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悍赵_伽叶波【完结】(604)

  五年了,赵胜即将年满二十五岁,虽然容貌没什么大变化,但上唇却起了一层浓密的一字短须,显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英武了。

  这五年里天下难得现出了些太平。少有兵火。如此景象倒不是各国君王不再渴望增加土地,而是因为五年前那一场混战的威慑作用依然还在,天下三强鼎立形势已成,其间几个弱国的缓冲作用便显得越发重要了。

  不再有后顾之忧而埋头于内政的赵国坚持交好韩魏齐,不论是秦国有意东向还是楚国意欲北征。赵国都会旗帜鲜明的站在韩魏齐一边,绝不为秦楚的利诱所动。如此几次坚持下来以后,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任谁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赵国的分量。

  赵国能有这个底气完全是实力使然。对于西有义渠牵制秦国、南有韩魏齐缓冲楚国,同时又因为立场坚定而得到韩魏齐三国倚赖的赵胜来说,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消化燕国和齐国济西了。当然了,这个过程并非一路坦途,其间坎坷颇多。

  在赵王胜二年的冬天里,名义上还拥有半数国土的燕王忧愤而亡,某些燕国宗室贵族似乎看到了驱逐赵国势力的机会,便暗中拥立极度仇赵的成安君公孙操,意图通过他团结所有力量对抗赵国。

  然而公孙操终究不是太子,而且连公子都不是,再加上他城府也太浅了些,而拥护他的宗室贵族里也实在没有一个能挑头的人,于是在一场针对太子振的宫廷政变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燕国宗室权贵获罪削籍,被没收了封邑。

  在赵国的支持下,太子振战战兢兢的登上了燕王之位,并为父亲姬职奉上了名不副实的昭王谥号。而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燕国继续着宫廷动荡,先后有两位公子向王位以及赵国发起了挑战,并且最终带着绝大多数宗室贵族一同走上了黄泉路。于是在一年之后,燕王振完成了他的过度使命,郑重的穿上褐衣,驾着敝车来到邯郸向赵胜献上了象征家国社稷的满满一锦包茅土。

  燕国贵族宗室们之所以这样不依不饶地与他们的大王以及赵国做斗争,并且最终落一个身死国亡的下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赵国身上,自从军事占领了燕国之后,赵国虽然将各地官职都送给了燕国宗室。但军队却一直没走。虽然吃着燕昭王辛苦积攒下来的仓廪存量并没有给燕国增加什么额外的负担,却又在同时直接划走了燕国半数郡县。在这个过程中赵胜一直在顾虑着燕国宗室的情绪,并没有染指任何一片宗室封地,然而这样一来,燕国宗室贵族的封邑便和赵国的领土形成交错之势了。

  交错本来也没什么,终究没有从燕国宗室们的手里划拉什么利益。然而赵国人的良心忒坏,自从大战熄灭之后便开始在所属领土内大兴水利,并不分新旧地将税赋统统从四成减到了三成。如此一来,赵国新占领土内的燕国和齐国济西诸郡县的民心倒是迅速得到了安定,但燕国名义领土和宗室封邑里的民心却乱了。短短的两年内便有近半百姓逃奔到就近的赵国领地当起了赵民,在主动帮助赵国兴修水利,并且得到赵国朝廷资助的情况下心安理得地或留在原地,或奔赴北三郡和其他地方开垦起了赵国承诺归他们私人所有的荒地。

  民心其实就是这样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倒向谁的一边,至于赵国是否会因为国土扩张近半,即便减去一成税赋,国用也会大涨,而且因为更多的荒地在水利大规模开发以后得到开垦变成了良田,从而更进一步增加税收这种事并没有几个人会去关心。然而老百姓在沾沾自喜后可以不关心,燕国的宗室们却完全做不到。

  仔细想想吧,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毕竟短时间内人口只有那么多,不可能繁衍那么快。多一个跑去赵国领地的人,燕国宗室贵族们的封地便会少一个人,如果跑的人少的话,其余人完全可以尽量将他们留下的土地利用起来,但若是跑了近半的人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

  赵国人这样的恶劣手段其实也不难对付,大家跟着一起减税不就得了么,大地主家再没余粮也不至于饿着不是。然而人心就是无底洞,当初燕昭王为了尽快富国强兵,学着秦国的样子硬生生的将税赋调到了五成,而且还要再加上其他余税。封君贵族们也有样学样一个劲儿的往上加,最多的甚至超过的六成,如今让他们将吃到嘴里的好处吐出来,他们还不如铤而走险跟赵国人拼一把呢。

  只要敢拼命总有取胜的希望,然而在敌方大军压境。同时民心又已不在的情况下,这种希望实在太渺茫了。所以燕国没了,齐国的济西也有一半地方完全变成了赵国的国土,除了死了众多妄图通过宫变掌握大权以驱逐赵人的痴心妄想之辈,百姓们连一滴血都未成见到。若说赵胜野心吞燕,最终成全了他的又是谁?

  仅仅只是三年时间,牢牢控制在赵胜手里的领土便在事实和名义上一同扩大了一倍有余,东至辽东,西至云中,整条边境线上再没了有实质威胁的后顾之忧,甚至连当年被秦开大败并且向燕国称臣的东胡和箕子朝鲜也习惯性的俯首称了臣,至于多少年都在梦想着东进河套的匈奴人,除了已经向赵国臣服并且被分而治之的那些部落以外,剩下的部落早已经西逃数千里,再不敢向东看上一眼。

  通过严格的料民编户,赵国已经成为诸国之中第一个准确掌握所辖人口的国家,七百二十万的人口远远超出了赵胜此前的预期,同时也支撑起了他的雄心壮志。这雄心壮志来自于国内的掣肘已除,虽然依然有五十余万人口还在向封君们奉献着一半的租税,但用人权却已经牢牢掌握在了朝廷的手里,再没有人敢学赵造那般奢望重新获得封邑全权,也没有人再有实力左右朝局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