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悍赵_伽叶波【完结】(681)

  “这……唉——”

  魏冉实实在在的是为秦国社稷考虑。可也实实在在没法回答这个问题,然而芈太后不缠死不罢休的女人脾气却被他这副不敢吭声的模样激发出来了,不依不饶的继续怒道:

  “哀家再问你,若当真如你说的那般从河东退出来。你魏冉便能保证赵胜便不再得寸进尺不成?到那时他只需鼓动各国一句‘秦国不过如此’,然后再让楚国从南边攻我黔中。他赵国从北边攻我上郡,另外韩魏齐攻我函谷。即便不能成事,只要将我大秦兵将分于各处,形成兵散力弱之势,从而以助楚赵拿下黔中和上郡之后便可分一杯羹,他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你又退还是不退?你若是不退,河东之地尽失,大秦屏护尽没,你拿什么守黔中和上郡?你……哼,你给我说!”

  还说什么说。魏冉现在完全里外不是人了。如果他不是芈太后的亲弟弟,以芈太后的脾气,恐怕说他投靠赵国,在替赵胜造势的可能性都有,魏冉……魏冉能怎么办?他紧紧的闭了闭眼,终于决定最后再仁至义尽一回了:

  “太后所言臣不认同,太后所说的依然是合纵之法,若当真如此,楚国莫非不会惜力,韩魏齐莫非不会观望,莫非他们当真能合同一……”

  “哼,哪来那么多莫非!”

  芈太后登时喝断了魏冉的争辩,失望的瞪了他一眼之后便再也不理他了,转头决然的对群臣说道:

  “退河东之事绝不可行。芈戎、白起,你们都议一议破纵之法。”

  “太后,以臣之见,魏相邦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赵韩魏楚绝非一心,小合纵也罢、大合纵也罢,不过都是赵国在挑头罢了,韩魏楚齐都是伺机而动,只要一举击败赵国,韩魏楚齐不击既散。”

  “若是赵国没有那么容易被一击而败呢?太后,以微臣愚见,赵国绝非一鼓可破之国,还需先剪其羽翼,令韩魏楚齐不敢妄动,大秦才有与赵国决战已定天下之雄的可能。”

  “稳妥之法当是先剪其羽翼。”

  “行兵之道还是以速为好啊,臣看不妨以白将军率大军直接攻伐赵国,要打就打大的。”

  “不可,不可,赵国不易动。”

  ……

  望着面前争论不休的群僚,魏冉忽然感觉自己很孤单,他知道自己已经在芈太后甚至秦王心里失去相邦之位了。可是他却没有力量反抗,他确实捉摸了很长时间,然而琢磨来琢磨去却并没有十全的主意。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稳妥的,但这只是相对于别人的想法而言。公正的说他自己都不觉得自己的想法完美无缺,而且他也不敢说别人的想法就是错的。所谓对错本来也没有绝对的判定标准,不过是个人的想法不同罢了。

  这个世界实在是让人难以把握的,魏冉真真正正地感觉到了力不从心,他……真的累了。

  ………………………………………………………………………………………………

  没有人知道秦国的朝堂上最后议出了什么结果,这些都是绝密,即便是当事人也不敢随意说出来。反正从这一天开始,秦国的动作多了起来,各处的军队迅速征召,频繁调动,很多时候都是一天之内就能得到两三个不同的命令,即便是高级将领都有些闹不清楚朝廷要让自己这些丘八爷去什么地方了。

  去什么地方无法预料,毕竟这也是军事机密之一,但是有一点确实得到了共识的,那就是战争就要来了,而且将是一场倾国之战。校尉兵卒们,甚至是底层的将领都不可能了解太多的上层动向,但只要知道要打仗就住够了,如何打自有上头决定,兄弟们到时候依命冲锋就是。

  这些事对于秦国人来说简直是太简单不过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杀敌立功、进爵封官、得赏获地的机会终于又来了。

  对了,我好像是公士爵,只要能杀两个他国甲士就可以升为上造了,到时候获不获田倒不重要,以爵位相换,为被罚为役奴的父亲赎回自由身才是正事……(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无法之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一首诗来自于《诗经秦风》,据传当介西戎入寇,周平王东迁洛邑时所作。是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所杀,周室危倾。秦人作为天子近畿之民,在秦襄公始封诸侯以后出兵伐戎,开地千里。

  当时周王室威权尚重,诸侯莫不以周民自称,所以这里的王并非秦国君主,而是指周天子,意即以天子之仇为仇,以天子之敌为敌,周民众志成城修整甲戈,同仇敌忾攻伐冒犯天子的戎狄,可称华夏最早的爱国诗篇。

  时光悠悠,数百年倏然而过,当诸侯纷争、各国倾轧之时,还有谁记得大家曾经共同捍卫的天子;当部族共同体土崩瓦解、私欲大行其道之时,又有谁还记得当年与子同仇、与子偕行所为的是什么。然而传统终究是传统,即便已失其意,如今这一首《无衣》却已几近秦军军歌,实在不知这算是讽刺还是算什么。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