风大,还是到屋里去坐吧。”

  马圆点点头:“走,生娃,去屋里坐。”

  马圆拉住霍达东的手走上石阶,进了院子内。

  院子不大,但很整洁,十几盆秋菊摆在院子中间,红黄白蓝争奇斗艳,还有一点淡淡的清香飘散。正房有五间,东厢房三间,都是平房,唯有西厢房是二层的阁楼,一道木梯通上去。马圆带着霍达东踩着有点摇摇欲坠的木梯上到了阁楼上。

  阁楼上飞檐和木格上本来描过丹青,但风风雨雨不知多少年已经剥落了,只有门框两侧刻在木片上的对联还能看出字来,上联是:风声、雨声、涛声、读书声,声声东去不见影;下联是:人心、民心、国心、功名心,心心在胸何曾失;横批是:几度春秋。

  见霍达东对那副对联颇感兴趣,马圆淡淡地说:“这是宋代古居,一个家破人亡的乡绅留下来的,他祖上曾请岳飞在这里住过,据说是岳元帅留下的墨宝。不过依我看,可能是这乡绅的祖上自己写的,字里行间缺少岳飞那种壮怀激烈、杀尽虏寇的豪情,也缺少被人陷害而忍辱负重的悲愤。不过,一介书生的爱国之心是淋漓尽致了。”

  马圆推开了格子门,把霍达东让进了屋内。

  屋内算不上奢华,当然比霍达东在延安凤凰山下的窑洞要强得多。两张太师椅靠在窗边,一个红木书柜内放满了线装书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著作,屋中间是一张方桌和四张木凳,看来这不仅是个读书的场所,有时也是请客吃饭的地方。书柜上面摆了一个镜框,吸引了霍达东的注意。他大步跨过去,拿下了那镜框,镜框里是一张业已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清晰可见马圆、马方、李仲海、李秋枫和他自己的身影相貌。他还记得,这是在榆林府马圆家的院子中请照相馆的人照的,他本来也有一张,但在那艰苦的日子里,被官府围捕,四处逃窜,早已不知丢到何处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啊。”马圆有些伤感。

  霍达东慢慢放回镜框,回过身来认真地打量了一下马圆,发现他已经老了,不仅眼角和额头上出现了皱纹,而且礼帽下露出的鬓角也已经是花白一片,甚至他的眼睛流露的也不再是当年理想和热情的光芒,而是更多由痛苦、辛酸、忍辱负重和过多思索而沉积成的黯淡之情。很显然,这十几年的光阴他过得并不轻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