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孤臣孽子_海风中【完结】(268)

  还是五百人,二冬知道精兵的重要性,自己没有后方,供给困难,所以绝不增加冗兵,二十条船上四百人,一百骑兵在河堤上护卫,足以了。

  这时的沧州城并不大,和泊头差不多少,所以二冬根本没放在眼里,为了保密,轻舟夜行,穿过沧州并不停留。

  早在东汉末年,曹*北伐,就已经广泛开掘运河,把海河流域连通得四通八达,隋炀帝开始是用的曹*的运河,可是曹*的运河大都是之字形,所以隋炀帝早中晚期各开凿的途径不同的运河都叫永济渠,以沟通南北,来支持他远征高丽。

  现在二冬他们走的就是古黄河夺滹沱河故道的古河道,事前探马已经探过,河道畅通仍可行船。

  这条河也是之字形,先走杜林,单桥,然后进天平沟进入献县西部,再通过泥马头的滹沱河故道,直达河间城下。

  来到河间城下,正是夜间,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城墙上根本看不到巡更的灯火,虽然城门已关,但是这点高度根本难不倒窦二冬。

  二冬来到城下,叫过另外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兵,然后两人一起搭住手,把一个身材轻些的兵扔上城去,如此扔上去五个,在悄无声息中,这五人就从城墙上下到城楼,把城门洞里睡觉打盹的两个可怜的守兵打晕,打开城门,大队人马没有放枪放炮,就顺利地进入了河间城。

  繁华的河间城,号称京南第一府,在清朝初年比保定要繁华富庶的多,也许是因为窦尔敦数次打破沧州,河间的不少有钱人都跑到保定,后来的保定就比河间要繁华富庶了。

  其实二冬军纪严明,手下的兵丁都是精锐老兵,严守纪律。但是河间城的汉八旗降兵就有三千多,二冬只从这三千人中挑选出三百人,剩下的全部遣散了,这些遣散的逃兵毫无军纪,祸害了不少乡亲,二冬知道后非常后悔,专门把此事记下来,以后决不乱纵降兵。

  太顺利的胜利,令二冬十分不舒服,施不全不在河间,黄三泰也不在河间,都去北京了。抓到个河间知府还是又骚又臭,屎尿一身,二冬叫下人把河间知府扔出去,也懒得审理。

  开仓放粮之后,老百姓也不见有多么高兴,二冬也是觉得有点失望。

  二冬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打北京是不现实的,但是为了士气,还是组建了四百骑兵的马队,两辆马车拉着两门小炮,派牛二白活到任丘高阳肃宁大城去扬威一圈,顺带收取一些保护费。

  最令二冬沮丧的是他请来的一些当地士绅名流,想争取他们对反清复明的支持,可是当地的士绅学生,只有极少数还想复明,多数都认为二冬是乱臣,他们喜欢承平的天下,认为皇帝换了也就换了,重要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的朝廷也不错,比明朝强,科举公平,赋税不重,虽然是异族,但也尊重读书人,读书人照样可以科举做官……。

  正在二冬郁闷了好几天的时候,正好王余佑从新城过来,路过河间,二冬把一肚子苦水都倒给师祖,请师祖给予指点。

  王余佑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二冬的几个不足:一没有宣传工作,自己的主张老百姓不清楚;二没有了解士绅百姓需要什么;三没有给有才能的人以表现的机会;四没有让降兵们也发挥积极作用……。

  听完师祖一针见血的批评,二冬的汗下来了,他瞬间明白了,是呀,自己太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了,其实自己受伤也照样可以指挥别人继续战斗,可是自己一是没有指挥能力,而是不相信别人,不仅浪费了时机,也会使大家的依赖心增加,他还记得师傅教导的队伍首先就是独立,独立就应该是发挥每个人最大的潜能.二冬是个知错就改的脾气,在王余佑的参谋之下,二冬迅速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制度,对降官要先招降,尽量人尽其才,对降兵要尽量利用,即使不愿加入义军也要叫他回去宣传义军的宽容,对于士绅要虚心听取士绅意见,对于百姓要尽量少增加百姓负担,并且重新征求部下的想法建议,当得知大家士气如虹,要求尽快发展壮大时,二冬决定大干一场,不再等着当先锋.二冬带领八百人其中四百马队,四百船行,一路向西,直杀向运河,运河是清朝的命脉,运河上面流金淌银,一路上,扩充队伍达到五千人,到达青县后,本来想北上,可是通州满清驻扎重兵,黄三泰,施不全,都在通州.二冬开窍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转向沿着运河南下,损失很小就拿下沧州,一时朝廷朝野震动..二冬这却遇到了问题,他的十门小炮弹药跟不上了,于是他们到达泊头后离开运河转向东方,奔袭二十里袭破南皮县城,缴获了大量火药,队伍也扩大到万人.有王余佑做军师,二冬一路招降了大量的官员,因为他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所以绝大部分读书人还是在压力与民族感召下投降了.不投降的也好言劝慰不要给鞑子卖命.

  屡败屡战 一三一章选贤任能

  二冬最头疼的就是如何任用官员的问题,这个问题朱慈悲和王余佑也是畏惧三分。

  按照古人的经验,任用官员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任人唯贤,一种是任人唯亲任人唯贤的又分为重才不重德;德才兼备;重德轻才三类在秦国统一天下前的制度就是属于重才不重德。

  秦国历来有重用客卿的传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喜欢用外国人。奠定秦国帝业的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等,虽然他们都是秦国各个发展阶段的第一人选,为秦国的崛起、发展及统一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们的人品却都存在重大缺陷,都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