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从来不淡定_豆子/南柯太守【完结】(16)

  唐军趁着大部队赶来接应,顺势厮杀,声威大震,刚才萎靡的李渊同志也有如打了鸡血般脉动起来。大军立刻将隋军倾覆了,宋老生消失在李世民的视野当中。却听乱阵中有人传出“宋老生逮着啦!”这样一句话,乃是李渊同志的属下的战绩,倒不是因为他们有人比宋老生生猛,只是因为一千人围住一个人,实在是有点儿密不透风。宋老生插翅难逃(貌似长了翅膀也会被李渊同志射下来)!李渊那群粉丝先跑去把城门关上,防止宋老生逃回城内,然后将他死死围住。宋老生见自己已无回天之力,于是下马,一头撞向沟堑里。

  何其壮哉!可惜没撞死。

  当刘弘基把宋老生杀死的时候,隋军的尸体已经铺了足足数里地(僵尸数里),而城墙上,宋老生的兵依然坚守。唐军没有攻具,只能用人强上,史书上美其名曰“肉搏而登”。 没有攻城器械而去攻城就类似于没有农具去刨地,非把人弄残不可,然而,这是一群曾经急红了眼,现在杀红了眼的恶魔。当然,这是隋军的看法,霍邑百姓刚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明天,他们就会见识到李渊同志的无穷魅力了。恶魔爬上城墙(真不知道是怎么上去的,推测是踩在死人的肩膀上),此战很快结束,唐军大胜。

  仔细分析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骂人上来看,李建成不如李世民下嘴狠;从战斗力上来看,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世民战斗力>李渊+李建成;宋老生是个暴脾气,冲动是毁灭他的魔鬼;宋老生是个忠诚的人,他的死法很悲壮,不像评书中所虚构的那样窝囊;唐军刚开始打仗的时候处于打砸抢烧的境界,还没达到化敌为友的觉悟程度;唐军刚开始打仗时,硬件设施很差;宋老生脾气虽暴,但对待下属很好;李渊是个心理学高手。

  李渊轻松了下来,搁在他心中几个月的担子终于可以暂时卸下来了。他现在要奖赏那些为攻打霍邑做出贡献的士兵。早在攻打刚刚结束,军中就有人说李将军封赏肯定只会给那些出身良好的子弟,至于那些农奴出身的人,奖赏会相应减少,甚至不予奖赏。李渊用自己的行动抽了说这话的人的嘴巴。

  他不但公平地对所有有功人员进行了封赏,还继续他那未尽的事业——封官。霍邑中领了李渊官秩的,都从内心里希望此人造反成功,当上皇上,这样自己手中那个小小的牒子(李渊给人家发的木头片子)就会成为圣谕,自己在乡里顶多当个里长,到那时可就是真真正正的五品大(这个字应该重读)员了!

  有人在合适的时间提醒了李渊一下,大哥,您这样做会不会封官太泛滥,日后人员冗杂怎么办?

  李渊摇头,他说:“隋朝之所以成了现在这副德性就是因为它太吝啬手中的权利,不去勋赏有功者,才使得人心向背。我们现在给他们封官,难道不比杀戮他们强么?”李渊不愧是团结群众的高手,他得到了多数霍邑人民的支持。以此方法,李渊成功俘获了临汾、龙门等郡的民心。

  下一个,就该轮到屈突通了,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在此之前,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还没有进行必要的讨论,同时,李渊不愿做一个狗熊,黑瞎子一样丢掉一些必要的地方。《资治通鉴》上详细记载了李渊同志的八月行程,我们来看一下:

  丙戌,渊入临汾郡,慰抚如霍邑。(八月八)

  庚寅,宿鼓山。(八月十二)

  癸巳,渊至龙门。(中秋节,我掐指一算,月圆之夜,果有龙运!)

  丙申,渊至汾阴。(八月十八)

  己亥,渊进军壶口。(八月二十一)

  如此看来,唐军真是每三天打一个地方,在黄河套口处蚕食隋朝领地。让李渊高兴的是,刘文静同志回来了。让李渊更高兴的是,刘文静摆平了突厥。让李渊高兴得直哭的是,刘文静带回来了突厥兵500人,胡马2000匹。刘文静同志,你签回来一个大单!李渊很高兴刘文静能回来这么晚,如果早回来一会儿,不知突厥会不会突然变卦。现在好了,有车(马)有房(城)了无牵挂,不怕突厥变心了。李渊对刘文静说:“咱们正往西打,即将过河,以前是兵多马少,现在是兵少马多,全都是你的功劳啊!”此话当真?

  当个P真!

  In my opinion,李渊说的这话等于废话,前几句完全是叙事口吻,叙述的是基本事实;最后一句虽是夸奖,却极不真诚。他这样说话的原因,要等到刘文静临死的那天才能揭晓。

  八月二十一日,李渊下令进军壶口(今天的山西壶口瀑布附近)。历史书读到这里,我犯糊涂了。

  不知李渊从哪里搞来那么大的号召力,当地的百姓听说李渊军队没船过河,纷纷把自家的船只献上,那叫一个如蜂如蚁如泣如诉,一天之内竟然有几百艘进账(日以数百)。四天内,李渊创建起了将军府水军分府,而且相当有质量。放在更早时候读这段话,我会佩服李渊佩服得满地打滚儿,现在也是。真的。

  还记得几个月前唐军没粮食是怎么办的么?史书上记载:唐军缺粮,百姓一个个抗着麻袋为唐军献粮。现在,李渊缺船,百姓又来献船,确实不一般。现在再去讨论李渊如何完成这一壮举已经无意义了,无图无真相。所以,咱们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李渊同志现在很忙,因为关中大侠(不是吕轻侯)来了。这个关中大侠原本不是大侠,而是和翟让、窦建德差不多的起义军首领,只不过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附李渊是他正确的选择。李渊大军到达汾阴的时候,这个孙华孙大侠就收到了他发出的纳降令。孙华手底下有几万个弟兄,按理说实力与李渊也差不到哪去,但那是按理说,事情到了李渊父子那里,就没有道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