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代逆天_崆峒007【完结】(576)

  这话说到这,其实已经算完了。可史弘肇见刘承佑听了自己的话,不免洋洋得意,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说道:“陛下,我们都是太祖皇帝跟前使老了的人了,忠心耿耿,苏大人也未免太过于多事了。天下间对大汉最忠心的,还不就是我们几个人嘛!”

  虽然史弘肇的“我们”包括了苏逢吉,可是那埋怨的口气,却让苏逢吉一肚子怒火:“史公!中央控制地方,这是王道。现在地方权重,对皇家权势威胁极大,史公不晓前朝故事么?”说完,这话苏逢吉拍拍屁股竟然扬长而去了。

  搞的史弘肇等人登时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至于刘承佑心里到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动,毕竟这些人都是他的叔叔辈的,这几个家伙平时在刘知远面前也不是很拘谨的!可矛盾毕竟是加深了。

  正文 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

  去年年初,杨邠、苏逢吉、史弘肇、郭威、王章、苏禹珪六人在刘知远的病榻前,立下重誓,扶保大汉朝,这六个人都是跟随刘知远多年的心腹之人,都是在天福十二年,为刘知远登基称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这个人里面杨邠、苏逢吉是总管,史弘肇、郭威、王章、苏禹珪四个人分别掌控者军权、财权、刑名,可这六个人是有矛盾的,刘知远在的时候,这六个人私下就有些小矛盾小冲突的,比如在刘知远亲征杜重威的时候,当时的同平章事、吏部尚书苏逢吉都曾经借着醉意辱骂副枢密使郭威,只不过郭威这人度量大,能忍一些,所以这矛盾才没有激化。

  刘知远重用这六个人不能说刘知远没有用人的眼光,毕竟他能当皇帝,全靠这六个人了,可是,这六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毛病。六个辅政大臣,分成了二派,杨邠、王章、史弘肇、郭威是一派、苏逢吉是一派,苏禹珪夹在中间,从感情上来说,有点倾向于苏逢吉。

  刘知远的枢密使,刘承佑的宰相杨邠(平章事),他是魏州人,年轻的时候就跟随刘知远,当了大汉的宰相之后,他大刀阔斧的对中书省(发布行政命令的机构)的官员进行改革(主要是苏逢吉为相的时候闹得)。过去中书省任命的官员太多,也太过于混乱,往往一个官职上都有几个人担任,做起事来互相推诿,杨邠为相之后,势必躬亲,特别是对官员的任命,杨邠抓的很紧,哪怕是一个小县里的主薄、录事参军这样的小官吏,他都要亲自过问,该任命的任命,不该任命的就撵人滚蛋。他做事有特别在意细节,把规章制度订的又繁杂有啰嗦,比如行人商贾,出门在外必须要有官府给出凭证,不然抓着就要坐牢,比如官员历任之后,必须立刻走人,不能在原地驻留。他还常常说:“作为一个国家,只要能够做到库存丰足,兵马强盛就可以了,至于文章礼乐,那些都是虚了吧唧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换句话说,这家伙只重视赋税,只抓经济建设,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科学发展观没有足够的认识,引来了文官系统对他的不满。

  这倒也罢了,毕竟五代的时候,天下大乱,把精神文明建设搞的热火朝天的那几位,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后蜀的孟昶、南唐的李景),杨邠重视“钱粮兵器”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也不能说是错了,毕竟大汉朝从建立开始连年征战,到处都要用钱,杨邠为相好赖是把国家给维持了下去。

  可惜,他最大的毛病是用人双重标准。比如汴京的“警备司令”史弘肇在乾佑二年流言四起的时候,在汴京搞白色恐怖,制造了一大批怨假错案,搞的官员百姓在大街上只敢相互看看,不敢说话;可到了杨邠这边,杨邠是只说史弘肇的好话,总在皇帝面前夸赞史弘肇,史弘肇推荐的官员,他很快就批准了;可另一方面,太后的弟弟李业想当宣徽使这个官,求了太后和皇帝好多次,太后和皇帝挨不过情面,就同意了这个要求,可杨邠却认为这官员升迁是要有制度的,李业没有什么功绩,不应该升迁这么快,于是,这事也就作罢了;还有就是刘承佑很喜欢自己的一个爱妃耿夫人,想让她当皇后,找来杨邠这个老叔商量商量,这杨邠也挺有意思的,他拒绝了,理由是由夫人变成皇后,也升的太快了(史书记载:汉隐帝所爱耿夫人,欲立为后,邠亦以为太速)。后来这耿夫人去世了(临死也没熬出头),刘承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就想用皇后的礼仪安葬,杨邠又不同意,说是越礼了。刘承佑面上没说什么,这心里恐怕多少会有些子介意,毕竟这是皇帝家事。后来,刘承佑皇子时期的一些朋友,像郭允明、后赞、聂文进等人也被杨邠给压了下来。

  杨邠没读过几天书,苏逢吉却是自诩是读书人,可惜,他还不如杨邠。刘知远镇守河东的时候,杨邠、史弘肇这些人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而苏逢吉却只是刘知远身边的秘书,可是苏逢吉对刘知远的心思揣摩的相当到位,做事大多都能满足刘知远的心意,再加上刘知远这个比较严肃,不苟言笑,手下的都很惧怕他,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这些人都会想办法通过苏逢吉来缓和一下,于是苏逢吉很快就在河东政权中站稳了脚跟。

  苏逢吉这个人有才干,但是却没有执政的经验,他不像杨邠跟着刘知远从基层一直熬到宰相的位置的,苏逢吉是刘知远一个好友的儿子,出道以后就立刻当上了刘知远的秘书,过不了两年,刘知远当了皇帝,这苏逢吉(还有苏禹珪)就顺利成章的掌管了中书省(这个时候的杨邠是枢密使),这家伙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做事情都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效率是挺高的,国政也没有拖拉的情况,可这事情,有些事合适的,有些就是不合适的。由于业务不熟练,苏逢吉下达的命令,多违背原有的制度(亏他还说郭威当枢密使不合制度),或任用或者摒弃,或升或降,都是随心所欲,甚至是有人由白丁进入仕途,有些不入流的小吏也能被任命为县令。可因为刘知远对苏逢吉很是信任,竟然没有人敢进言规劝的。苏逢吉狐假虎威,做事就更加肆无忌惮,他特别贪图钱财,只要有人送钱,送的分量够,他就可以卖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