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_汪荣祖【完结】(31)

  不过,圆明园图的完成,并不代表这座园林的工程已经结束。乾隆似乎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把圆明园扩展得更加雄伟,但同时他也顾忌到追求更多的享乐会招来非议。他终于在1740年中止所有圆明园的扩建工程,原因是中国西部发生严重的水灾,于是在言官刘藻的请求之下停工。一直到1742年,乾隆仍然誓言不会进行任何园林扩建工程。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座花费超过60万两白银,既新又壮丽的“鸿慈永祜”已经完工。48也许他是以孝顺祖先的理由令这项特别的工程合理化。事实上,为了显示孝顺的诚意,在鸿慈永祜完工之后,他经常来到这里探视。4月的第五天就是清明节,乾隆会在父祖辈们的牌位面前,亲自主持祭祖的仪式,其他皇族的成员会跟在他的后头。在他题为《清明日拜谒安佑宫》的诗里对此就有详细的描述:

  昨岁寿皇思莫穷,

  今年寒食御园中;

  亲支率领谒安佑,

  驹影推迁信幻空。

  已觉烟含堤柳绿,

  谁怜风妒坞桃红;

  东西瞻眺二陵邈,

  不隔精诚一念通。

  当1744年完成四十景及其两百幢建筑物时,圆明园到达历史高峰。乾隆欣慰地在宫廷艺术家唐岱和沈源所绘制、令人印象深刻的画册上,为每一个景点题写了一首诗。乾隆在诗作中表达他在园中非常满意的生活。长寿的乾隆一生中写作了不下42000首诗,其中有许多诗作都是在圆明园里完成的。

  诗篇中所呈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捕捉作者的情感,而他的情感则源自于他观察随季节变化的园景。乾隆喜欢趁晚春时分的雨夜过后,站在殿堂的前门外,去感受清新的早晨。他察觉到,树木和花卉盛开的季节会使园内的景色焕然一新。他最喜欢春天,当晨间的清风初起时,夹带着醉人的幽香和野花的芬芳。当初夏来临之时,他注意到茂密的绿荫投射到庭院里,巧妙地呈现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楼影和树影。炎炎夏日,凉风轻送,让他在午时昏昏欲睡。当归燕忙着重筑旧巢,提醒了乾隆,夏季已在逐渐消失。这时候可聆听到柳树上的蝉鸣;不过,这种烦人的叫声并不是乾隆的最爱。他观看秋风渐渐吹落树上的枯叶,山丘也染上了或红或黄的颜色,构成一幅锦绣般的美景。秋天跟春天一样让人心情愉快,当太阳照在南边书房的窗帘上,他欣然享受暖和的阳光。他在庭院里散步,看到树上如珍珠般的露水和池塘中半沉半浮的鱼儿。他经常察觉到晚间的阵雨来得既急且冷,梧桐树显得既湿润又疏落。他最欣赏菊花面对9月中旬的风霜之勇敢。他有时候会把菊花和梅花放置在小型的温室内,来延长它们盛开的时间。当深冬到来,他完全在室内活动。他经常坐在玻璃窗边,观看已结冰的水道,眼前是无边无际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

  圆明园的黄金岁月(2)

  ---------------

  就在四十景完成之前,乾隆皇帝显然警觉到儒家提倡节俭的价值观,所以承诺不再启动任何新的园林工程。但事实上,他不久又忍不住在这座帝王宫苑里开始无休止的营建工程。除了乾隆个人对园林美景特别钟爱之外,有两个重要原因促使他的“热情”凌驾了他的“道德”。首先,乾隆在位期间正值清朝帝国的巅峰,国库殷实,足以让他为所欲为。第二,他一再南巡江南,迷恋江南的园林和长江下游的风光,诱使他想在自己的帝王宫苑里,重建他最喜欢的江南景色。

  按照官方的说法,南巡是要视察国土和民生,但是他没有错过任何观赏景色的机会。他第一次南巡是在1751年的2月到5月之间,途中经过92个地方。他在1757、1762、1765、1780及1784年一再重复同样的路线,就显示出他一直对独一无二的江南天然景色和优美的江南建筑,特别是优雅的苏州庭园着迷。他带着许多工匠和艺术家一起同行,以便复制江南的奇景,让他可以在长春园内重新建造出来。他经常带回完整的园林蓝图,在他帝王庭园内指定的地方,根据原来的规模,重新建造一座同样的园林。许多从江南借取回来的庭园、建筑和景致,都在圆明园内的长春园里被先后重新建造出来。当乾隆于1790年庆祝八十大寿时,圆明园已经达到最辉煌的全盛时期,这使这位老皇帝极为自傲。

  当乾隆在他的帝王宫苑里庆祝大寿时,外面的世界正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如日中天的大英商业帝国希望把她的贸易延伸到这个“迟滞不动”的天朝大国。文化的排外性和缺乏沟通与了解,最后造成了“两个世界的冲突”。

  ---------------

  英使马戛尔尼来访(1)

  ---------------

  伦敦于1792年派出资深的外交官马戛尔尼勋爵(LordMacartney,1737—1806),以庆祝乾隆皇帝寿辰为名,到中国来扩展贸易。不过,广东的地方官员在上奏朝廷时,指英国君王是派遣马戛尔尼给乾隆的大寿庆典带来“贵重贡物”。这个使节团被清政府列为进贡团。乾隆指派盐政征瑞(他一开始的官职是在圆明园内担任内务府的侍郎)接待这些远来的宾客。

  马戛尔尼和他的随员在进京的旅途上没有劳累或不方便。这位大使在1793年的8月21日到达了北京,清朝在使节抵达时曾鸣枪示意,还为所有客人准备好了茶点,歇脚处是在城内。之后这位大使继续沿着用花岗石铺出来的道路,在8月23日来到了海淀镇。这些英国人被分配到有12英亩(约73亩)大、包含一座有蜿蜒小径的花园别墅里住宿。别墅里面有几座分开的凉亭,竖立在这个小庭园的四周。据副使斯丹敦(GeorgesStaunton)的描述,这位英国大使留宿的地方很明显就是宏雅园,是邻近圆明园的一座雅致的客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