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代逆天_崆峒007【完结】(865)

  这么一来,赵匡胤现在在哪里,他准备做些什么?是继续在上京周围徘徊呢,还是原路返回呢,还是迂回到幽州一带准备参战呢?郭荣一点都不清楚。契丹人封锁的太严了。

  李谷也是知兵的人,可是对于这么一个千里奔袭的计划,他本来是坚决反对的。为什么,李谷这人用兵谨慎啊,王朴的这个计划,太疯狂了。这么远的距离,在路上万一被敌人发现了怎么办?万一迷路了怎么办?结果赵匡胤一句话就把李谷给顶了回来:好办,打不过就跑呗,我是骑兵又不是步兵!

  可现在看,赵匡胤居然成功了。那么,整个局势就变化,李谷也变得热切了起来:“陛下,赵将军真的把契丹人给调动了起来。那么这盘棋就活了。”

  自从耶律挞烈的大军到达幽州之后,周军和契丹人小仗不断,可是大规模军事膨胀却没有发生。不过透过这些小规模的战斗,李谷也渐渐**清楚了契丹人的意图。

  **距离幽州城非常近,不过百里路程。它西靠着西山余脉,北面则是房山、良乡,有山有水利于步兵作战,而不利于骑兵作战,可是,**的东面,固安县(今河北固安县)、安次县(今河北安次县西)却是一马平川,利于骑兵作战。耶律挞烈初次掌兵,以“稳”字为主,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派人在固安县一带派人侦察。随着契丹人在固安县一带扩大搜索范围,他们的战略意图也就暴露了出来。

  这意图和前阵子的萧敌烈一模一样,这小子想在率领大军迂回到**的侧翼,威胁周军的粮道,迫使周军离开坚固的**城防,和契丹骑兵在野外作战。

  既然契丹军对有这样的打算,那么掌握固安县、永清县这些据点,对维护周军侧翼安全是十分关键的。李谷多次对郭荣建议分兵与固安县,可是,却被郭荣拒绝。郭荣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郭荣相信赵匡胤肯定可以攻陷上京,调动契丹的**,另外固安县五米高的城墙,根本谈不上什么险关要隘。所以,他只用等待时机就可以了。如果现在分兵,“哗啦”一下,敌人把固安县给包围了。**的大军是救援,还是不救援呢?救援的话,就是主力决战了,不救援的话,固安的守军肯定守不住。

  巨大的**面前,郭荣反而冷静了,他问道:“如果契丹人只是偷偷调集**北上,救援上京,那倒真的是我们的机会。可是。。。”

  “可是,契丹人会不会使诈呢?”李谷接着郭荣的话:“臣以为不得不防。可是,要看清契丹人是不是使诈,也并非没有机会的!”

  王濮却在一边算了一笔时间帐,像高莫翰一样,他也觉得契丹人如果动作快的话,半个月之内肯定是可以回转的:“陛下,时间只有半个月。如果放任契丹人北归,半个月之内,我们能否攻下幽州城呢?能否横扫燕云十六州呢?臣以为很难。”由于萧思温和耶律挞烈作风的转变,汉将和契丹人之间有所缓和,另一方面耶律挞烈在军中也调动频繁,除了和契丹关系极为密切的汉将之外,契丹的汉将很多已经做了富家翁,靠边站了。容易策反的,没有什么实权了。掌握实权的,又不容易策反。而中间派、骑墙派,却都在观望。如果不打一场漂亮仗,要指望那些汉将反水,很难。

  “所以,我们不能放任契丹人北归!”王濮说道:“我们要利用契丹人北归军心不稳的时刻,和契丹人决战!”

  “王相的话是不错,不过却有点着急了。陛下,咱们急着找机会和契丹人决战,而契丹人更想和我们决战。咱们放走契丹人北归,无非就是能不能打下幽州城的问题,可契丹人却不仅仅是丢不丢幽州城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我们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得到幽州,对契丹人来说,他们却要考虑会不会丢失整个燕云:契丹大军一旦北归,燕云一带我们的军事力量无人能敌。他们集中兵力在幽州,我们就可以分兵取朔州等地,如果他们分兵,我们则可以直接取幽州。一旦燕云丢失,契丹人想和我们决战就彻底失去了地利。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了。在这种情况下,契丹人宁可先和我们决战,也不愿意先北归,而后在南下和我们决战!”李谷说道。

  “李爱卿,你的意思是,我们也要拖上一拖喽?”郭荣笑着问道。

  “不,我们要掌握契丹人北归的具体时间,等到他们前部已经北上,整个大军军心震动的时候,再突然紧逼幽州,逼迫契丹人和我军决战!他们北归的时间,很重要!”李谷说道。

  契丹人的大军北上,留守幽州的契丹人必然是死守,半个月之内,周军就可能攻破幽州城?幽州城可不是固安县,这个难度恐怕很大的!一旦师老城下,腹背受敌。周军可就麻烦了!

  “幽州一带,契丹人斥候遍野,他们什么时候撤退,我们恐怕很难猜测的啊!”王濮犹豫着说道。

  “王相,这个不难,你忘了高勋这个人吗?”李谷笑着说道。

  乱世平 第192章 真议和

  第192章真议和“天下百姓苦啊!”李谷摇头晃脑的感叹道。对面的高勋却双眼一亮,精神开始振奋了起来。

  在儒家传统观念中,一家一户讲究的就是“忠孝传家”,各位皇帝老大们也都是自封以“孝”治国。这个“孝”字,可不仅仅指的是孝敬老人,更多情况下,是一种个人品德的升华。翻开历史书看一看,正面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孝”的,反面人物则相反,就算他非常孝敬父母,他也绝对不会提。这“孝”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孝”,而是一种博爱,一种仁德。具体到政策上来说,皇帝颁布政策,也往往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