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代逆天_崆峒007【完结】(579)

  你还别说,史弘肇挺爱学习的,当下就跟着阎晋卿学了起来,可这行酒令是个雅活儿,不知史弘肇这种超级“下里巴人”能领悟的,他拙嘴笨舌的学了几句,可是反应总是慢了些,有时候还压根就想不起来,总是要一旁的阎晋卿提醒。

  这行酒令本就讲究一个随机应变,讲究速度和时间的配合,每次到史弘肇这里就卡壳,这行酒令就有点腻味了。苏逢吉见史弘肇每次都要阎晋卿提醒,于是就戏弄道:“输了也不过罚酒两杯罢了。只要身边有个姓阎的,输了也没什么。”

  苏逢吉这句话到底是就事论事,还是有意讽刺,这事儿不好说,再加上这苏逢吉人品也不怎么样,所以就难判断了。可是,史弘肇听了这个话,登时就站了起来,“@@@XXX”的大骂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史弘肇出身不好,他老婆姓阎,本来是酒桌上陪喝酒的“三陪小姐”。史弘肇发达以后,虽然没有抛弃自己的老婆,可是他对这个事情很是在意的,苏逢吉这句话,在史弘肇听来那就是有意讽刺自己老婆了。他当下是怒不可遏。

  可苏逢吉毕竟是读书人,读书把身体给读虚了,就算是想打架,也打不过别人。于是,被史弘肇臭骂一顿,苏逢吉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计较,显示自己是高素质人才。

  这一笑,史弘肇更怒了,当时就翻了桌子,拔出宝剑,就准备宰了苏逢吉。苏逢吉见事情不妙,再也不能摆出“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的超然姿态了,撒丫子就跑了。

  史弘肇后面就追,嘴里还骂道:“你@@@@@,老子宰了你!”

  这个时候,杨邠冲过来一把抱着史弘肇的大腿,说道:“兄弟,别激动。苏公是朝廷宰相,你把他给杀了,陛下面前可怎么说啊,这又将陛下置于何位啊?你……你要好好想想啊!”说着,杨邠流起眼泪来。

  史弘肇想了想,把杨邠扶了起来,什么话也没有说,自己要来了马,打马走了。史弘肇就是一大虫,凶猛起来,是谁都不认的。杨邠还真怕史弘肇冲过去把苏逢吉给宰了。他也赶紧骑着马追上了史弘肇,一路苦劝:“贤弟,苏逢吉这厮臭嘴惯了,你不要和这等人计较……”他一边说一边送史弘肇回了家,自己方才放心回去了。

  这么一闹,苏杨两党的矛盾,就变得水火不相容了——

  这消息很快就被中原的密探得知,报给了远在金陵的马云。最近这段日子,马云过得并不怎么好,李唐的土地是被楚国给占了,可收拾人心就有了那么一点难度。

  正文 第125章 尽用楚人?(1)

  在楚军攻陷金陵后的第二个月,大楚的政治中心正式从长沙挪到了金陵。为了增加江南百姓对楚国的认同感,马云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入城式。金甲武士开道,大小官员乘坐这车马缓缓而进,其后锣鼓阵阵、锦旗飘飘,跟着10000战甲明亮的近卫军军士。这近卫军步伐一致,气势如虹,看样子马云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向江南的百姓展示一下楚军的战力。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电视转播,也就只有金陵的百姓见到了这煌煌的一幕。第五天,宣州防御使钱清,便送来了紧急军报,宣州太平镇(今安徽太平县)屠户张仁发举旗造反,聚众2000余人,并且连夜移军泾县,泾县县令廖居素不仅没有坚守城池,反而开门迎贼,与张仁发合而为一打出恢复李唐的旗帜,其后两天南陵县、宁国县、绥安县先后有人聚众响应,他们尊张仁发为护国大将军、廖居素为护国平章事。多县百姓合一,聚众已经将近20000余人,大有向宣州进发的企图。

  马云接到奏报的第一反应不是大吃惊,也不是赶紧找人商议,反而是发呆,他反复的看了几遍奏报,心中一直是不敢相信。妈的,怎么回事儿?我就算不是人民的好公仆,这也算是一心一意为百姓吧,这是怎么回事?竟然有老百姓造反。

  “大王,这不过是一些乡民聚众闹事罢了,他们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兵器,很多人都用的是杵头,有钱清在宣州,宣州定然无事的。大王,你看,这钱将军这只是向朝廷奏报,而不是告急,这说明局势应该是尽在掌握之中的!”枢密副使李骧见马云面色沉重,连忙宽言安慰。

  李骧完全不想马云那样,对百姓造反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多大吃惊的意思,反而是一脸的混不在意。李骧是这个五代的人,这百姓造反、或者军变那都是家常便饭,不像马云,作为一个穿越人士,他对于百姓造反的关注度,还有同情心都要强上很多。这也是和自小所受的教育有关,马云自幼接受的观念就是百姓造反,那一定是因为官逼民反,只要喊一嗓子“均田赋”那就是划时代的进步,君不见岳飞剿杨么,都后人骂的体无完肤,说他是残杀百姓的侩子手,最后连‘民族英雄’的称号也给取消了;至于动辄屠城的李闯王、惨无人道的太平天国,则是被吹捧到了天上,就算农民起义失败了,那也是一声叹息:农民的历史局限性啊!

  听了李骧的话,马云有点反映了过来,他冲着侍立在门口的张顺挥了挥手,说道:“张顺,宣召赵普觐见,恩,回来,把徐相、范相,还有拓跋大人、江大人、恩……王枢密使,全部宣来。”

  张顺领命而去,不大会功夫,这几个朝廷重臣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含元殿。这些人最近忙的是一塌糊涂,毕竟刚刚接手了这个大的一块土地,要调拨人手,考核官员,这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他们奉召而来还不觉得出了什么大事,可是这重臣们越来越多,这些人心里渐渐就起了疑问,大家伙儿都是高级官员,当然不好意思交头接耳了,一个个端起宰相的样子,心里却暗暗的揣测:莫非还真是发生了什么军国大事了吗?大汉朝南侵了?这不可能啊,大汉朝自己一屁股的麻烦,哪有余力进犯我们大楚啊,契丹虽然强盛可八竿子也打不着我们啊。至于吴越,两拨人马在越州、杭州展开拉锯战,打了一年多了,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蜀国嘛,两国之间没怎么打交道,想来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