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闯王李自成新传_老茅【完结】(216)

  崇祯叹道:“如今国事多艰,宫中还进什么秀女,把她们都打发走吧,让她们回家。”

  李顺成迟疑着不敢起身,崇祯不悦地道:“怎么,没听到朕的话,还不滚下去办。”

  李顺成咚咚的磕了数个响头:“回凛万岁,不是奴才不愿办,实在这事没法办,这宫中秀女是每年的惯例,这些女子都是小户人家出身,每家已收了朝庭给的五十两银钱,如今有些已寻不到人家,有些有人家的也都不愿回去。”

  崇祯“哦。”了一声:“那带朕过去看看。”

  这一群小宫女都是刚进宫不满一个月,以前在家中很多人都是贫无立锥之地,陡然进了宫里,自然样样新奇,尽管有嬷嬷教导时不敢无理,但嬷嬷一离开,少女的天性又流露出来,一起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正在这时响起了一个大监声音:“皇上驾到。”所有人都吓蒙了,跪在地上一个个都胆战心惊。

  崇祯和言悦色地问道:“朕想放你们回家,你们可愿意?”

  这些女孩大的不过十五六岁,小的才十二三岁,一时无人敢回话,只有一个人回道:“回万岁爷的话,奴婢不愿回去。”

  崇祯寻声望去,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宫女在说话,长得眉清目秀,双眼大大的,抬着头看着自己,好象一点也不畏惧,双目中闪着好奇的神色,崇祯惊讶的问道:“为什么不愿回去,和家人团聚难道不好吗。”

  那小宫女道:“万岁,小女子家中贫寒,已被父兄卖给宫里,若是回去,过不了多久,说不定又会被父兄卖了,所有都不愿意回去。”其她少女也一阵心酸,见有人带头,胆子都大了起来,纷纷表示不愿回去,这些女人都是出身于平民之家,许多人在家中都挨饿受穷,到了宫中至少衣食无忧,她们此时哪能体会到日后在宫中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处,在她们心中,挨饿恐怕才是最痛苦的事情,自然一个个都不愿回去.

  崇祯听了一阵难过,哽咽道:“是朕没有治理好天下,才让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

  那名宫女大胆地说:“回万岁,这不是您的错,皇上继位以来,宵衣肝食,日夜操劳,只是近些年天灾不断,又有贪官横行,才让百姓困苦,国事日坏,皇上只要励精图治,找到有用的人才,终能把大明中兴。”

  崇祯听得一阵暖意,没想到一个小宫女能这么理解自己,不由问道:“你真是这么看待朕?”

  那名宫女回道:“这是奴婢的心里话,反正奴婢认为皇上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皇上,奴婢也听人说过,以前的皇帝都没有皇上勤政,才能皇上接手时基业已坏,奴婢相信,日后大明的江山会在皇上手中重新稳固。”

  崇祯心情大慰,自已多年的辛苦总算有人肯定,而且这还是来自民间的声音,当夜,崇祯就让这名宫女伴寝,一连数天,都让她留宿,几个月后,就封她为悦妃,悦妃一直能体察他的心意,崇祯有什么烦恼也愿意跟她诉说.

  悦妃很快来了,她到乾清宫捧回许多奏章,崇祯一一翻看着,这些奏章有卢象升重新练兵二万重挫张献忠的捷报,有江南稻谷丰收的喜讯,还有好几处地方出现祥瑞。

  崇祯将这些奏章拔到了地上,对悦妃道:“这些奏章都是你拿来的吗?”

  柳眉儿低着头道:“是李公公拣出来的。”

  “你去把李顺成拣剩的给朕拿过来。”

  “是。”柳眉儿顺成的退了下去,又把剩的奏章拿回来,崇祯翻看着,心里火气腾腾往上冒,他勉强止住,在卢象升要求加兵饷二十万两的奏章上批上照准,又在几个报旱灾的地方批上:着地方官善加抚恤,不可激起民变。再看下一章时,忍不住掀翻桌子,口里狠狠骂道:“混帐,混帐,一群混帐!”

  悦妃大吃一惊,捡起这个奏章一看,是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折子,弹劾各个总兵骄横不法的奏章,上面写道:“后金来到,只抢金银,田禾虽损,还未全毁,援兵来后,刈禾牧马,民甚苦之……”

  悦妃望着崇祯的背影,一时之间只觉无比萧瑟,直想把他抱在自己怀里,好好安慰他,但宫中的规矩却不允许她这么做,她已不是刚进宫时的那个小女孩,只能安慰道:“皇上不必如此忧心,大臣们不尽职,皇上可以慢慢撤换,我大明亿万臣民,总有能辅助皇上的英才,只是皇上还没遇到罢了。”

  崇祯稍感安慰,他一直认为,大明的国事败坏,都是大臣不实心办事,若能找到能干的臣子,国事自然会转好,他对自己的识人之明还是很有信心,勉强笑道:“爱妃所说正是,朕总能找到能干的臣子,想当年,朕不就在众多的女子中找到了爱妃吗。”

  等到后金退去,崇祯心里稍觉安慰,又听到闯军进入了草原,正在和满盟联军作战,把阁臣们都找来商议,朝庭应采取何种策略。

  温体仁向崇祯贺道:“皇上大喜,两贼都是朝庭之患,现在他们打了起来,无论谁胜谁败,实力都要削弱,此仍皇上鸿福,臣以前认为闯贼才是大患,要先除闯贼,臣愚顿,远没有皇上想的高明,若非当初皇上要陈奇榆调兵北上,闯贼怎会出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