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隋亡唐兴七十年_蔡磊【完结】(6)

  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话说得实在是不能再清楚了。尽管杨坚等人打着辅佐幼主的招牌,但对方一眼就看出他们的真实目的,认定只有宗室亲王入主朝政才是正理,并且摆出一副以死抗争的架势。颜之仪同时还飞召大将军宇文仲入内辅政,胜负一时难料。

  死的是自己的皇帝老公,牵扯的又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位居正宫的皇后杨丽华不可能无动于衷。尽管史书对此语焉不详,但日后回忆当初,杨坚自己不无侥幸地感叹道:“公主有大功于我。”

  杨坚所说“大功”云云,在《隋书》中就成了这样一句:“宣帝崩,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军国事。”

  皇后一语定乾坤,结果是兴冲冲赶进宫来的宇文仲于御座前被捕,宫内局势得以控制。

  大喜过望的国丈明白,接下来就该控制朝廷与京师,进而掌控全国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其实是一出早就有人——例如秦朝赵高、三国曹孟德——演过的历史剧。

  先学赵高,也来个密不发丧。

  当时的形势是:武帝时期的老臣重臣被天元皇帝杀的杀、贬的贬,一片零落;静帝宇文衍时年不满八岁,不足为虑;其他宗室亲王都被打发到各自的封国,对京师之变鞭长莫及;虽说还有个天元皇帝的御弟汉王宇文赞近在咫尺,但也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简直就是个现成的傀儡。

  一番掂量,一番布置,诸事妥帖之后,杨坚先以将送千金公主往突厥和亲为由,矫诏征宗室五王也就是武帝宇文邕的五个兄弟回京。估计他们已经上路之后,这才于大象二年五月丁未为天元皇帝发丧,扶静帝宇文衍入居天台,大会百官,大赦天下,尊杨后为皇太后,朱后为帝太后,其余陈后、元后、尉迟后一并削发为尼,并宣布以汉王宇文赞为右大丞相,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节制百官。

  当时的规矩是以右为尊,汉王看起来在杨坚之前,尊崇是够尊崇了,但与杨坚相比却并无实权。所谓“黄钺”乃黄金大斧,“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而“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云云更是汉末以来历代权相专用衔名,也就是曹操曹孟德的做派了。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杨坚玩的什么把戏,当场便是一片议论。

  对此杨坚早有准备,也早有安排,会后径自往正阳宫——也就是以前的东宫、其时的丞相府——而去。

  杨坚此举,其实就是让文武百官选择何去何从。有的人跟上来了,有的人还在犹豫,有的人干脆掉头往外。这时,按杨坚密令领兵在外伺候多时的司武上士卢贲站了出来,大喊一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

  眼见到处都是虎视眈眈全副武装的士兵,不管愿意不愿意,公卿大臣们都只能跟随卢贲,来东宫向杨坚俯首效忠了。

  接着,就是对有关人员论功行赏加官晋爵。

  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丞相府司马,协助处理军政事务。

  两项任命太过明显,以至当时就有人说杨坚上台靠的是郑、刘两人的鼎力相助,并形象地调侃为:“刘昉牵前,郑译推后。”其实,对刘、郑二人的新任命,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刘、郑等人当初之所以选上杨坚,并不是真要将权力拱手相让,而是想将杨坚推至前台遮风挡雨,实际上由他们自己暗操权柄。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推杨坚为名重权轻的冢宰,以郑译为掌握军权的大司马,刘昉则任小冢宰,为杨坚副手。这种人事安排,仿效的还是武帝故智以架空杨坚。杨坚当然知道这种安排的弊病所在,没有军权,自己的地位早晚不保,但碍于刚刚接受了人家的大恩,不好当下就撕破脸皮。好在他身边还有个久在中枢任职且忠心耿耿的李德林,力主杨坚应该当大丞相,还要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不然无以压服众心。正是接受了他的建议,在最后发布的任命里,杨坚才能将郑、刘两人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同时让李德林当了丞相府属,负责日常军机要务,再加上精明强干智勇双全的老相识高颎为丞相府司录,有文有武有内有外,丞相府显然已是固若金汤。

  杨坚的蓄谋已久成熟老到还表现在他以一种近乎神奇的速度将自己的亲信党羽安插进各个要害部门,尤其是军事和枢要部门。这些人中有堂弟杨弘、姐夫窦荣定、妹夫李礼成、家将李圆通、老部下卢贲,甚至还有岳丈独孤信当年的旧部和已是有家无国的前朝北魏的宗室皇亲。如此布置,京师重地还不成了杨家禁脔!

  再接下来就该清除异己了。

  这一回杨坚用的是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的办法。

  首先要革除天元皇帝的苛酷之政,广施恩惠,以收揽人心。除了删略旧律,使法令清简可用外,杨坚还下令立即停止洛阳宫的营造,一反天元皇帝的奢侈淫逸之风;同时还恢复了武帝时被禁毁的佛、道二教,准许以前被迫还俗的出家人重新出家。桩桩件件,都引起赞声一片。

  还记得那个被尊为右大丞相的汉王宇文赞吗?人家杨坚本来只是拿他当个摆设和由头,可不识趣的傻小子当了真,有事没事也大模大样来到禁中,和杨坚同帐而坐,指手画脚又碍手碍脚。同样也是纨绔子弟的刘昉自有对付自己同类的绝招,他找来几个浓妆艳抹的美女,一番招摇,便把汉王勾得魂不守舍,刘昉乘机阿谀道:“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计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