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血大明_魔菊【完结】(68)

  王承恩接过纸张便要交给崇祯,后者摇摇头道:“这些朕就不用看了。侯爱卿,朕知道你劳累,还是要你再辛苦一下替朕传一道军令。”

  侯洵道:“为皇上分忧,臣死而无怨。”话语当中满是激动,就连下巴的胡子也快要翘起来。

  看着这位已经满头白发的侯洵,崇祯对达古代的读书人又多了一番认识。

  武艺文章卖与皇帝家。封建时代之的读书人便认为只得这两条途径乃是光宗耀祖之路,于是拼命往官场里钻。

  大部分读书人其忠君思想更是自小而立,即使是无米可炊也是为皇帝着想,这便是愚忠。他们一旦得到皇帝的认可,便是死了也要为维护皇帝利益。

  侯洵应该算是一个愚忠之人。他曾被罢官,曾数次被前崇祯下狱。其中第一次入狱更是长达七年之久。现在却是毫无怨言替崇祯尽心尽力做事,其忠心实在难得。

  崇祯道:“侯爱卿实在是劳苦功高啊。老王,准备拟旨。”

  楚王问道:“皇上,此道旨意可是与李自成有关?”

  “果然瞒不过王叔慧眼。”崇祯道,“朕知吴三桂受李自成胁逼,而吴三桂兵精将广,却是粮草不多,又要面对满洲那些野蛮人。若是腹背受敌,只怕他会投降于一方。朕需要牵制李自成。侯爱卿,朕命你征北大将军兼兵部尚书,率领十万大军立即从河南为入口北上。”

  “不可!”侯洵却是急急反对道:“皇上,现在我们初领军队,并未使军队齐心,而且南京更须精兵守护,一旦北伐,又耗粮食,只怕,只怕不妙!还请皇上三思。”

  王承恩奇怪道:“咦,昨晚在宴会上,侯大人不是支持平流寇的么,怎么反而反对起来了?”

  侯洵道:“微臣的意见先是西进平掉张献忠,稳定后方,与川兵汇合,到那时方是北伐之际。”

  崇祯眨眨眼道:“侯爱卿精通兵事,实为大明之福。不过,朕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应天就权难

  第五十六章、暗渡陈仓

  第五十六章、暗渡陈仓

  崇祯眨眨眼道:“侯爱卿精通兵事,实为大明之福。不过,朕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乃是三十六计之一,喻迷惑对方、取得胜利。当年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侯洵想了一下便道:“皇上的意思是,明里派兵十万佯攻河南,让李自成以为我方真要北伐,暗地里却是派兵支援秦将军灭了张献忠。不知微臣所说可对?”

  崇祯呵呵一笑道:“侯卿不愧为知兵之人,一听便知朕的计划。不知可有遗漏之处?”

  侯洵略略沉吟道:“皇上的策略十分高明。关键是如何才能让李自成觉得皇上真会带着十万大军北伐。微臣窃以为,我们只需要大张旗鼓,不断派兵往河南边境集结,并且让商人细作北上暗中传达南京集结大军的信息便可。”

  崇祯道:“若是李自成只是认为朕只是虚张声势呢?”

  侯洵不假思索的道:“打!我们只须打几场漂亮的胜仗,李自成不信也不成。”

  楚王捋捋了胡须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战斗力一向强劲,想打胜仗已是难事。漂亮的胜仗只怕是难上加难。”

  崇祯有着同样的担忧:“王叔所言极有道理,何况朕刚收得兵权,将军还没有确定下来,军心只怕不稳。”

  侯洵道:“皇上与楚王分析的极为正确。现时兵权在皇上手上,左良玉手下的士兵皆是为钱为粮,只要皇上稍微提高军饷,立功后加大提升力度,军心一事可以暂时缓解。至于将军,若是皇上信得过,臣倒可以推荐一人。”

  “哦,快快说来。能得侯卿推荐之人必是了不得的人物。”崇祯大喜的道。侯洵是个知兵事之人,其所推荐的必定也差不到那里。正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弄过来。

  “袁继咸。”侯洵淡淡的道,“现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袁继咸袁大人,他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此人乃是进士出身,不但饱读读书而且熟知兵法,对皇上忠心耿耿,是个大才。”

  袁继咸!对呀,我怎么把他给忘记了。崇祯差点拍大腿。

  袁继咸何许人也?他便是死不肯降清,还作铭文自勉“大官好做,大节难移”的袁继咸!

  按史记载,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将袁继咸诱入军中并软禁。左梦庚降清后,献袁继成以邀功。袁继咸拒降,被押解北京囚禁。曾作铭文自勉:"大官好做,大节难移"。顺治三年(1646)六月就义。袁继咸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敬仰,曾与文山(文天祥)、叠山(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

  崇祯当下道:“袁继咸乃是忠勇之士,熟读兵法,当得大将军一职。只是他现在何在?”

  侯洵也暗中为好友能得皇上看重而开心,马上道:“回皇上,袁继咸现在仍在江西九江。臣时常与其往来通信,知道他时常为国事忧心。此下能得皇上重用,必定全心全意替皇上效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