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雪绒花_山野南瓜【第一部完结】(32)

  杨再次幸运的逃脱了劫难,爆炸发生的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以色列士兵正好挡在他的身前,收取杨手中高高拎着的手枪,他身上的防弹衣挡住了大部分飞溅的钢珠和铁钉。杨被这个士兵飞起的躯体撞翻在地,仅仅受了一点挫伤。

  (感谢起点中文网的“里克德姆”先生,我第一次看到有人使用“用TNT+钢珠表演的街头艺术家”这样优美的语言来形容“人体炸弹”这样残酷的事物,极端强烈的对比非常符合我内心对此的感觉。所以,引用在标题。特此感谢。)

  第五章 血染的和平 第五节 苍鹰的眼

  那天突然爆发的自杀性攻击只是一个开始,从此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变成了一个血腥的泥沼,不时的吞噬着联合国官员和维和部队成员的生命。没有班以上火力的保护,巴勒斯坦的街头和乡村根本无法通行,自杀性攻击和狙击手的暗杀层出不穷。但巴勒斯坦方面的执政机构和安全部队却没有半点异动,凡是由他们控制的地区异常的平静。而且,只要是巴安全部队执行的支援、攻击等任务,都能够极顺利的完成。为联合国工作的巴勒斯坦平民也没有特殊的举动,甚至连一点消极的状况都看不到。只是,在街头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平民们自发的掩护着袭击者们,迟滞着维和部队的军事行动,经常使维和部队的行动劳而无功。这种做法在过去的中国被称为“人民战争”,胜负的关键取决于“民心”的向背。但加入了宗教和恐怖主义后不但威力和破坏力变大了,更让人头疼的是,根本找不出一个妥善的应对方法来。杨和所有的情报官一样,被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搞得精疲力竭。唯一比较可靠的情报来源竟然只能依靠在这个地区经营了多年的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的情报也比较片面。依靠他们的情报而进行的行动往往最终被证明是换了执行者的“定点清除”。组建这支维和部队的几个大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向巴勒斯坦周围的阿拉伯国家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效果很不好。武器和人员还是不断从一些存在了千年的秘密小道上渗透到了这个地区,毕竟这是一场规模很小,成本极不对称的冲突。巴勒斯坦执政当局从表面上做得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可指责的借口落下,实质上却没有给联合国一点帮助。

  阿卜杜拉.伊沙汗是第三批被派入杰宁的武装份子,他的任务很简单,尽可能射杀驻巴维和部队的中高级军官。伊沙汗是志愿参与这次在巴勒斯坦的行动的,他早已经厌倦了在费尔干纳谷地的无聊日子。他并不是激进的极端份子,也根本不相信那些领袖们滔滔不绝描绘的未来伊斯兰世界的辉煌,甚至于对他来说,有些厌恶那帮痴心于恢复曾经统治了半个世界的伊斯兰文明的家伙。时代早已不一样了,民族和文明的没落首先是经济的衰落,伊斯兰文明需要彻底的变革才有可能重新积聚起与其他文化抗衡的力量。而那帮蠢货却整天梦想着倒退,以为纯粹的教义是无往不利的武器,以为只要心灵和信仰的纯净就能凝聚起决定性的力量,靠着前赴后继的“街头艺术家”就能对抗敌人的航母、导弹,飞机、大炮。但比起那帮老朽,他更讨厌那些自以为是的异教徒,不可一世的愚蠢美国佬,奸诈下作的无耻犹太人,厚颜无耻的贪婪俄国人,虚伪卑鄙的狡猾中国人。所以,他仍然一直不断的为伊斯兰世界的众多梦想战斗着,况且相对平静的生活,他更愿意选择高空走钢丝一样刺激的狙击手生涯。也许是这种良好的心态,也许是真主对他特地的恩赐,伊沙汗从来没有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受过一点伤,而且日益成长为伊斯兰国际战士中最著名的杀手。伊沙汗端详着瞄准镜里的院落,半个院落都在他枪口的控制下,射距表已经填好,就在一边的观察员手里,他现在需要的只是等待目标的出现。他不管配合的人采取什么方法,他只知道,街上所有的行动不过是为了让目标出现在这个院落,出现在自己的枪口下。

  巴勒斯坦法国驻军的最高指挥官亨利少将为鼓舞不断衰落的士气,不得不时常亲自到各个哨所,检查站巡视。此时他坐在装甲指挥车里,心不在焉的考虑着究竟应该怎样给国内写报告,是建议增派接受过城市战训练的部队来这里,还是索性建议把所有部队从这个泥潭里退出去。根据杨中校的报告,局势只会越来越严重,而所有的国家都拿不出解决的方案来,怎么办呢?

  杨坐在一辆突击车上,抱着一把FA MASII突击步枪警惕的看着四周的动静。他的老毛病总是改不了,只要一进入战斗的气氛里,他就会很自觉的把自己加入战斗序列。不过,眼前的街道似乎还比较正常,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显然不是一个伏击的好地方。

  “轰”的一声巨响,杨眼看着先导的轮式步兵战车被威力巨大的反坦克地雷炸成一团火焰,飞舞的碎片飞得到处都是,整条街乱成了一团。他飞快的跳出突击车,半倚着车辆,寻找着袭击者的踪影。这个时候,爆炸声接二连三的想起,殿后的一辆轮式步兵战车和夹在车队中间的指挥车也被四五发RPG同时击中,顿时趴在那里不会动弹了。几个人从指挥车中钻出来,压低着身子飞快的跑向街边。一些突击车上的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以半圆的掩护阵型掩护这些人撤退。杨的眼前到处是乱窜的手无寸铁的平民,可就在他们的身后,就在他们的缝隙里,不知道有多少的武器在喷射着致命的金属流。杨跟随着不断有人倒下的掩护阵型进入了一个院落,这里明显比街道上容易防守些。大家都知道,只要坚持十来分钟,援军就会赶到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