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枭雄_马赛【完结】(7)

  是夜,三军大举攻城。西戎主眼看不能防守,叫人去探四门虚实。探子来报说:东南北三门攻城甚急,只有西门没有兵马。西戎主听了,就叫人马从西门而出。才走一箭之地,忽听得前面鼓声震耳,郑世子掘突与申侯都引本国军兵呐喊杀来。西戎主方欲迎战,却又听得东南北三方鼓声大震,五国军队,漫山遍野而来。西戎主大惊,趁合围之势未成,慌忙从空隙中窜逃而出,奔回老窝去了。褒拟原在西戎主营中承欢,闻西戎兵败逃,自缢而死。

  五国兵马,追赶五十里方回。众人进得城来,但见垣壁残败,市场萧条,百姓死亡殆尽,不禁都潸然泪下。众诸侯寻得幽王尸身,草草安葬完毕;又从冷宫放出被幽王软禁的申皇后。申公是老国舅,主持众国军兵简单收拾一下,然后大排宴席款待众诸侯。席间气氛十分沉闷,众人无心欢娱,都各怀心思。酒过三旬,卫武公首先发话:“今日国破君死,不是臣子们饮酒取乐的时候。各位,老夫有话要说。”众人都离席而立,拱手说道:“老侯爷但说无妨,我们一定遵训。”卫武公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原太子宜舀在申国,应该奉以为王。诸位以为如何?”秦晋二君深以为然,郑世子掘突亦说:“小侄前来勤王报仇,未立寸功,愿举本国之兵,迎回先太子,以效微劳。”各国均愿意出兵相助。掘突却说:“又不是打仗,用那么多人干吗?小侄仅用本国兵马就够了。各位叔父只管安坐京师,只候出迎。”申候感激无地,向席上团团一揖,道:“诸君忠于国事,老夫实是感激,即如此,下国也有兵车二百乘,愿为世子做前导,前往迎接太子”。于是众臣就在席上起草联名表章,以备迎立时宣读。

  却说原废太子宜舀,因申侯走后杳无音信,十分焦急,天天使人住镐京打探消息。两天前探马来报说西戎兵大败,已经逃往西方去了。宜舀这才稍稍宽心。这日正在城楼远眺,忽见刀枪遍地,旌旗遮天,两队军马分成前后浩荡而来。宜舀急使人去探看,探子还未回报,却见申伯和郑国的兵马已到城下。宜舀急令大开城门,亲自迎入。掘突却不进城,就于马上宣读联名表章,尚未读毕,宜舀已经哭倒在地。掘突奏道:“太子节哀,当以社稷为重,望早登大位,以安天下人心。”太子于是立即启程,往镐京进发。太子太傅周公先期入城,打扫宫殿,安排法驾驻处。

  不一日到得镐京,国舅申侯带领卫秦晋三君及原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相迎。太子进得城来,但见京师人烟萧索,往昔的繁华再也看不到了。他何曾见过这等人间惨景?不禁淒然泪下。当下选了吉日,又重新安葬幽王。葬礼已毕,太子宜舀就在灵前即位,称为平王。

  次日平王升殿,受百官朝贺已毕,颁下旨意,进申伯为公。申公推辞,仅请复侯爵。复请王命,进卫侯为公爵。晋候姬仇也进爵为公,加封河内附庸之地。司徒郑伯友死于王事,赐谥为桓;郑世子掘突进袭伯爵,加封良田千倾。秦君赢开原是附属国,现加封秦国,称伯,位列于众诸侯之中。拜周公咺为太宰。进申后为太后。褒拟与伯服,俱废为庶人。虢公石父,祭公和尹球,念其先世有功,且死于王事,只削其爵,恩加其子孙仍袭原位。又出榜安民,抚恤受灾百姓。原班旧臣,除代夫赵叔带幽王年间奔走晋国,且已卒之外,太史伯阳父及褒晌等一班旧臣,平王都一一请回镐京。群臣无不欢喜,谢恩而散。次日,平王又大宴群臣,再封卫武公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朝与太宰咺一同辅政。群臣尽欢而散。

  过了几天,申晋二君因已国近于西戎,因此请辞。秦君赢开也要请辞,平王搀留,以备早晚说话。却说那申侯见郑伯掘突年少英雄,心存爱慕,就奏请平王,将小女儿姜氏许配给郑伯。平王大喜,亲自为郑伯赐婚。郑伯领命,回郑国操办婚事,迎娶姜氏。平王谥姨母号为武姜。郑伯完婚,回周参政不提。

