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土匪_沧海涛谰【完结】(146)

  

 

  

 

  

 

  

 

  

 

  

BAIDU_CLB_fillSlot("384094");

  第125章 最早的飙车族

  自从快速反应部队成立以来,太原城里多出了一大堆的飙车族(飙自行车),每日都用各种吓人的骑术在马路上骑车,各种精彩至极的动作一个个出现,不过同时,太原城发生撞车的几率也大大增高。 不是今天的水果贩子被撞,就是明天的早饭摊子被幢。还好的是,人被撞的占少数。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是大大的引起了众怒。 于是在太原开始出现如下一幕。 每天只要看到身穿军装骑着单车的人出现在街头,地上总会不经意的多些不起眼的微型铁蒺藜,让这些曾经中国最早的单车杂技爱好者们寸步难行,往往刚刚才补过的车胎,没过几分钟就瘪气了,或者是自行车刚刚停放在路边,早饭吃完之后再去骑就会发现气米芯被人给拔去了。 看来后世人看谁不顺眼,就拔他气米芯的习惯就是从这个时候养成的。为此太原城里那些修车的人可高兴坏了,小小的太原城虽然自行车没有几辆,可是修自行车的却成群结队。 为什么?还不是每天补胎的人太多了。 不过虽然骑自行车的军方飙车族在太原带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但是却不知不觉的带动了太原人对自行车的爱好,特别是那些年轻人,简直就是疯了一般的练习耍单车。 这个时候的太原城,你手上有一辆自行车,那么只要你上街立刻就会成为那些小姑娘的注目的对象,如果你能在用自行车玩上几手绝活,那么惨了,太原的小姑娘都会为你疯狂。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时候的单车,简直就跟后世的宝马没有什么区别。就这还是余飞下令反应部队所有人的车子都编上号,平时训练之后,要放进储备库,任何人不的以任何理由私自把车骑走。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自行车,就跟后世的军车没有什么两样。 后来鉴于飙车族在太原产生的影响,余飞为此专门在太原城东开辟出了一块地方作为反应部队的训练场地。以后部队但凡单车训练都通通改在了这里,就算是那些家里有单车的手下,也被余飞郑重警告,不得在外边耍车技,用余飞的话说就是,此时部队所训练的车技都是属于军事机密,任何人都不的外泄,否则,就直接开除。 眨眼间,祸害太原城十多天的军事飙车族消失了,那些业余的,却由于民众的大力打击,而渐渐的销声匿迹,可惜了这个刚刚轰轰烈烈火起来的单车杂技艺术,就此在余飞和百姓的共同打击下如同昙花一现般消失了。 当然,在军队中,这项艺术却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城东训练基地,两个方队,每队十行,每行十五人十五辆自行车,总共三千人。别看现在他们练习用的还是普通的单车,但是这些人玩单车的技术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五百多米的距离,余飞说一声停,大家刷的一声全停住了,阵容丝毫不乱,车轮好想被线拉过的一样整整齐齐。 停车、卧倒、射击,动作整齐划一,除了练习步枪之外,还练习五十米单手骑车射击,当然用的肯定是手枪,步枪一个手肯定是把握不来的。 而练习的射击靶则又分动态靶和静态靶,也就是反应部队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可以迅速随意的在骑车的时候打中动态靶和静态靶。不能完成这个标准的都将被踢出反应部队。可见训练之严酷,要求之严厉。 同时还要训练每个人的耐力,车上绑着一百五十斤的负重,骑车三十公里、骑车五十公里,并且还会有时间限制,所有时间达不到标准的都要被进行特训,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然后又训练两个人的合作能力,一个人骑车,一个人在后坐进行射击,这主要是训练团队合作能力,两个人合作,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事情,这样也更能专注各自的事。 在余飞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之下,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的反应部队成员都可以基本达到余飞的要求。只是不怎么熟练,不过余飞可并没有就这样放过他们,玩命一样的训练仍旧再继续。而在训练时余飞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可惜这种让余飞过足教练瘾的日子,并没有多太长时间,很快,李鸿章那满含暴躁意味的电报就发到了太原,四国的联军开始了又一轮的进攻,而美国和德国好象也研究出了新式武器一般,再次在渤海以及南海等地嚣张,两江以及福建等地再次受到联军的攻击。 虽然余飞对两江发生的事,也可以说是对刘坤一的死活并不怎么感兴趣,不过,毕竟总统都已经发话了,不管余飞想不想,都要去做做面子不是。 于是在发了一番牢骚之后,又磨蹭了几天,等到军舰和潜水艇都改装好了之后,余飞这才心不甘情愿的从水路出发了。 不过在出发前,余飞却专门把师兄李三叫到了屋里,两个人嘀咕了老半天,没有人知道他和李三说了什么,只知道自从余飞离开之后,太原立刻加大了训练以及招兵的活动。 余飞的船队,说是船队,其实就两艘军舰,和一艘在水下的潜水艇,表面上看就只有两艘军舰,每艘军舰上载人只有五百多,两艘军舰装载的人数少的可怜。