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_胡晓明【完结】(3)

  五角大楼这次网开一面,对战地记者变得十分“慷慨”,宣称一旦美伊战事打响,将“不加限制地”让记者随部队一起上前线实时报道战况。五角大楼称,让西方媒体记者到战争第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符合公众利益,因为这样可以防止伊拉克作“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听说,即使连以报道“基地”恐怖组织头目拉丹而闻名的“半岛”电视台也可以提出随军采访申请。

  据美国国防部负责与媒体联络的布赖恩·惠特曼介绍,今年他们将大量采用所谓“嵌入”式的采访方式,即把挑选出来的记者编入美军,派他们到前线部队、航空母舰以及前沿阵地之中,与美军士兵同吃、同住、同行动,以加深他们对军人的了解,并进行更深入、更客观的报道。惠特曼说,他们希望被选中的记者要有长期随军的思想准备,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也可能是几个月,关键要看战争持续多久。

  惠特曼说:“从许多方面来说,这是历史性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军方允许如此多的记者跟随大兵们一起进入前线阵地采访,与作战或后勤部队共同行动,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也是美国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即使在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也只有30到40名记者与美军一起行动。在越南战争中,尽管记者也到前沿阵地或参加战争报道,但他们没有被如此大规模地“嵌入”不同部队。

  惠特曼说,被选中的记者需要注射炭疽和天花疫苗,另外可能还需要接受一定的特殊训练,以掌握在战场上保护自己的基本技能。美军将为记者发放基本的防生化武器和放射性武器的装备,其他需要的东西一律由记者自己准备。

  国防部上月在国内兵营为232名随军记者进行了军事训练,内容包括沙漠求生、战地救护和防生化武器袭击等。与参加二战和越战采访的记者不同,这些战地记者将不允许携带和使用武器,不能使用自己的车辆,也不用穿军装,但他们可以自己购买迷彩服。

  新闻战方兴未艾

  美伊两军尚未在阵前对垒,一场没有硝烟的另一场大战已在新闻媒体中展开。据报道,在伊拉克的各国记者加起来已有1000多人,驻扎在伊拉克周边国家的记者也大量增加。为了加强对伊拉克局势的报道,新华社已先后向海湾地区增派了6名文字记者、3名摄影记者和1名技术人员,并为巴格达等分社增配了多台海事卫星通讯设备。目前新华社在中东地区的记者和编辑总数已近60名,

  在美国,三大24小时滚动播发的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克斯(FOX)、有线新闻网(CNN)和全国广播公司下辖的(MSNBC)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卯足劲准备在另一个战场上为争夺观众而一较高下。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CNN以其时效快的现场报道异军突起,大出风头,并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龙头老大。但最近一年来,CNN受到福克斯的强健挑战,头把交椅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CNN决定在对伊战争中投入巨资再展实力,并派出像沃尔夫·布利策、尼克·罗伯逊、克里斯蒂安娜·阿曼普尔等大牌记者到前线报道战事。CNN已决定为这次战事报道拨款3500万美元。

  MSNBC是微软和通用电器公司下属的全国广播公司两家的合资企业。对于处于第三位的MSNBC来说,新世纪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是摆脱老三位子的极好机会。1991年在巴格达为CNN服务的阿奈特这次加盟MSNBC报道伊拉克战争,势将为该电视台增色不小。当年,电视记者阿奈特作为留在伊拉克的唯一西方记者,利用当时惟一的一部卫星电话报道海湾战争,使CNN在电视界异军突起。与当年相比,记者们今天的装备有了很大改进,竞争也更加激烈。目前,至少有200至300台卫星电话分布在伊拉克,随时可以向外传送图片和文字。

  新闻媒体对五角大楼允许记者随同美军进行报道的计划作出了积极响应。已经进入科威特为报道战争做好了准备的CNN主持人比尔·海默说:"这将是创纪录的,因为我们将首次有机会对军事行动进行直接的采访报道。"

  事实上,美国报刊和广电媒体已经纷纷把自己的记者安插到了前线部队中或者是驻扎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城市巴士拉等重要地方。目前,报名参加随军采访的记者至少有500人,包括文字、图片和电视记者,其中有100名来自美国以外的国际新闻机构,其中还包括以播放拉丹录像和录音带而闻名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不过,美军除了提供防生化和放射性武器袭击的装置外,要求随军记者准备物品。

  据说五角大楼上周已经为报纸、通讯社和电视台分配了随军记者名额。预计最近这些新闻机构将上报随军记者名单,以便让他们有时间接种天花和炭疽疫苗。波士顿、旧金山、亚特兰大和休斯顿的主要报纸均分别得到了4到6个名额,男女记者报名均可。尽管一些记者回来后可能出书,但这次没有邀请准备写书的自由撰稿人参加战事报道。

  曾在1962年代表《纽约时报》采访越战、并在1964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哈尔伯斯坦说,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对战争新闻的严格控制相比,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但关键问题是:“你能去你希望到的地方吗?”他说,战地记者接近士兵当然有好处,因为他们愿意与记者说心里话,真实报道战场画面。但俗话说“日久生情”,和士兵在一块儿待得时间长了,很可能会模糊记者本应保持的客观立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