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雪芹家族_林猹【第一部完结】(41)

  来人走后,皇太极灵感大发,又想出许多妙计。

  第二天,他首先派出许多小股人马,假作明军装束,自称是袁崇焕部下,在京郊几个县,大肆抢劫,滥杀无辜。

  又派人混进北京城中,散布谣言,说袁崇焕故意不出兵,其实与金人早有密约在先,要胁迫崇祯皇帝,欲结城下之盟。

  又派人在城中,教几个小儿,传唱一首歌谣,道是:“要退满人兵,先投袁崇焕。投了袁崇焕,鞑子跑一半。”

  投,就是捉的意思。误使民心以为,满人来攻打北京,是袁崇焕招来的。只有先将袁崇焕杀了,才能逼迫满人退兵。

  这些招数,果然奏效。很快,北京城中的居民,已经人人认定,袁崇焕是他们这次遭殃的罪魁祸首了。

  毕竟,他是兵部尚书,又是督师,主要职责,就是抵抗满人。宁、锦大捷,他能够将满人打得屁滚尿流。现在,却又让满人兵临北京城下。如果不是他和满人相勾结,有什么图谋,实在再难找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议和之事,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这时,大家已经一致认定:袁崇焕和皇太极之间,必然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

  这次,皇太极以倾国之兵,来到北京城下,就是他们协议的结果。

  不但老百姓,连崇祯皇帝,也对袁崇焕起了疑心。

  九千人真的能够打败十万人么?他对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也产生了怀疑。

  果真如此,那么,明朝此前的几十万大军,为什么会屡屡败在满人手下?

  袁崇焕手上所指挥的,也有十数万部队,他真有这个能力,为什么还要固守宁远,而不是直接挥师北上,全复辽沈?

  他提出需要五年的时间,是不是在故意拖延?

  他在城下,迟迟按兵不动,究竟有什么意图?

  崇祯皇帝越想此事,越觉得自己不让袁崇焕带兵入城,是正确的。否则,一旦他与皇太极里应外合,北京城顷刻之间,就会失守。

  连夜,崇祯皇帝又召见了袁崇焕。

  “勤王义师,还没有到吗?”崇祯皇帝问袁崇焕。

  “已经到了两路,昨天夜里赶到的。”袁崇焕回答道。

  “那为什么还不出兵?”崇祯皇帝的口气中,充满怀疑。

  “哦,是这样,”袁崇焕还不知道自己大祸已经临头,回答道,“时机不成熟,我把他们安排到别处了,一路派去昌平保卫皇陵,另一路退至三河截断满兵后路。”

  “截断后路?”崇祯皇帝问道,“什么意思?”

  “我已经得到消息,祖大寿他们,预计初三、初四日即可赶到,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开始实施合围计划了。”袁崇焕兴致勃勃,自顾讲道,“等各路勤王之师,毕集京师,到时候,满人插翅难飞,我军可望一仗而聚歼之。消灭了他们的主力,则五年复辽之诺,也可以实现了。”

  “哼!”崇祯皇帝此时对袁崇焕的话,相信程度,已经大打折扣,只是在鼻子中哼了一声,道:“但愿如此!”

  就在当天夜里,祖大寿也领着数千轻骑,赶到了城下,与袁崇焕会合。

  胜利的希望越来越近,袁崇焕更加有耐心了。

  第二天,崇祯皇帝又下旨来催促袁崇焕,他只是按兵不动。他要打一场持久战。因为他知道,现在着急的人,不应该是他,而应该是皇太极。

  初一日,皇太极派出大股人马,四出骚扰,抢掠百姓财物。许多百姓,屋舍被毁,逃到北京城中,投靠亲友。

  他们讲述满兵如何凶恶,令北京城中居民,无不惊惧!

  许多大官在城外的家产,也受到了损失。眼看再拖延下去,他们将面临更严重的局面。

  百姓人人自危,大骂袁崇焕,抗旨不肯出兵。官员们一齐上奏,请求将袁崇焕削去兵权,下到狱中,另外派人代替他,赶走满兵。

  舆论如此,朝、野压力齐至,崇祯皇帝终于坐不住了。

  现在,他满脑子中,都只是萦绕着一个疑问:袁崇焕为什么要这么做?

  皇太极为崇祯皇帝的这个疑问,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这天夜里,他故意将两个俘虏来的小太监,押来帐外。

  帐篷内,皇太极与多尔衮、代善几个人,正在商量“机密”。

  “大汗,咱们和袁督师演的那一场戏,不知道能不能瞒得过狗皇帝?”多尔衮问道。

  “就是,咱们在这里已经住了这么多天,袁督师答应的‘逼和’之事,为什么还没有动静?”代善也问道。

  “放心吧。”皇太极大声回答,道,“有书信为凭,他就是想抵赖,也赖不了。”

  “大汗,这些书信,可要放好了。将来一旦袁崇焕反悔,咱们还要将这些书信交给大明皇帝呢!”多尔衮、代善齐道。

  “我这里,连一只鸟都飞不进来,不会有事的。”皇太极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道,“嘘,小声点,我叫了两个太监过来,要问他们话。这些东西,可不能让他们见到。”

  收拾了一阵,两个小太监被传进来。

  “大汗,我们先回去!”多尔衮、代善兄弟,站起来,告辞走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