这样的船队,这样的人数,不管是打海战,还是打陆战可以说都是找死的干活。 也难怪李鸿章知道余飞出兵的人数后,生平节俭从不在电报中多说废话的他,这次却在电报中足足骂了余飞数百字之多。 不过余飞对此却反应寥寥,既不回电报也没有增兵,就这样指挥着自己的两艘改装军舰招摇的朝着山东行去,到了山东境内后,顺便还在袁世凯的济南府小歇片刻,把卖给袁世凯的军火卸下,又装了些海鲜特产还有水果等物,然后这才转道从北京到杭州的京行运河。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水道最长的水利工程。又称大运河。 北起中国北京市,南抵浙江省杭州市,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余飞的军舰此时就正行使在江苏境内,一边欣赏着两岸秀丽的美景,嘴里不住的哼着小曲‘烟花三月下扬州’。哼罢了还不忘再埋怨几句,骂那些洋鬼子不会挑时候,现在天气都已经开始转凉,没事打什么仗啊,等来年开春了,烟花三月再打多少,那时景致肯定不现在要好看。 一番话说的余飞身边的那些亲卫一个个眉头紧皱差点没有晕过去。 如果他们不是经常跟着余飞,对于余飞的事比较了解,恐怕直接就会把余飞归类为那种不学无术,一肚子草包的废物。本来吗,余飞说的那些话,完全就是一个废物应有的表现。 军舰经过了扬州府之后,还没有来到余飞最喜欢的苏州呢,苏州的情报部门就已经发来了电报。联军的舰队就已经开始大肆进攻上海了,此时的上海虽然已经是中国很大的通商口岸了,但是却还远没有后世庞大。 所以余飞在听说上海被攻打的时候,虽然心里觉得颇为可惜,但是却没有太大的反应,毕竟此时一个小小的上海对于余飞未来的大计来说,显的实在有点微不足道了。 再说了,洋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在上海同样也有租界,同样也有银行也有生意,上海也是他们往中国输送毒品以及各种物资的港口,余飞觉得他们怎么也不会就这么眼睁睁的把上海给会了吧。毕竟那样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 更何况这事还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他们最少要四个国家坐下开会商量之后才能决定。因此余飞对于上海还是报着希望的。 在收到李鸿章的加急电报之后,余飞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那所谓的天堂苏州,就直接从京行运河转道长江,然后直奔上海而去。 军舰还没有到上海呢,刚到崇明岛附近就见出海口到处都是炮火声,空气中的火药味弥漫四周。 急骤的枪声已经可以耳闻了,看来战争打的非常迅速啊。 不过余飞却对刘坤一一点信心都欠奉,原来在上次京师会议之后,其他省份都按照协议给余飞运来成箱的白银,而余飞也大方的或是赠送火枪,或是把毛瑟枪的改装技术交给他们。 而独独刘坤一看余飞不怎么顺眼,一两银子都没给,恼火的余飞,自然是什么好处都让他落着。虽然后来听说他从李鸿章那里搞到了技术,但是毕竟时间上都已经晚别人很多了。 在加上训练的时间,光有好枪,你没有神枪手配合,有个毛用? 而且现在洋人也已经开始普遍采用这种改装毛瑟枪了,所以余飞对刘坤一可以说是完全不看好。只看那厮什么时候被人干掉吧。 “我靠,打的这么激烈啊?我们就两只船,我看是不是先躲一躲,不要被他们殃及池鱼才好,等他们都干个差不多了,老子在上好了。”于是呼,余飞无耻的下了暂时观战的决定,两艘军舰找了个河道躲了起来。只派潜水艇前去观察情况顺便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 同时,在余飞开着潜水艇离开的时候,二毛的情报部门也已经把江苏这里的情况给李三发了过去,早得到余飞授意的李三,立刻带着三千人的部队坐着火车日夜建成开始朝着江苏赶来。 一路上他们是有火车坐火车,没火车骑单车。一路快速的朝着江苏而来。还别说,骑着单车就是比步行走的快,一百多里的路,平时急行军的话要走一天,而且晚上还要休息,但是骑单车,只需要五个小时就能到,千多里的路,三千人就靠着断断续续的火车和单车走了七天就到了地方。 且不关李三如何到的江苏,余飞带着几个手下开着新改装过的潜水艇,听着震耳的‘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在水下如同幽灵……不,此时的潜水艇已经不能算幽灵了,那超高分贝的发动机声简直就让潜水艇好像一台后世的拖拉机。 在水底下驶过,啥鱼都让它给吓的没了影。好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什么声纳探测器啊,海底扫描器啊。 不然的话,恐怕余飞早就被人用鱼雷给打沉了。不过就算没有声纳探测器,余飞还是在雷达上显示发现敌舰的时候,迅速把柴油发动机关掉,换成电池启动。把噪音减到最小。 这时的潜水艇才像幽灵,在水下无声的滑动,而在潜水艇的上方则是一艘艘的美**舰。 “老大,干他们吧?”阿大舔着嘴唇露出噬血的样子,残忍的问道。 余飞看了阿大一眼,摆摆手“不,你那是白痴的行为。这些都是我们的东西,干吗要炸掉?” “我们的?”阿大迷茫的挠着头,想不明白为什么老大会说那些甲板上站满了联军的军舰会是他的,这个问题太深了。 对于阿大的不解,余飞没有多做解释,只说了一句话“原地待命。” 就这样在余飞的命令下,一艘黑漆漆的圆柱型物体,躲藏在喧闹的炮弹齐飞的上海吴淞口附近水下,好象一个黝黑的炮筒,正在寻找可供射击的猎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