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衙内新传_斩空【完结】(548)

  张商英哪里自然懊悔的很,不过高强这个方案所申领的钱财只有原来预计的六分之一,看在省了不少国用的份上,张中丞也勉强认了。要说张商英这个人,倒还是个肯做事,性格正直的官员,原来他被前任宰相章敦迫害,曾经打入元佑党籍中,责徙巴州安置。

  这人到了地头,日子过得很苦,他原本在当地有间宅子,就提请蔡京许他搬到自己的宅子去住。蔡京也知道他是被章敦整了,其实政治立场未必就偏向旧党,于是便答应了。所谓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伸手拉了一把,张商英心里很念着蔡京的好处,后来复起以后,直做到御史中丞,对蔡京始终留了情分。再加上他为人正直,颇敢直谏,居然朝野内外都对他评价颇高,以至于旱灾最严重的时候,蔡京的相位遥遥欲坠,当时最有望接任的就是他了。

  当时议定,又奏了些政务,便即散朝。蔡京回到自己的书房,刚把朝服脱下,长子蔡攸已然闯了进来,满脸的愤愤不平之色,叫道:“高强这小子,真的无礼!居然瞒着咱们搞些鬼扯伎俩,抢了明堂造作提举去,简直目中无人!”老丈人这么骂女婿的,大概也不太多见了。

  这当儿梁士杰也卸了朝服走进房来,听蔡攸骂得起劲,他与蔡京都是有志一同,默不作声的听他骂。蔡攸骂了一会,火气略微降了些,才发觉房中只有他一个人说话,忙向蔡京道:“爹爹,这小子能有今天的地位,还不是仗着娶了我的宝贝女儿,如今却骑到我蔡家头上来了,若是不给他点教训,日后还不知作出什么事来!”大抵蔡京知道他的能力,真正执掌国政是不大行的,建造明堂这种事倒很适合他,原先已经许了蔡攸,哪知画饼成空,这横刀夺食的人偏偏还是他的女婿,也由不得蔡攸不恼。

  蔡京听了这话,哼了一声,反问道:“以你说,要怎么教训他?”

  蔡攸嘴上叫的凶,实际肚子里墨水有限,被蔡攸这一问,顿时不知所措,愣了一会才道:“孩儿听说父亲原打算来年抬举他作大名府留守,这岂不是太过便宜他了?正好找个借口,加他老老实实在青州再待上几年。”

  蔡京暗叹儿子草包,那磨勘和升阶的文书已经呈递上去了,经御笔批示存档了,没有够分量的理由,如何能变动?他不再理会蔡攸,转问梁士杰的意见。

  梁士杰沉吟片刻,才道:“如今童贯和高俅等人已然结成一党,现今又统揽了明堂建造,未来两年之中势必势力大涨。好在恩相多年经营,门生故吏遍朝野,若不得恩相首肯时,便是天子令也未必能出的了东京,这一节便是恩相的高明之处。究其本源,童贯等都是官家的幸臣,再怎么得宠,也取代不了大宋天下的大小官吏。因此彼此之间,渐渐要成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局面,我意咱们还得一如既往的扶持高强,不出所料的话,此番明堂造作,咱们也大可从中分一杯羹。”

  第二章(上)

  过了几日,梁士杰的这几句话就形诸文字,来到了高强面前,这当然不是说高强神通广大到了这种地步,蔡京书房里的密议也可以一字不拉地打探清楚,实际只是梁士杰将自己的思量写信告诉了高强而已。

  “这位梁中书,怎么生怕我不识趣似的?本衙内接了这么大的工程,当然懂得要拿点出来分包给别人,有道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只要在我控制范围内,越多人发财越好,得道多助么!”高强将信看罢,不由笑了出来,想想自己忽然之间成了国家级工程的承包商和政府物资采购的供应商,这差事在现代也多半会落到太子党之流的手中,看来国人有许多东西,千百年下来就没怎么改变过。

  至于差事接了该怎么弄,高强在现代也见识过一些,这明堂在宋朝人看来是工程浩大,营造艰辛,在他眼巾也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只需采用一些简单的工程管理办法,再把好质量关,问题也就不大。这件事他已经打好了主意,命令石秀坐镇东京,具体筹办此事,以他手下的大批劳动力和市井黑道人员,干个包工头绰绰有余。

  说道政府采购,这才是此次高强出手的真正目标所在。历史上朱缅的应奉局之所以闹的那么凶,后人都说是花石纲所致。不错,这事开头确实是因为花石纲!可自从徽宗赵佶决定建造明堂开始,汴梁宫巾的大型建设就一桩接着一桩,登峰造极之作。就是万寿山延福宫了。这些宫室一个比一个豪华,一个比一个壮丽。所需的种种材料摆设装饰等物资,哪一样不是各地供奉地?而朱缅的应奉局统揽东南六路地应奉事务,这里乃是大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各种手工业也是蓬勃发展,朱缅仗着应奉局的招牌,从民间攫取了大量物资,并且强征民力进行宫中用品地生产,其间少不得巧取豪夺。种种所为,使东南民生凋敝,最终激起了大规模的方腊起义。

  同样一个应奉局,在高强等人手里就完全不同。此次揽下了明堂及宫中所需物资的。燕青干了一件和朱缅一样的事:在江浙招集当地的工匠,摊派生产任务。有一点不同地是,各工匠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比市价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应奉局。除了完不成定额要罚钱之外,并无其他约束,倘若有的多了,还可以向应奉局情商嚣卖。

  这实际上是把现代地所谓订单制度搬到了古代,对于当时那种分散的手工业生产现状来说,这是最适宜的办法了。众工匠听说此事,虽然卖出价较市价少了点,胜在不需担心销路。作为分散的手工匠人,这却是最大地好处。于是应奉局只是稍稍在各地作了点宣传,应募的工匠就差点挤破了门槛,首批订单被一抢而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