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军阀派系_陈贤庆【完结】(47)

  “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加紧与日军勾结,多次派赵承绶等与日军接触,商谈投降条件。1941年8月11日,赵承绶与日军代表田边盛武和楠山秀吉签订了《汾阳协定》,阎锡山实际是想降日充当汉奸傀儡。后因共产党、八路军的阻止,阎锡山又有所顾忌。之后,阎锡山与日军打打停停,但降日的打算并未放弃。1942年4月,阎锡山又派赵承绶到太原会见日军山西驻军参谋长花谷正。花谷正提出,必须与阎锡山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5月,阎锡山亲自与日方在吉县安平村举行会谈。因条件不合,会谈未获结果。后日军将《汾阳协定》及“安平会议”开会所拍照片印刷,用飞机投撒西安,公布于世,并对阎锡山发动进攻。虽然如此,阎锡山仍与日军继续联系,直到日本投降。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与日伪军勾结,即调动兵力抢占太原等重要城市。阎锡山以留用技术人员作掩护,留用日军战俘与技术人员五千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三千余人,编为六个大队。随后,他又将伪军改编为五个“省防军”,为他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卖命。

  1945年9月,阎锡山抽调重兵,令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等率十三个师,分左、右两路,向上党解放区进犯。刘伯承、邓小平调集晋察鲁豫主力部队三万余人,民兵五万余人奋起自卫。经过四十余天的激战,阎军精锐三万余人被歼,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被击毙,史波波等二十七名将官被俘虏,上党战役使阎锡山的实力损失惨重。

  其后,阎锡山在山西极力推行各种暴政,加强特务统治,组织“还乡团”,向广大农民进行反攻倒算,并积极追随蒋介石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是,随着人民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阎锡山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和失败。从1946年11月底开始,晋西各县相继被陈赓、王震等部攻占。1948年6、7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晋中战役,阎锡山所部被歼十万人,丢失了县城十多座,连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赵承绶也被俘虏,阎锡山只有困守太原,作垂死挣扎。1948年7月以后,太原城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解放军多次提倡和平谈判,均遭到阎锡山的拒绝。其所属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准备举行和平起义,被阎锡山逮捕,押送南京交蒋介石枪杀。

  1949年1月,原晋军将领陈长捷在天津战败被俘,傅作义在北平率部接受和平改编,阎锡山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他还狂妄叫喊,要与太原共存亡,暗地里却指使其亲信在蒋介石、李宗仁面前活动,建议李宗仁电邀他到南京“讨论国事”。1949年3月,他假借开会之机,仓皇逃往南京。4月24日,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兵团一举攻克太原,全歼守敌。第六十一军军长赵恭被击毙;国民党山西省代理主席梁化之服毒身亡;第十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第十五兵团司令官孙楚,以及赵世珍、孙福麟、刘奉滨、温怀宪、曹国忠、韩步洲、高倬之、刘效曾、陈如日等一批高级将领被俘虏,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彻底覆灭(9月19日,绥远省保安司令兼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和平解放),阎锡山在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外的统治亦彻底结束。

  阎锡山逃出太原后,于6月3日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然而,“阎内阁”仅仅存在一个星期,到6月11日,就被在广州成立的以蒋介石为主席的中央非常委员会所替代,他实际是个毫无实权的“院长”。“阎内阁”可以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最后一届内阁。1949年10月11日,阎锡山随“国民政府”迁逃重庆,重庆解放后,又逃往成都。12月8日,人民解放军迫近成都,阎锡山见已无立身之所,只得飞往台湾。

  阎锡山逃往台湾后,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继续著书进行反共宣传,直到临死前还叫嚣着要重返太原,195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

  还有几位晋军的主要将领即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他们的结局也应让读者知道。

  徐永昌(山西崞县人),1937年后,历任军委会办公室主任,保定行营主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1945年9月2日,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1948年,徐永昌出任国防部长,其后一年多时间,他活动于太原、北京、绥远之间,企图挽回国民党的危局,失败后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59年7月13日,徐永昌在台北病逝。

  杨爱源(山西五台人),1937年后,历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太原解放前夕逃走,1949年底去台湾,任总统府战备委员会顾问。1959年1月,杨爱源在台湾病逝。

  商震(浙江绍兴人,生于河北大城县),1935年后,历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参军长,1947年4月起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商震弃政从商,并定居日本。1974年曾回国观光。1978年5月15日,商震在东京病逝。根据其生前愿望,其骨灰后来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傅作义(山西荣河人),1915年二十岁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即在晋军中任职,后成为拥兵数十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49年任华北“剿共”总司令。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能顺应历史潮流,选择和平起义的道路,使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免遭炮火的摧毁。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