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路_天狼01【完结】(5)

  小记:在一本书里我就看到,两军阵前,一人自称道:“我乃徐州刘备手下××××”估计这位仁兄不用对方动手,后面暴跳如雷的关羽和张飞就会冲上前去,一刀(枪)将其砍(挑)于马下了。

  礼仪:许多小说里,主角都会拜访些名士,谈天论道,顺便收些小弟。姑且不提那些“名士”的IQ到底有多高,怎么那么好骗。仅就主角的拜访礼仪来说。先假设一下。你生活在现代的一个书香门第,家教良好,高等学历。一天,突然一个不知从那儿冒出来乡下小子,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推门而入,闯进你家里,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放着沙发不坐偏得坐在桌子上,光着脚丫,二郎腿翘得老高,大言不惭。你压下火来想和他谈些高雅理论,如存在与死亡拉,人生感悟拉等等。却看到对方白眼一番,拉着土腔说道:“俺不懂那个,俺也不想学。学那个还不如去学杀猪,好歹是门手艺。”你会有何感想?同理,一个汉代的名士,看到一个不懂礼仪,不通诗书之辈,又会如何?在先古的士大夫交往中,时时刻刻都围绕在一个“礼”字来运行。以正式的登门拜访为例:首先,要托双方都认识人去通知:某某人想要去拜访你。再在登门数日派使者送去名刺,告诉人家我某某要在某某天某某时刻前去拜望先生(当然,如你不怕吃闭门羹,也可直截了当的在当天去“投刺”。)在当天,客人要带上“贽”即礼物,准时到达。贽也很有讲究,诸侯王用玉器、帛,公用兽皮,卿用羔羊,大夫执雁,士执雉即野鸡,平民拿骛(野鸭),工商业者拿鸡。不同身份的人拿不同等级的贽,主人也按不同等级的礼节来招待。客人到了,主人出迎,一切都要符合儒家经典“仪礼”的要求。(宾曰。某也愿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闻吾子请挚。敢辞挚。宾对曰。某不以挚不敢见。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固辞。宾对曰。某也不依于挚。不敢见。固以请。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于门外。再拜。宾荅再拜。主人揖入门右。宾奉挚入门左。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挚。出。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于门外。再拜。主人复见之以其挚。曰。向者。吾子辱使某见。请还挚于将命者。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宾对曰。某也非敢求见。请还挚于将命者。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固辞。宾对曰。某不敢以闻。固以请于将命者。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宾奉挚入。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挚。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光是一个士人见面就如此麻烦,在加上其他的如宴饮、乡射、婚丧嫁娶,怪不得古代的儒生光学“礼”就要好几年。再看看大多数网上小说中的主角,不是“项少龙”,就是苦大仇深的“黄巾革命战士”,要这些人精通礼仪,还不如逼母猪去跳芭蕾舞。对于这些“猪角”,我想那些名士多半会不屑一顾,嗤之以鼻,骂道:“无知野人”。当然,小说是写给现代人看的,书中人物自然不用一举一动,符合“古礼”,否则就成了“今古文”了,也不好看。但最起码希望作者同志们在小说设定和情节语言上多费些脑筋,不要再让“古人”之间的对话变成“儿童文学”吧。

  招贤纳士:三国小说不是玄幻小说,不可能会出现“禁咒”或“高达”类的冬冬,主角本领再大,也不过是个“万人敌”,想要雄霸天下,“小弟”和“打手”就少不了了。于是千篇一律的,书中开头前三章都是:招“小弟”。粗粗看来,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主角开口,不管是二荀、郭嘉、徐庶、张辽、徐晃,都会感动末明,跪地高呼:“主公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招了这么多人,你养得起么?现在的你一无地盘,二无钱粮,怎么解决“人民的生存权”问题。要知道,除了有数的几个光棍汉以来,凡是来“投奔主公”的,都是一窝子一窝子来的,父母兄弟,妻儿老小,七大姑八大姨,宗族左右,少说十几人,多了上千。你总不能干瞪眼对他们高喊:“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叹一口气,还是去做你那份很有前途的山贼工作吧。

  小记:许褚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少小说里都将他写成了山贼或黄巾。这是天大的冤案,三国志里明白地写着:许褚是坞主出身,投靠曹操时带了好几千人。他任曹操的卫士长,原先的弟兄们也多成了卫士,最后封候的达几十人。

  军事实力:没有军队,是无法在三国的世界里生存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主角们都是深有体会的。于是呼,只要主角在某地扎根落脚,就会疯狂地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可招兵可不象PC里那么容易,不是有人就行的。每当我看到有些书里写道:××带着×万大军直扑××,后面××领×万殿后,就不仅苦笑一声,哪来的那么多兵。一个兵,最起码要有一套军服,一件兵器,一份口粮,起码的军事训练。谁都不会傻到领着一群老百性去作战。小说允许夸张,但要合理。仅举三国的几次真实军事行动来说:皇甫嵩、朱儁打黄巾,发动了全体中央军加上三河骑士,唯恐不够,又招募民勇,不过四万人。曹操吕布混战兖州,各将兵不过万人。袁术攻刘备,派了纪灵领兵三万。不过这三万人里估计水分没有七成也得有一半。吕布不过领步兵千,骑二百来帮刘备,就吓得纪灵一动不动。就算是袁绍拥四州之地,号称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到官渡之战也只不过能“检劲卒十万”而已。而曹操更惨,据三国志记载:兵不满万,骑仅数百。(当然,据现代研究,曹操当时的兵力约五、六万。)而在当时,他们已是全国最大的两个军阀了。之后的孙吴,为抵抗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翻家底似的才凑了三万人给周喻。刘备领兵三万入蜀,到了三国后期,才扩充到将士十万二千人。所以对于那些号称拥兵十万,地仅一郡的主角,我想他要么数学不及格,要么就是首下的大将太贪,吃空额太多了。养兵养兵,养不起如何招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