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隐面人_[德国]马库斯·沃尔夫【完结】(111)

  一直到70年代初,哈尔斯坦主义主宰了西德的外交政策。波恩拒绝承认任何给予东德外交承认的国家。因此,东德与美国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正式交往。我们在美国本土上的谍报活动主要是增加对美国科学技术的了解。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联邦调查局对付可疑的外国人很有一套,只是手段粗暴了些。由于我们在美国没有大使馆或任何其他代表机构,一个想在美国定居的东德人马上会引起联邦调查局的注意。因此,派人去美国事先一定要周密策划,具体实施上格外谨慎,以免把我们的人白白送入虎口,成为报复性驱除对象。冷战期间,互相驱除对方驻外人员的做法成了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特点。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成功地用冒名顶替的办法在美国安插了少量非法谍报人员。也就是说,他们的履历都是仿照实实在在的人伪造的。其中有的人已经作古。这样可以防止美国谍报机构随意抽查时发现他们顶替的人其实并不存在。而我们这些间谍冒充的人都是确有其人,只不过是两人顶一个名字。他们必须在一个审查不严的第三国先取得合法身份。通常我们选择澳大利亚、南非或拉美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住上两年后再移居美国,以免引起怀疑。我们还指示他们刚到美国后暂时不要急于发展任何人。有时我们开玩笑说,等到这批人站稳脚跟后,我们早已忘了他们是谁,或他们的任务是什么了。

  这种做法的一大弊端是:它很容易被70年代末西德反谍报机构成功采用过的侦查手法识破。美国谍报机构通过一套甄别办法找出了一些特点,如单身男子,中等年纪,在不同国家改换过职业等。这些因素凑在一起可以大大缩小侦查范围。我们潜入美国的不少谍报人员就是这样被发现的,其中包括极富潜力的间谍之一吕蒂希。1979年他被捕后,同检察官达成了认罪辩诉协议,把了解的我方情况向美国人全盘托出,换取从宽处理。吕蒂希的叛变后果尤其严重。潜伏美国前,他曾是东德谍报机构里的一名主管特案的官员。我们对他十分信任,先安排他在汉堡安下身,在当地一家国际搬家公司找了份工作。此后又走关系将他调到纽约。他在美国主管我们一些处境极为困难,随时有可能暴露的谍报人员。此外,他还利用工作之便告诉我们美军的运输路线,并发展了一些耳目,把美军和物资的调动情况泄露给我们。

  1979年,在一次美国和西德谍报机构的联手行动中,吕蒂希被捕。他出卖了负责传递东柏林指示的一个西德人的名字和地址。更糟的是,他告诉西德人及美国人,东柏林可以通过最近在古巴架起的一台发报机向潜伏在美国的间谍单向发报。研制一台具有如此敏感功能的发报机花费了我们几十年的时间。它大大改善了我们在全球范围的通讯联系。

  冒名顶替手法的另一大缺陷是:派一对夫妇潜伏国外十分罕见,因为同时编造两个人的假身份极其困难。我们一般只派单身男子,指望他们娶个美国妻子,改善自己的移民地位。可在西德运用的得心应手的罗密欧手法到了美国却屡屡碰壁。情报局内主管美国的头头向我解释说,80年代末时,美国妇女已非常解放,不肯轻易结婚。而且她们好像还有一种本领。我们这些男间谍跟她们交上朋友后常常会良心发现。从谍报工作的角度看,这种心灵深处的仟海却是一场莫大的灾难。有些人未经允许就向妻子或女友透露了真情。按照规定,只有俩人爱得难舍难分时,我们才允许对恋人讲实话。到了这一步后,她们心甘情愿接受自己丈夫或男友的双重身份。美国是一个盛行忏悔的国家。受此风影响,我们潜伏在美国的很多人不禁吐露真言。对这些人,我们只能断绝关系。他们大多在假名下继续生活在美国,从事当初我们为掩护他们的谍报活动而为他们找的职业。

  吕蒂希被捕后,我决定撤回在美国的所有谍报人员。这意味着在美国的谍报工作需要从头开始。驻美大使馆和联合国代表团内的谍报人员除外。我怀着沉痛的心情下令召回很有潜力的间谍。有一对夫妇已在美国住了5年,在密苏里大学为几位从事科研和教学的教授当助手。还有一位与吕蒂希情况差不多的单身特工。

  至于我们情报局在驻美使馆里的人,他们的工作收效甚微,费用却十分高昂。根据我们的经验,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东欧国家的外交官监视得极严。他们很难有机会发展间谍或是和没有戒心的知情人拉关系。尽管我们在使馆里的谍报人员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由于美国人视我们为极端危险的人物,仍布置了大批人马对我们驻外使馆人员的活动严加监视。我担任情报局局长期间,始终未能通过这一途径与消息来源保持联系。我们情报局在华盛顿使馆和联合国代表团里的人员为此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保护东德外交官不受敌人的拉拢,检查美国是否在使馆内安装了窃听器,确保秘密交谈不被窃听,等等。东德外交官也向国家安全部的反谍报部门反映情况,但绝不是什么洞悉了美国真实意图的石破天惊的消息。偶尔,驻华盛顿大使馆里的谍报人员会向我们汇报一些旁听到的里根或布什总统的只言片语,参议院里的逸闻趣事或是某个产业大王的真知灼见。诸如此类的消息,通常过几天在报纸上也可以看到。

  我们始终没有找到在美国开展谍报活动的感觉。苏联人对普通美国人的心理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因而同美国人打起交道来更加得心应手。可苏联人仍认为,我国地处欧洲前沿的战略地位以及比邻柏林美占区和西德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在渗透美国方面具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从50年代开始,克格勃请我们帮助搜集有关“头号敌人”的情报,并监测美国与西德的关系以及在西德内的活动。虽然我们在美国本土上的谍报工作收获甚微,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在家门口的西德发展了一批可靠的情报来源。60年代反战运动以及反传统的社会思潮风靡一时。这对我们在欧洲的美国人中间发展间谍极为有利。此外,深受青年知识分子喜爱的政治哲学家赫伯特·马库塞的作品也起了作用,如《单维人》。美国在西德的驻军雇用了大批美国人,此外还有一个人数庞大的外交使团。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发展对象。而且根据盟国签署的柏林市地位协定,大多数美国人可以自由出人东柏林,不会因去东德受到任何怀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