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甲申天变_短头发【完结】(61)

  这些侍卫之所以还在,是因为他们心里还期望着京城能够坚守到平西伯吴三桂带精兵到来的那一刻。惊闻城门都破了,坚守待援已成泡影。

  “完了,大家散了吧。”也不知道是哪个发声喊,惶恐的侍卫们立刻散逃大半。

  作为临时任命的长官,以强力手段镇压,强拉这批三心二意的家伙在身边绝对是昏招,说不定会被哪个下了黑手。

  所以李四任凭众人逃散,如隐在黑暗中的猛兽一般静静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只有几十个侍卫还在怔怔的看着李四,只要这个新任的指挥表现出丝毫的怯懦,立刻就会有样学杨的一哄而散。

  “好,好的很,没有跑的都是朝廷栋梁,大家随我到太极殿护驾。”

  几十名宿卫跟在李四身后急匆匆的直奔太极殿。

  “让朕投降叛贼?无耻!”崇祯皇帝高声尖叫,急促的喊声在空荡荡的太极殿回响,下面仅剩的几个朝臣却一句话也不说。

  面对下面这些臣子,崇祯皇帝第一次感觉到绝望,甚至怀疑这些人会不会把自己绑了然后去投降李自成。

  直到李四率众持刀站立在身侧,崇祯皇帝才有了一丝底气,目光如刃的从这些大臣脸上扫过,久久没有言语。

  “贼军正齐攻内城,身为大明重臣当不受辱,诸位卿家可去奉先殿做最后料理,朕随后就来。”

  最后料理就是要这些大臣自尽,免得丢了大明朝最后的脸面。

  可是这些国之重臣还是装聋作哑沉默不语,一个挪动脚步的也没有。

  崇祯皇帝真的是绝望了,几次欲下令让李四挥刀斩杀他们,几番犹豫终于说道:“大势去矣,wωw奇Qìsuu書còm网诸卿自重吧。”

  一语既出,几个仅有的朝臣如蒙大赦,乱哄哄的走个干净。

  崇祯皇帝忽然大笑起来:“好的很呐,大明养士三百年,竟然连个殉社稷的臣子也没有,亡的好,哈哈……”

  看着这个皇帝疯狂大笑不止,李四心中也不是滋味。

  就连城外的李闯都说“君非甚暗”,可见崇祯确实不是糟糕透顶的皇帝,可是局面已经如此,说没有他的责任也不可能。

  “陛下,闯军从西南两门入,北门尚有逃生之机……”

  “罢了,国君当死社稷,朕晓得该如何作为。”崇祯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我大明煌煌垂三百年,竟然没有出一个文天祥,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再也不能出一个逃君了……”

  “万岁,万岁……”跌跌撞撞跑进来的老太监李四也认识,正是王承恩。

  王承恩跑的发冠都掉落,披头散发的跪在崇祯脚下痛哭:“贼军已破内城,正齐攻皇城正门,陛下早做决断呐!”

  多疑了一辈子也寡断了一辈子的崇祯终于拿出一代帝王的气概,挺直了胸膛大声道:“传旨,遣散所有宫人,允其自寻生路。”

  “再传旨,大明取消一切赋税。”

  “再传旨,大赦天下。”

  ““摆驾坤宁宫。”

  ……

  崇祯走的很快,步子也大的出奇,众侍卫跟在身后直奔坤宁宫。

  有没有必要护送这个皇帝离开?是不是要对这个王朝做最后的努力?李四心中无数个念头涌上来,最终都压制下去。

  大明朝走到今天,任何修补或者改良都于事无补,只有经历狂风暴雨一般的彻底变革。在这场变革当中,崇祯必须去死,这也是作为大明朝皇帝应该付出的代价。

  而崇祯也拿出了大国天朝国君的气魄,准备与江山社稷共存共亡。

  在这最后关头率全副武装的侍卫到坤宁宫,意义已经十分明显:大明王朝后宫的女人不能苟且偷生忍受可能降临的侮辱,皇家名节不容玷污……

  作者有话说:有一种传闻是这样的:在李闯进攻京城的最后关头,曾经和崇祯谈判,甚至许以“割据西北称王就退兵”的优厚条件,甚至愿意帮助明朝防范外敌和其他造反武装。而找遍史料也没有发现有相关记录,仔细想想也不大可能,李自成已经是事实上的西北王,夺取整个江山的“大业”就要完成,怎么可能放弃推翻大明做皇帝这样巨大的诱惑?所以书中没有出现类似桥段。

  另:铺垫所用的笔墨已经很多,所以甲申之变的细节会一笔掠过,很多和本书无关的桥段将不再详述。

  和崇祯的匆忙急切相比,周皇后反而显得从容许多,礼数周全的迎过崇祯,布下一桌酒菜,并袁妃作陪。

  对饮三盏之后,崇祯长长呼出一口气:“大势糜烂如斯,贼军入寇只在弹指之间,皇家名节仅在尔等一念之间。”

  端坐的周皇后平静如常,意气亦如常:“妾身事陛下凡一十八载,今同死于社稷,无憾无恨。”

  “好,”崇祯拍案大赞。

  侧席的袁妃一直在哆嗦,大叫着“我不想死”,疯狂摇头。

  崇祯正襟危坐命左右宫人斟酒,亲自递到袁妃手上:“大明三百年国体不可废,袁妃饮罢了杯中酒就上路吧。”

  袁妃脸色青白,忽然大叫一声极是敏捷的跳了起来,掩面痛哭着就往外面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