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悍赵_伽叶波【完结】(654)

  “啊!不是吧!也没人管么?”

  “怎么能这么狠心呀,吓死人啦!”

  “谁说不可能,我也听说了呢,晚上睡觉还做噩梦了。”

  “谁管呀,谁让咱们都是庶出,除了自己爹娘也没人心疼,有时候连爹都不疼。”

  “这次去楚国的那几个人可算惨了。不过赵王和王后看着倒像是好脾气的样子,总算是谢天谢地。”

  ……

  一段不止一个人听到的传闻登时引起了一片惊恐的议论,而走在最后的华阳虽然也跟着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但心里还在回想着刚才快要走出殿门时,赵王和赵王后根本没打算避着她们的对话。

  “臣妾看着那丫头挺好的,而且秦国那边意思已经到了,虽说有些不对付,面子上的事总还得要做呀。”

  “秦国又管不到寡人的头上来,寡人好端端的凭什么非得听他们的?”

  “大王的意思……莫非要在这上头给秦国些脸色,不能太如他们的意?”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季瑶你想多了。她不还是个孩子么,怎么也不像十五岁的样子,寡人只是觉着她还小,什么都不懂。再说她们已经够命苦的了,就算赵秦之间当真打起来又关她们什么事?虽说难免要避着些,可寡人再怎么谋划也不至于在她们身上做文章……”(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无法理喻的所在

  荀况着实缺德带冒烟儿,他几句话就给赵胜增加了一项新任务——说服教育,根本就不看看赵胜现在正在忙什么。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中国自古讲一个信字,要想当一个有信用有作为的君王,门外头“登闻鼓”一敲,别管伱在干什么,就算正蹲在茅房里拉稀也得乖乖地上朝听政,不然的话那唾沫星子可就多了,什么拒谏,什么昏庸,什么……总之除了1644年开始的那个想称奴才都得看出身的超级专权朝代以外,大多数时代的君王皇帝都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登闻鼓也有登闻鼓的好处,别人敲的是时候,伱听得也对路,而且应对得当,那就是扬名取信的大广告,不但不会耽搁时间,还能提前解决更多今后有可能出现的争论。为此,赵胜虽然私底下骂了荀况几句,但最后还是决定脱膀子赤膊上阵,要跟荀况好好地摔上这一跤,而且为了可观的“门票收入”,还把“赛场”从只能容纳几百人观看的朝堂搬到了足以让数千人一同摇旗呐喊的邯郸学宫正殿广场上,至于到时候没买到好位置坐的远听不见怎么办……伱没长嘴不会打听呀?

  “辩论赛”广告已经打了出去,题目很大——何谓政务,兼论富国之道。说起来这题目颇有些空泛,但通过路边社头版消息透露,本次“大赛”起因是有人反对官设钱庄。而且双方“主辩手”将是当今赵国家国领袖对阵文坛领袖。那么这个乐子可就大了,而且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此次论战虽然只是因官办钱庄而起,但论战之地搬到了学宫,至少赵胜的目的是以此为引,向全体赵国人解释他变法革新的整个大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到时候将要发生的事影响力必然堪比甚至远超当年的商君论和赵武灵王为胡服骑射劝说安平君赵成之事,必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种事或许也就是些喜闻乐见的饭后谈资,但对于有头脑。懂得依靠国家大政方针发家致富之人来说,这件事却极是重要,所以消息刚刚传出去没多久,“门票”便业已告罄……准确的说应该是如果不预约。主会场肯定是挤不进去了,要是当真想听的话,墙头上或许还有几个空位。

  荀况也没想到自己的挑战在赵胜那里反应会这么大,他现在已经是赵国邯郸学宫的主持人了,在赵胜的不懈努力之下,邯郸学宫名声越来越响,像齐国稷下学宫的田骈、儿说、环渊、尹文,原先主持燕国大政的邹衍,许行的高徒陈辛、陈相,名家大师公孙龙。孔子七代裔孙、儒家贤士孔穿等等高贤名士云集,大有取稷下学宫而代之的趋势。

  荀况这些年声名鹊起,从当年一个默默无名的儒生一跃成为当今天下两大学宫之一的祭酒,而且同时还使自己的现实论儒学见解发扬光大,应该说与赵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按说应该视赵胜为伯乐、为俞钟,可孔老夫子当年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那么作为自以为的赵胜知己,荀况这位孔圣刍狗便觉得自己有必要坦荡荡。当发现赵胜有走上邪道可能的时候全力将他拉回来,通过一己之力塑造一位当真可以上比尧舜禹汤,下可光耀万古的明君贤德。

  想法是好的,可问题是人家赵胜不领情,把声势搞这么大多少有些当面锣对面鼓针尖对麦芒的意味。这样的话那不就意味着赵胜完全不认同他荀况的想法了么?

  对于赵胜这一做法,荀况第一个反应是惊诧。第二个反应则是自己是不是哪里想错了,然而想来想去,荀况最终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自己所思完全是为了赵国兴盛着想,所以最后他又坦荡了,硬生生的接下了挑战,在赵胜发下“挑战书”定下日期以后便开始了周密的安排准备,横下来的心里想法很简单,就算让赵胜当众丢人也比放任他将赵国带上不归路为好。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