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大民国_狂人阿Q【完结】(498)

  恩琴建立的俄罗斯帝国政府好歹也是受到了一些国家认可的,所以他们能够出席,而库库帖木儿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则根本没有资格列席。但是他们也派代表到了重庆,第一是游说中国中央政府,表示了他们对中国的友善,同时也希望借此次会议跟英美等国接触,甚至建立某种联系。

  会议召开期间,蒋价石每天都要亲自阅览会议纪要,他派出的代表各种言行是让他满意的,他第一次看到,原来中国人的声音可以这么强力,可以这么有影响,可以这么欺负人,可以有这么大的决定力量。唯一让他不爽的是。很多东西完全是他在为塞北服务。

  很快会议就谈到了不仅仅关乎塞北的内容了,英美两国再次要求中国尽快发动对日军的反攻,他们强烈抗议中国的消极抗战是对世界的不负责任。尼玛,中国不抵抗是对国际不负责。那么当年日本打中国的时候,谁对中国负责了。英国人一面关闭了中国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一面却大量的卖给日本石油钢铁资源。美国人虽然好点,但是除了钢铁石油外,其他物资仍然大量的向日本出口。而且那时候两国也没有把日本定义为侵略者,那时候怎么不对国际负责呢。

  对于这个反攻要求,蒋价石是打心眼里不喜欢的,他还想着让英美去打赢日本呢。他只要坐收渔利就好了。他的兵力还要留着应付战后的中国局势呢,强大的塞北对他的压力山大不说,李宗仁这些人他也不放心呢。

  于是在会上,中国代表跟英美代表反复扯皮。

  当然会下的交涉沟通。相互妥协,暗箱操作同时在进行着。

  英美诱惑塞北只要他们担负起打败日本的责任,那么两国将承认他们在北方的领土变动。塞北方接受英美的说法,表示他们是坚决抗日的,答应帮忙游说蒋价石。在这种情况下。赵礼再次飞往重庆,亲自面见蒋价石。

  “委座,我第五集团军已经做好了反攻日军的准备,只是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打败日军。光靠第五集团军的力量显然还不够,希望委座以民族大业计。命令其他部队全面的向日军展开进攻。”第五集团军正是塞北军的正式番号,不过一个集团军拥有近千万的兵力。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大概也是个怪胎了。

  “这个问题我会考虑的,第五集团军也是中国中央领导下的军队吗,也是在中央的命令下采取攻击的吗,至于其他军队,中央有统一的统筹。”

  蒋价石只是强调塞北军仍然是中**队的一部分,塞北军的战斗,就代表了中**队的战斗,同时也是中央的领导。对其他军队,其实也就是中央军的军事行动,丝毫不做承诺。

  赵礼显然不想跟他扯皮,叹道:“委座,伱我推心置腹不用兜弯子了,说句肺腑之言,我们都是愿意看到中国崛起的,可是如果不担负起责任,战后何谈取得权利呢。一战中,美国出力不多,尽管战后他们的国力最强大,可还不是被英法排挤出了国际强权之列吗。国际事务,仅仅靠投机是不行的。”

  蒋价石冷哼道:“如果能打,难道我不想打,现在国民疲敝,能维持眼前都已经很难了。除非有更多的援助,中央军实在是没能力继续战斗的。”

  赵礼道:“援助的问题,我想不是个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我想只要中国表态拿出明确的反击时间,英美是不会吝啬援助的,在生死问题上,美国佬愿意掏腰包。英美的援助,全部可以交给中央军,另外塞北也将继续援助中央军三十个整编师的武器装备。”

  蒋价石沉吟道:“如此的话,倒也不是没有一战的可能。”

  赵礼笑道:“如此说来,委座是同意反攻了。”

  蒋价石摇摇头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不过我可以承诺,在明年春季塞北军发动反攻之时,隶属于中央的军队也将同时对日军发动反攻,不过至于地点则由中央视情况自行决定。”

  赵礼长了一个心眼,蒋价石虽然说要发动攻击,可是如果之时象征性的那有什么意义,派几个团打一下没一点意义。

  于是问道:“敢问委座,中央军发动行动的规模是怎样的?”

  蒋价石道:“将动用至少一百万的兵力。”

  赵礼满意了。

  赵蒋两人达成的默契,很快中国代表在会上做成了严正承诺。接着要求英美援助,两国表示同意,反复磋商两国答应,在中**队反攻期间,将提供五十亿美元的军火援助。他们也答应了对苏联人的援助,可是要求是,苏联人能暂时的放弃内战,把主要精力用到对付德军,而跟恩琴整府则进行和平的对话来解决。显然苏联人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他们的军事行动在继续。可是并不是那么顺利的。塞北军虽然没有进一步参与到他们的内战。可是在塞北军暂时占领的几个城市中,恩琴却活动出了很大的成果。

  不得不说经过这么多年的蛰伏后,恩琴的能力是有很大的提高的,而他手下也聚拢了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其中有白俄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也有被苏联迫害的一些强人,他们有的是在中国,还有一些则是在其他国家,恩琴复辟后,他们通过各个渠道聚集在恩琴麾下,各施本领倒是一时做的风生水起。

  恩琴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不得不说他对苏联的了解恐怕是任何势力都比不了的。他准确的抓住了苏联的一些弱点。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他大肆笼络民众,在农村开展了分土地的行动,把那些国营农场按照人数通通分配给了农民。此举自然赢得了农民的支持。毕竟经过工业化,苏联的农民数量是大大降低的,于是农田就显得多了,农民的人均耕种土地量是很可观的,可是由于体制问题。他们的产出却要上缴,而工业品的价格却很高,于是农民中普遍有不满情绪。现在没人都分配到了足够的土地,现在他们要给自己耕种了。而且恩琴承诺减免他们的税收。在城市里,恩琴承诺提高工资。并且不再限制居民购买消费品。给与公民自由迁居、集会、言论等自由,不仅得到了城市居民的一些好感。更是博得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尤其是成分不好的那批人的强烈拥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