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步维艰—慕容垂评传_总老师麦加 【完结】(56)

  拓跋春秋上

  再说就在慕容垂在中山正式称帝的同月(太元十一年,即386年,正月),另外一支鲜卑人的首领,一个虚岁十六,但实足年龄还不到十五岁的少年,也在草原各部大人的簇拥之下,于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呼和浩特市东南)称王,重建代国(几个月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这个人便是慕容垂的侄外孙,后来威震北国的魏道武帝拓跋珪,慕容家未来的杀星。拓跋珪因此也创下了中国历史上创业君主的最年少记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后起的鲜卑拓跋部将以此为开端,大步向前,超越并打垮前辈慕容部,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的那句名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未来的魏道武帝生于晋海西公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前秦灭前燕后的第二年)七月初七,长期两地分居的牛郎和织女的会面日。出生地点,是后来让他扬名天下的参合陂(今山西阳高或内蒙古凉城)。

  拓跋珪与慕容氏存在着复杂的缘亲关系,他的祖母是慕容垂的姐妹,他自己后来又娶了慕容垂的孙女为皇后,这个亲戚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鲜卑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它大致可以分成三大支系:东部鲜卑、北部鲜卑、河西鲜卑。其中东部鲜卑是初期的主角,主要包括慕容、宇文、段三大部;河西鲜卑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代表有建立西秦的乞伏氏和建立南凉的秃发氏;而北部鲜卑的代表,就是拓跋部,因为该部人有将头发结辫的习俗,所以又被外人称为索头部,不客气一点的,就称之为“索虏”,就象慕容部被人称作“白虏”一样。从这两个称号也看得出,尽管慕容部与拓跋部同属鲜卑,但风俗习惯和外貌形象都存在很大差异。

  拓跋部的开化较之慕容部要晚很多,但其渊源却比慕容部更古老。根据满嘴跑火车的《魏书》记载,拓跋部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华夏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昌意,他的小儿子被安排去东北的“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地区支援边疆,结果这一去就没能回来,被他的哥哥抛到了高高的兴安岭,只能无奈地欣赏一片大森林,比当年文革时代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还要倒霉,生活环境由初步发展的文明时代倒退回原始社会,连字怎么写都忘记了,(中国可证实的最早文字,是近千年后商代出现的甲骨文,但在传说中,黄帝的大臣仓颉早已经将这项工作完成了。),所以此后他和他后代的事迹就长期没人知道,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了六十七代人。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的正妻嫘祖,为黄帝生了两个嫡子,后来都大发了。老大叫玄嚣(打过仙剑四的朋友会不会觉得这个名字挺眼熟?),又叫作青阳,后来搬家到江水(可能在今河南);老二叫昌意,后来把家搬到若水(具体地点不详,在今四川),娶了一个叫昌仆的川妹子为妻,生下高阳。高阳同志才德出众,写了好些历史小说,当然,那是另一个高阳。所以黄帝逝世,葬在桥山之后,由这个孙子即位。而高阳也就是五帝中排行第二的颛顼。而拓跋家的祖先,也就是这位颛顼的弟弟。

  这种说法基本上没什么可信度,不过也不值厚非,发达之后认一门阔祖宗,是古今中外众多成功人士的共同选择。例如一向以糊涂著称的堂吉诃德同志,就曾灵光一闪地向侍从桑丘阐述了一条真理:只要你干出点名堂,自然会有学者发现你有王族血统!

  经过了六十七代无名氏之后,终于迎来了第六十八代,一位有名氏,这就是被北魏追尊为成皇帝的“毛”(这个时候他们还不姓拓跋),这位“毛”生活的具体时代已难以考证,生活的地点,在今天大兴安岭北段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那个时候,大兴安岭的茫茫原始森林中,住的不是“勇敢的鄂伦春”,而是拓跋部的先民们,在满山满岭地追逐獐子和野鹿。看起来,这位“毛”与其叫皇帝,不如叫作“嘎仙洞洞主”更合适。

  《魏书》上用夸张的笔法写道:“嘎仙洞洞主”成皇帝毛,“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不过只要离开自我陶醉的《魏书》,毛和他之后的十二代“皇帝”们(除了推寅时率众南迁外,其他的基本上只留下个名字,除此之外几乎什么事也没有),在别的同期史书中基本上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就连他们的名字,现在不少学者也认为是拓跋珪杜撰的。拓跋家族真正有一点可信度的历史,要从拓跋力微开始。

  注:“拓跋”这个姓氏的初始时间和其原意争议很多,现在也弄不大清楚。《魏书》中说:“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意思这个姓在毛以前就出现了,“拓跋”的含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大地母亲”,大气之至,但此说基本上被认为不可信。“拓跋”姓与河西鲜卑的“秃发”姓系出同源,这一点是连北魏政府自已都承认的,两者是同一个鲜卑词汇的不同音译。而秃发氏的始祖是力微的庶兄匹孤,因未能承位而西迁,(有点象慕容廆与慕容吐谷浑)。《晋书》说他的儿子寿阗被他的母亲于睡觉时生于被子内,鲜卑语称被子为“秃发”,就成了寿阗的姓。显然,比起“大地母亲”来,“被子”太小家子气了,不过这种说法也早被清代学者钱大昕证明不可靠,而且也与拓跋和秃发源于同一词不符。现在的一些学者又认为,拓跋是“鲜卑父、匈奴母”的意思,拓跋部是鲜卑与匈奴的混血部落。综上所述,可作如下推想:拓跋姓的出现最早早不过率众南迁的推寅,因为此前他们不可能与匈奴联姻,最晚晚不过匹孤与力微的父亲诘汾,因为他两个各奔东西的儿子同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