  却说那西戎兵到得镐京,才晓得什么叫做繁华烟柳地,富贵温柔乡。击杀幽王,又自以为是不世奇功,虽在中国五国兵马的攻打之下最终败了,但觉虽败犹荣。这次镐京一行,也使得西戎兵熟悉了中国的道路,原本他们的实力又无大损,因此贼心不死,不断的骚扰中原。不久,歧丰之地沦于西戎之手。又贪心不足,渐渐的逼近镐京。镐京经过幽王之死,本已经残破不堪,加上人烟稀少,库府空虚,建造宫室,实为不易,二来平王害怕西戎再次入侵,于是就生了迁都洛邑的心思。那洛邑原是周成王时所建,号称东都。其规模制度,都与镐京相同。当时周天子并不常居于洛邑,周成王建造这座城池,原是每年接见众诸侯朝会时用的。

  一日早朝,平王就问:“诸位爱卿,昔先祖成王,既然已经定都镐京,为什么又营建洛邑呢?”群臣齐声奏道:“洛邑为天下中心,道路通畅,四方诸侯入贡方便。所以成王命召公周公相宅营造。每年朝会,天子都驾临洛邑,受四方诸侯贡献朝拜,也是便民之措举。”平王道:“如今西戎兵又逼近京师,祸在不测,朕想迁都洛邑,诸位爱卿以为如何?”两班文武,大都以西戎兵为患,于是齐声回道:“吾王圣明!”司徒卫武公看平王和众大臣如此这般,垂头叹息,只是不语。平生问武公道:“老司徒为什么不说话?你是顾命大臣,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武公奏道:“老臣年纪已近九十,虽年老无用,但蒙君王重用,敢不捐此残躯以奉陛下乎。然老朽身为臣子,知不言君,是不忠于君;言而违众,是不友于众。但老臣宁可得罪于友,而不敢得罪于君王。夫镐京东有肴函,西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繁华,莫胜于此地。而洛邑为天下之中,地势平缓,四面受敌。所以先王营建两都而居于西都镐京,实为镇守天下之要冲。留着洛邑,只备一时之巡而已。我大周自从文王开国,武王伐纣登基,成王康王都是贤明君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和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所以文承武继,国富民安。然八传至于夷王,由于修礼不明,诸侯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因施暴政,被国人所杀。此乃我周朝日下之始也。多亏周召二公全力辅助当时尚为太子的宣王。因宣王英明有为,又任用方叔,君虎,尹吉甫,申伯及仲山莆等贤臣,才使周室赫然中兴。争奈传至先王幽王,宠幸奸臣,不修德政,逐杀大臣于前,废除三纲伦常于中,戏游诸侯于后,遂使西戎犬羊之贼有可趁之机,自取杀身之祸。如今我王倘弃镐京而迁都洛邑,臣恐王室从此会更加衰退矣。”这一番话说的惊心动魄,但却又句句鞭辟入理。文武百官吃惊之余,不禁都汗颜无地。平王却道:“犬戎如今侵夺歧丰,其势猖獗。况且宫室残破,不能壮我国威。朕想迁都,乃不得已也。”武公奏道:“犬戎杀死先王,此乃我大周不共戴天之仇。我王如今应该节敛爱民,修武练兵,征剿西戎,以雪前耻。若一味隐忍避让,那犬戎豺狼成性,我退一尺,他进一丈,恐其吞食之地,将不止于岐丰而已。昔日尧舜谋政,食百姓之食,居茅顶土屋,尚然不以为粗陋。我朝国威,怎可以宫殿壮之?望我王详虑。”平王自武公奏谏,就不欢喜,及自说到这一层,心头更加恼火,只碍武公年老,又有平乱大功,因此一直忍着。太宰咺察颜观色,忙出班奏道:“老司徒刚才乃是老成谋国之论,却不是通变之言。先王荒疏政务,颠倒纲伦,自招贼寇,这件事情已经不便深究。如今我王扫除灰烬,仅只正了名号。现今国库空虚,兵力微弱。百姓一听犬戎就畏如虎狼,如果犬戎驱兵直入,民心又不足于一战。那时误国之罪,谁能担当?”平王听了更加害怕,对大臣们说道:“迁都之事,我意已决。诸臣不必再谏。”于是不听卫武公之言,叫太史伯择定吉日,三天后就要启程。朝罢,先把迁都原由祭告太庙,又出榜告示百姓:如有愿意东迁者可速准备,届时皆随王驾而行。秦君赢开那时已经归秦,听说平王东迁,亲自领兵护送。到了迁都那天,大宗伯抱着七庙神主牌位,上车先行。平王稍后大起法驾。百姓拖儿带女,牵羊赶马,都一齐随着平王东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