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顺治十四年_养蚕人【完结】(176)

  “老百姓的注意力要转移,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有新的,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出现,他们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在这上面纠结。”听了皇帝的苦恼,陈旭日不慌不忙道。

  顺治点头,这个他也晓得,“你可是有什么好主意?快说。”

  “均衡见识浅薄,哪有什么好主意,不过……”

  “嗯?”

  “均衡听说过一首诗。其中有几句这么写道:去年人壮今年老,去年人众今年少。爷娘饿死葬荒郊,妻儿卖去辽阳道。小人原有数亩田,前岁尽被豪强圈。身与庄头为客作,里长尚索人丁钱。商量欲向异乡投,携男抱女充车牛。纵然跋涉经千里,恐是逃人不肯收……”

  吴良辅亲自把空跑了一趟的孔四贞公主送出门,陪着说了些话,直到她走远了,才摇摇头,便要转身回御前待命。

  忽然眼光一凝——咦,那不是静妃娘娘?

  他从拐角处走出来,脸上若有所思。

  不对劲,很不对劲。

  静妃这几年不是足不出户郁郁郁寡欢么?那他现在看到的是谁?脸色红润,面带微笑,浑身上下洋溢着一派喜气,这是一个备受冷落地妃子的正常表现?

  “喂,你,就是你,给我过来。”

  向路过的一个太监招手,唤他到跟前,“我问你,这些日子,静妃有什么异常表现么?”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十章 初涉政事

  斗七星在一片黑天幕上闪烁。银河从夜空中穿过|晕让夜空的神秘深邃而丽。

  满天繁星。半轮明月。

  顺治和陈旭日一前一后走在南苑宽广而平阔的草地上。

  盛夏昼长夜短。此时天黑的透了。算来已经是深夜。

  习惯了没有电的日子习惯了早睡早起。往常这时候陈旭日差不多就上床休息了。今晚上却被皇帝叫到了外面。

  没有打火把侍候人倒是提了盏灯笼隔了一距离。都在后面候着。黯淡的烛光照不亮他们脚|的路。星光和月光笼罩四野。视野倒不觉的十分受限。

  只不过。陈旭日瞪大眼睛。仍是看不清楚顺治脸上的表情。他的脸一半暴露在月光下。一半隐在黑暗的阴影里。一味沉默着。

  草尖上挂着未能成形的露迹。人从中踏过。时间稍长。水渍积少成多。不免就打湿了鞋袜。

  陈旭日对此倒不的十分难过。他不再刻意去观察顺治的表情。而是挺起胸膛。深深呼吸一口夜晚户外清新凉爽的空气。

  “陈旭日。朕今晚叫你出来为什么你知道吗?”

  顺治半仰着头。望头天空那一泓清辉。突然开口道。

  陈旭日嘴里回答的谨慎。却是心知肚明。十有八九。必是冲着前日自己的那个主意。嗯。严格来说。也不算主意。他只是隐隐暗示了一个方向。地法逃人法是清初两大弊政。与百姓切身|益息息相关。

  满清入关。至今年止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如今京畿地区。几无可圈之地。直隶北直至山东地界。大片良田被满人亲贵随意圈占。圈地造成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流民。人心惶惑。不知自家辛勤耕种之地。什么时候就会在一纸空文下易主。使的辈辛苦一朝成空结果便造成无心种。而扶老携。离乡逃亡。

  陈旭日之所以敢大胆触及这个问题。一者实是瞧不惯满人仗势蛮横强占他人财产。却无律约束。再者。他也看的清楚。眼下是时候思改革之法了。

  “不要在我面前卖关子。”顺治点道:“两天你跟朕提起的那诗总不致于是无缘无故在朕跟前面弄吧?有什么想法。你尽可以直接说。放开胆子说。说的详细朕不会因为个怪罪你。”

  陈旭日抬头望天。

  耳边能听到远远近近传来的蛙叫。一声一声。然,是虫声昵喃。偶尔传来几声蝉鸣和鸟叫。嘈杂却又让人感到从没有过地宁静。

  在这样的天地里生命好像格外|实四野空阔。幕深远。让人生出地苍茫之叹。人其间行走显的格外渺小。与漫长的天地相比。人地一生太短暂了。在与大自然的接触里。能更清晰地感受到。

  纵使身旁走着一位王。一时间。陈旭日仍然有些失神。

  而且——寂寞!

  常常。有很多想不请自来有多乱的打算峰拥挤在心里。成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零乱思绪。

  想做的事情太多受现实所限。就只能成为脑中不成形的思绪。有时候。这种压抑积的了积的多了。让人容易变地望甚至是烦燥。

  陈旭日很想有个人。可以推心置腹的商量一下。他想有个人可以听自己倾诉。或者给予一点指引。

  可是没有。所以。偶尔他会觉孤独。发自内心彻底的孤单寂寞。

  或许是君王征询的口气。也或许是黑暗。给了某种他勇气。

  畅所欲言的勇气。

  “关于贵妃娘娘的谣传。均衡也在市井听说过一点……堵不如疏。衙门倘使因为这个抓人。是为下下策。其结果不外是坐实流言。激起百姓更大的好奇心。谈论的人只会更多。话经百人口添油加醋。最后只能越传越离谱。若是有心人加以利从中捣鬼。不但对贵妃娘娘不利。时日一久。怕是对太子甚至是皇上您也会造成不利地影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