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闯王李自成新传_老茅【完结】(278)

  兰州城内一片欢腾,此时贺景已带了唐王的犒赏来到了兰州,成车成车的美酒搬了下来,还有数千只活羊,数百头活牛也带了过来,许多士兵都纷纷磨刀霍霍向牛羊,整个军营架起了无数的大锅,下面燃起熊熊的大火,刚杀的牛羊大块大块的放到锅内,还有洗干净了的土豆就这样整个加了进去,现在的唐军士兵,吃牛肉必加土豆。

  贺景笑容满面和宋献策,马维兴等人交谈,贺景和贺珍两人等于是唐王的特务头子,和明朝的锦衣卫相象,平时,马维兴他们是尽量少与这两兄弟接触,此时,贺景代表唐王来劳军,等于是钦差大臣,马维兴也不得不接待。

  贺景笑道:“宋大人,马大人,这次两位立下大功,回去唐王少不了封赏,到时还要多多提携兄弟。”

  马维兴心里诽谤道:“提携你,不给我找麻烦就不错了。”嘴里却道:“哪里,此些微功,全是唐王运筹帷幄,马某只是执行而已,哪能稀罕什么封赏。”

  贺景正色的道:“功就是功,难道唐王不会赏罚分明,马兄就不用谦虚。”

  马维兴忙道:“岂敢,岂敢。”

  贺景压低了声音道:“唐王有令,整顿好甘肃之后,尽快出兵,找到林丹汗的遗孀囊囊福晋,苏泰太后及其子额哲,把他们都带回西安。”

  宋献策和马维兴都正了正色,道:“是。”

  马维兴又问了一声:“不知唐王为何要急着找林丹汗的遗孀?”

  贺景回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唐王的意思我岂能瞎猜。”

  马维兴还想再问,宋献策忙拉住了他,等送走了贺景,马维兴埋怨道:“军师,你拉我住我干吗,问清楚才不会出错。”

  宋献策道:“唐王既然不说,那就是不希望大多人知道,你乱问小心惹祸上身。”

  马维兴道:“怕什么,唐王在这里我也敢问。”

  宋献策无奈道:“什么原因,或许我能猜到一二,你不用再问?”

  马维兴大感兴趣,忙道:“军师,你快说说,莫非那囊囊福晋是个绝色美人?”

  宋献策白了他一眼,道:“你胡思乱想什么,唐王要女人,还会没有吗。”

  马维兴辨道:“唐王要女人,自然要多少有多少,但想要找到绝色女子恐怕也不容易。”

  宋献策恼怒的道:“你到底要不要听我说。”

  马维兴连忙道:“要,还请军师解惑。”

  宋献策从嘴里缓缓的吐了四个字出来:“传国玉玺。”

  马维兴吸了一口冷气,大为惊讶:“军师是说传国玉玺在囊囊福晋手里。”

  宋献策道:“然也,既使不在,她也一定知道。”

  和氏壁从自始皇帝制成玉玺以来,一直当成是天命所归,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王弥攻入洛阳,俘晋怀帝并得传国玺,晋元帝东渡以后,历数帝都没有传国玺,以至北人嘲笑说:“司马家是白板天子。”

  后来晋濮阳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为名,从冉魏大将军蒋干手中赚得玉玺,遣都护何融怀玺至枋头,交给晋安西将军谢尚,谢尚又送至建康(南京),时为东晋穆帝永和八年,人们这才把东晋视为正统。玺至建康,百僚毕贺。玉玺其重若此。

  后来传国玉玺一直忽现忽隐,明初朱元璋以布衣而得天下,他听传国玉玺被元顺帝携逃大漠以北时,便不惜遣徐达带兵数十万入漠北,以期夺回此宝。大臣解缙还为此上表请罢兵戎,以利百姓生息。后来李文忠二次远征,俘虏了元后妃和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玺,但却未见传国玺的踪影。

  十数年前,在漠北地带,有一位牧羊人见一只绵羊老用蹄子在地上刨。挖开一看,发现下面埋着一块晶莹碧透的玉玺。他将它献给元顺帝的后人博硕克图汗,也鉴定为“传国玺”。消息传到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耳中,他因是成吉思汗嫡系后裔,早怀恢复祖业之志,一闻此讯,即率二十万大军来攻,经过一场血战,果然夺得玉玺。

  宋献策游走江湖时靠给人算命为生,专为留心各种传闻,对传国玉玺之事自然十分清楚,现在林丹已死,传国玉玺肯定在他的遗孀囊囊福晋处,所以宋献策一听李鸿基要马维兴擒获囊囊福晋,第一个念头就是唐王有意得到玉玺,但恐怕事泄,所以不明说。

  宋献策当然希望唐王能得到玉玺,这可比他献的图谶有用许多,有了玉玺,加上这些年来唐军的不断胜利,恐怕许多顽固的书生也会认为唐王是天命所归,唐正可取代明,以后唐王横扫天下时不知会减少多少阻力。

  马维兴听到传国玉玺之字,再也不敢和宋献策谈论,想起贺景毕竟是唐王的耳目,若是自己问详细了,万一贺景怀疑自己有意想得传国玉玺,那就要扯不清了。

  宋献策猜测唐王是为了传国玉玺,想让唐军马上出关后,两人也不敢再等嘉峪关守军投降,林丹已死半年多,万一等久了,传国玉玺有个闪失,他们怎么象唐王交待,此时,经过半月的努力,甘肃境内的投降官军都已经打散整编,唐军也调了一批官员过来代替原来的降官,那些降官则调到了陕西任用,马维兴再也不必担心后方有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