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莱子新传奇_楚木【完结】(90)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_

  “好!”

  简儿不知什么时候又摸进来,看了忍不住叫道。

  我沉默未语。

  “爹,对这几章,我的理解是——

  “太一,也就是博大无边的宇宙,它化生了水,水反过来辅助太一,于是形成了天。天反过来又作用于太一,于是生成了地。天地又互相作用而形成神明,神明即日月吧?日月又互相作用而形成了阴阳。阴阳又互相作用形成了春夏秋冬之四时。四时又相互更替而形成了寒热。寒热又互相作用而形成湿燥。湿燥的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了年岁,从而完成了一个周期。”

  ......

  “哦,爹!不打搅您了,我和儿孙们去锄草,您可别累着啊!”

  我目送简儿出门。

  反正开了头,就索性写下去:

  _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

  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

  君子知此之谓道。

  下,土也,而谓之地。

  上,气也, 而谓之天。

  道亦其字也,请问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

  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

  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

  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

  后来,我发现,这些简文一写出来就不见了。

  问简儿,他只诡笑曰:“是您孙儿拿去吃了吧?”

  由此,我就不再追寻了。

  只是过了一些日子,我又有感于一些事物,动了笔:

  _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故道之出言,淡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安有不信。

  犹乎其贵言也。

  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

  六亲不和,安有孝慈。

  邦家昏乱,安有正臣。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

  夫乐杀,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

  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故杀人众,则以哀悲蒞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圣人无为,故无败也;无执,古无远。

  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人之败也,恒于其且成也败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之所过。

  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

  没料到,两千多年后,我居然在你们发掘的荆门郭店楚墓中,看见这些散断不全的简文或句子。

  这些简文由于断了线,散乱地堆放着,无甚头绪。

  于是,它按你们的理解编排着,除在入关时写的、由陵尹喜转赠楚王的简文,被用象征着经书的梯形头长简抄录后命名为《老子》“甲”外,其它简文名曰《老子》“乙”、“丙”以及《太一生水》都是平头短简,在形制上不能与《老子》“甲”相配。

  我总觉得还有一些事情不对劲儿——

  因为《老子》“乙”、“丙”以及《太一生水》都是我隐居蒙山时作为老莱子的身份写的,可能这就是司马君所记 “言道家之用”的《十五篇》吧,怎么后世有人把《老子》“乙”、“丙”归到入关时的五千言《道德经》中去了,而独留《太一生水》又不承认是我写的呢?

  若按现在人们的认知能力,我入蒙后写的,即在郭店楚简中称为《老子》“乙”、“丙” 以及《太一生水》的文字,都是墓主以较短的平头简抄录着,这说明《老子》“乙”、“丙” 也够不上像《老子》“甲”一样的规格,不能列入“经书”序列呀?

  传世本《道德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一直想不明白!

  后来有幸见到一篇今人写的相关考证论述,似乎明白了一些原由。

  这个谜底,待稍后再探视吧。

  至于这些在蒙山时写的简文,是不是司马君在《史记》所说的,是我作为“老莱子”所写“言道家之用”的《十五篇》,且凑不凑得齐这个数目,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