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_汪荣祖【完结】(28)

  在1709年,基于风水上的考量,康熙选择在距离畅春园500米到600米远的一个地点,兴建一座崭新的宫苑,不久就被取名为圆明园。当圆明园的第一阶段工程完成时,康熙很慷慨地把它赏赐给他的第四子胤皇子。这位皇四子确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尽管一直有流言说他以不当手段夺取皇位。他最终继承他父亲的皇位成为雍正皇帝,并且将圆明园变成主要的帝王宫苑,把畅春园留给皇太后和她的皇室成员。雍正的继承人继续把圆明园用作皇家御园,无可避免地取代了康熙的畅春园。不过,畅春园因为由皇太后所居,所以仍然是一座重要的帝王宫苑。此园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宫门、庭园、殿堂、楼阁、廊馆、藏书楼、码头,甚至一条虚构的买卖街。乾隆皇帝经常到畅春园探望他的母亲,他于1778年,为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在园内建造了恩母寺,就像雍正建造恩佑寺来表达对他父亲康熙的敬意一样。直到嘉庆皇帝把绮春园作为他母后的居处之后,畅春园才逐渐式微。

  ---------------

  从亲王苑囿到帝王御园(1)

  ---------------

  皇四子胤于1709年圆明园完工后不久,就迁入使用。这个时候的圆明园规模仍然不大。不过,此园并不是明代残破旧园的新修,而是一座货真价实的新园。根据周维权的估计,圆明园一开始就已经包含了前湖和后湖之间大约91英亩(约552亩)的土地。可是,张恩荫对这个估算提出异议,认为从皇子胤咏圆明园的几首诗可知,这座园林已经延伸至后湖的范围以外了,所覆盖的范围不会小于180英亩(约1093亩)。不管谁对谁错,圆明园在完工时的范围不会小于它以后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一。无论如何,圆明园在1722年已经很壮观了,足以让皇子胤邀请他的年老父亲康熙和他的儿子弘历(未来的乾隆皇帝)来到牡丹台,欣赏盛开的牡丹花。

  皇子胤于1723年继承大统成为皇帝之后,就开始扩建圆明园,但是由于皇太后突然去世而延后了正式宣布圆明园为新皇帝的主要皇家庭园。他作为一个孝子,遵守了一段居丧期,因此暂停享乐的生活,并延迟移居圆明园。雍正直至1725年8月27日,在大臣们多次请求之下,才决定停止服丧,到了1726年的农历新年,雍正才正式住进圆明园。他乘坐一辆镀金的马车,在11辆马车的护送之下,从北京出发到达他的帝王宫苑。亲王和大臣们赠送皇上3000个灯笼,以示庆祝。

  虽然雍正只在圆明园住了两天就返回紫禁城,但他已经决定把这座宫苑除了当做休憩之处外,也要用作处理政务的地方。他正式向吏部和兵部做出谕示:“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此后他又颁布命令,重申这项谕示。自1725年园居起,每天在圆明园内处理政务跟在紫禁城内处理政务的方式完全一样。这里很清楚显示,他想要确定他的园居,不会妨碍日常政务的进行,反映出雍正对可能批评他疏忽职守的言论十分敏感。他确实要一再为他的园居做辩护,强调园居不会影响政务。因此,他把自己在圆明园内处理政事的地方命名为“勤政殿”,并非偶然。

  虽然雍正认真对待自己说过的话,但是至少在一开始,官员们在安逸的庭园气氛中,并不认真处理事务。当雍正在1726年1月20日坐在勤政殿中的龙椅上准备听奏时,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奏。雍正的不悦形之于色,斥责园居绝非怠忽政事;刚好相反,就他自己而言,在圆明园这样舒适和愉快的环境当中,可以把事情处理得更好。他语带威胁地警告,如果大臣们继续在园里随便处事的话,就视之为大臣们反对他在圆明园里生活。

  不久之后,皇帝和大臣都习惯了在帝王宫苑内处理政务。雍正明显地被诱人的周围环境和天然景致所吸引,因此居住在圆明园内的时间越来越多,返回紫禁城的次数渐少。他逐渐变得很不情愿离开这座宫苑。他开启了清朝皇帝经常过园居生活的传统。

  雍正皇帝决定于园内处理政务之后,在圆明园和北京之间,开了一条沿途有漂亮柳树的优质石板路,根据马戛尔尼(GeorgeMacartney)的估算,这条路大约有6英里(约9.7公里)长。这条石板路从紫禁城开始,经过西直门后跨越在护城河上的高梁桥,最后往西北转入海淀区,然后就可抵达圆明园的大门。这条路让皇帝在两座宫殿之间的经常往返,变得方便。每当皇帝抵达圆明园的前门时,满洲亲贵、满汉大臣、南书房的亲信文士,以及数队士兵都会列队迎接,以示尊崇。

  这条路当然也满足了那些从官员到工人必须经常往返圆明园的人之方便。一般来说,一个人要从紫禁城出发,及时在早朝前抵达圆明园,就必须在半夜出发。因此,日常要在两地之间往返,尤其对上了年纪的大臣来说,可说是一件苦差事。所以,雍正为了表示仁慈而免除老臣出席圆明园的早朝。特别在严寒的冬天,当彻骨的北风从西伯利亚吹来,雍正会豁免大部分的官员来圆明园觐见,紧急情况除外。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年),朝廷允许副手先代呈奏折,正员可以在当天稍晚时到达圆明园。

  历史学家普遍视雍正为俭朴的皇帝,但是如果从他扩建和美化圆明园的做法来看,其实他是一个很会花钱的人。早在1724年,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他就批准在园内加建多座建筑的计划,并授权木料的采购。最初的工程是要满足行政管理之需,包括巨型的正大光明殿和殿堂旁边用来容纳侍从和宾客的别馆。一般的中国园林为自政治圈退隐下来的官员所居住,而圆明园却是全国政治的中心。在这些行政大楼没有完工之前,雍正就在“九州清晏”(由九座人工岛在前湖和后湖之间排成半圆形)的寝宫里设置他的临时理政厅。我们由此可知,在1726年之前,也就是雍正在位四年左右,在九州上的建筑大致已经落成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