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_汪荣祖【完结】(38)

  ---------------

  圆明园的黄昏岁月(3)

  ---------------

  不过,咸丰所面对的危难的确是相当严峻,他不仅要应付在沿海地区来自西方之威胁,而且在中国的西南碰上要颠覆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咸丰采取了几个积极的步骤,包括重新起用在道光年间被无理撤职的能臣林则徐(1785—1850),并信赖地方领袖曾国藩(1811—1872)、袁甲三(1806—1863)和胜保(1798—1863)去处理这个乱局。咸丰在他的圆明园里,有无数个深夜,为国事操劳,是毋庸置疑的。曾在一个安排好去天坛祭拜的前夕,他痛哭失声,这一切都看在大内侍从的眼里。

  咸丰的感伤可以从晚清天才诗人杨云史(1875—1941)的诗句中表达出来:

  建康杀气下江东,

  百二关河战火红。

  猿鹤山中啼夜月,

  渔樵江上哭秋风。

  军书旁午入青锁,

  从此先皇近醇酒。

  在这种情况之下,圆明园的扩展也就到此结束。急速增加的军费使得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当中,任何在园工上的花费不仅在道德上说不过去,而且在财政上也无法筹措。事实上,圆明园于1858年2月从山东方面只获得1212两白银的小钱,并在同一年的4月急向广储司借调银两,要求赶快调度现银,这正显示圆明园里财务的恶化。这座帝王宫苑已难以维持,更不用说扩展了。

  咸丰如同他的父祖们一样,亦把圆明园当做处理政务的地方,而他却是最后一个可以这样做的清朝皇帝。当学者兼外交家郭嵩焘(1818—1890)接受委派到天津协助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帮办海防之后,就在圆明园内获得觐见。郭嵩焘于1859年2月18日第一次来到圆明园的正门。当天中午,他见到了穿着毛皮大衣的咸丰皇帝,咸丰坐在大轿上,在众亲王的簇拥之下抵达,后面还跟随着一班军机大臣、帝师和内务府大臣,各自走进圆明园的二宫门。看来这次咸丰并未召见郭嵩焘。

  郭嵩焘于八天之后,又再度来到圆明园。他到附近歇脚休息之前,在凌晨2点先向大宫门的侍卫报到,然后在清晨6点返回大宫门。当天咸丰下御旨由太监宣召七人觐见,郭嵩焘排在第四位。最后在早上9点钟,他被“叫起”,由太监带领走往勤政殿(乾隆以来皇帝常在此召见臣工)里的东暖阁。根据郭嵩焘的观察,这个阁由几扇屏风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那个温暖的书房连接着北边一间朴素的厢房。咸丰从屏风的后面走进室内,并坐在朝向南面的椅子上。根据清代学者姚元之(1776—1852)的说法,在这东暖阁里,除了南边大门的前面有门廊和御座的左边摆放一个暖炉之外,在1837年之后,御座的背后有一扇很大的玻璃窗。郭嵩焘从南面的门口进入室内,并立即面向坐在龙椅上的咸丰皇帝下跪。

  在书房里的对谈显示,咸丰皇帝有相当的准备,他首先告诉郭嵩焘到天津出勤的目的。在回话当中,郭嵩焘指出建造西式战船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加强海防的手段。咸丰认为在当时财政困乏的情况下,这是十分冒进的做法,虽然郭嵩焘勉强同意这个说法,但还是坚持西人既然从海上来,中国就要面对海上的挑战。当咸丰要求直陈有关国内的问题时,郭嵩焘强调要清楚知道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因为以他的看法,大部分政府官员所知不多,故未能解决问题。他希望咸丰在关注国事上树立一个榜样,来提高士气,去除腐败和堕落的风气,只有这样做,才能召集能干的文官武将到政府里任事。咸丰点头称是,然后开始闲话家常,问及郭嵩焘要带多少家人,陪同他到天津。又问到郭嵩焘是否留宿在圆明园里供翰林编修居住的宅院。咸丰知道郭嵩焘出身翰林,故有此问,但事实上郭嵩焘因园舍无空位而留宿在朋友家里。最后,咸丰从他的龙椅上慢慢地站起来,示意这次会面就此结束。郭嵩焘立即起身,往后退了几步,再次跪下,然后一边呼喊愿吾皇吉祥,一边慢慢地退出房间。

  咸丰和郭嵩焘在圆明园内结束这次会面之后不到两年,这个宫苑就因为入侵的外国军队而沦丧。不过,海防上的失败并非郭嵩焘的错。事实上,郭嵩焘在字里行间抱怨,尽管获得皇帝的信任,但无法让亲王僧格林沁听从他的建议。他觉得中英之间的问题仍然可以透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但这位蒙古亲王对于反对他向英国挑起军事冲突的忠告,却充耳不闻,而且这位鹰派的亲王还公开辱骂郭嵩焘懦弱和毫无爱国心。结果,郭嵩焘在他到天津就任后没多久,就离职而去,因此他没有亲眼目睹僧格林沁在大沽炮台所挑起的灾难,造成了北京遭到劫掠和火烧圆明园等恶果。

  当郭嵩焘于1860年从天津返回北京奏请开缺回乡的时候,他在一个四月天与几位友人一起到圆明园的别苑清漪园,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游历。郭嵩焘在他的日记里描述他们一行人,首先走过园里的左侧门到勤政殿,然后沿着殿后的石山走到玉澜堂,他跟友人们还看到殿里的龙座。

  他们在玉澜堂后面散步,然后抵达东暖室去欣赏一尊大佛像。当他们登上夕佳楼时,饱览了昆明湖的景色,楼阁相照耀,气象万千。然后他们泛舟至以万寿山做背景的大报恩延寿寺。他们从这里爬上了独一无二、全部以铜铸成的铜殿,跟着就到山上一座凉亭,俯瞰整个园林。在山的另一边,他们找到了一座壮丽的庙宇和饶有趣味的买卖街。这条刻意造出来的市集,包含了街道和店铺,以及小桥流水及凉亭,“颇有江南景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