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孙皇后_隽涓【完结】(23)

  次年,改名大明宫。

  再一年,长孙后薨。

  这就是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大明宫。李世民求不全的完美纯白,长孙够不着的瑰丽仙境,媚娘逃不开的索命艳尸,玉环抓不住的霓裳羽衣……

  艳冠群芳的大明宫,鹤立天下的大明宫,与长孙无关。

  长孙踏入的是隋大兴宫。

  义宁二年三月丙辰,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于江都,立秦王浩为皇帝。四月辛卯,杨侑禅位。五月甲子,李渊太极殿称帝,改国号为唐,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改大兴宫为太极宫,世称唐高祖。

  六月甲戌,李世民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尚书右仆射,相国府司马刘文静为纳言。废隋《大业律令》,颁新格。

  己卯,备法驾,迎皇高祖宣简公已下神主,祔于太庙。追谥妃窦氏为太穆皇后,陵曰寿安。

  庚辰,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癸未,封隋帝为酅国公。

  秦王府中怨愤炽沸。

  “皇上一意立嫡长子,封赏时就已有意贬抑秦王的人了。裴寂功不如我,只因与皇上龙潜时亲厚,居然位居我上。”刘文静恨恨不已。

  长孙无忌眉目冷凝:“王,兵贵神速,先发制人。”抬眼望向李世民,炯亮肃杀。

  “哥哥,过尤不及。”长孙神情清淡,眉目端定,“庄公尚言:无庸,将自及。难道我们还不如庄公吗?”

  房玄龄缓缓点头:“王妃所虑极是。此事行动宜慎,思谋当周。当年庄公正是深谋远虑,才能举大义灭共叔段。克明,你看呢?”

  杜如晦接口:“当断则断,王,决定吧。”干脆简断,眉眼清亮,直面李世民。

  李世民展眉微笑:“丈夫在世,当论功定位。我愿请命为将,领军平叛,一统大唐。”雍容澹定,意态风流。

  众人眼前一亮,颔首称道。

  天下主2

  高瞻远瞩地平天成,一样不敌命运不济世事无常。

  谁也没想到,李世民第一仗就败了。

  武德元年三月,薛举薛仁杲父子进犯关中,李世民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兵败泾州。

  朝中谣言四起,或刻毒成趣,或言深心险……朝廷局势悄悄演变,许多原先立场暧昧的官员慢慢向正统靠拢,眉来眼去,惊心动魄。

  李世民煞费苦心带入军营避开朝中纷争的刘文静因战败回到了长安。裴寂笑悠悠,不紧不慢道:“肇仁好计,一计败回长安。”刘文静羞愤交加,气极攻心:“就你这种无知小人也配在此信口雌黄!”

  “败军之将居然还敢咆哮朝堂,”皇上大怒,“斩!”众人震惊,房玄龄、长孙无忌率先跪下求情,后又有一些李世民派系的官员跪下,剩下的百官见皇上怒火已过,也陆陆续续的就势跪下。最后,满堂惟有裴寂昂首挺立,刘文静恨得磨牙。

  李渊之怒,并非无故;裴寂之言,也确实直触心经。刘文静殷开山贪功心切,不顾避敌锋锐的用兵常识,出军争利,以致大败。若围而不攻,敌人千里远袭,粮少兵疲,早就不支自败,何至于反而王师败北。

  最后,虽然二人俱保住了性命,但刘文静已见恶于皇上。

  裴寂和刘文静,命运略同,坎坷乖蹇,潦倒不得志。投奔李唐,是二人最正确的抉择,终于中年显贵。多年抑郁一朝发达,富贵心名利心更是强烈。刘文静见自己殚精竭虑出生入死,最后封赏还不如裴寂,极度失衡,声声恶言,处处挑衅,自觉得一生落空;裴寂亦是以牙还牙,针锋相对,伶牙俐齿不饶人。一对好友竟反目成仇。

  而刘文静的嚣张在此敏感时刻,就象是兵败的活笑话,丢脸献丑,更是万分不利于李世民。

  山雨欲来风满楼,长孙愈加谨慎的侍奉公婆,穿行于宫闱内。只是,公公的笑容日渐客套生疏,眼底早没了有此佳儿佳妇的喜悦骄傲。公公的妃子们,原先就站在太子一边的,肤浅些的现在已敢公然给长孙脸色看;原先看好李世民抬举长孙的,势利些的已急着改换门庭冷落长孙了。

  皇上立李建成为太子时,就已视李世民为威胁了。长孙明白,如今李世民兵败,李建成蠢动,各大势力打破平衡重新整合,正是皇上乘势削弱李世民的大好时机。如果李世民最终兵败而归,恐怕连命都难保住。

  战局依然不利。八月,李世民屯于高坑城,相持不下。

  长孙见刘文静越闹越烈,知其偏执痴狂,已唤不醒。怕真的闯出大祸来,秘密将朝中势态细细告知李世民,劝李世民尽早令刘文静返还军中。李世民立即照办了。

  长孙愈加柔顺,频繁出入宫廷,礼仪孝道无可指摘,更不会遗漏一星半点残言片语。静静审视宫中动向,警惕着每一个眼色每一抹表情,察言观色,许愿发誓,努力争取着每一丝好感每一点善意。言行如一的尽量说服宫妃们相信李世民才会敬重侍奉她们,保证她们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养尊处优。

  天下主3

  朝廷军营,已弦绷如满弓,一触即发。

  僵持,僵持在爆发点。

  考验胆略和坚忍,较量智谋和决断,竞酷择烈。

  所谓男人,不动如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