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生指南_白竹猪【完结】(106)

  果然不出所料,管宁把亲朋好友送来的钱都退了回去,却没有谢绝张涵的帮忙。张涵他跑前跑后地张罗,帮管父写了篇墓志铭。直到管宁把一切都安顿好了,张涵这才离开。对这一切,管宁连个谢字都没说,张涵甚是满意。

  随后,多亏张涵跑的快,要不然,被郑玄抓住的话,他现在就还得跟着郑玄,计算天文历法问题。搞不好,郑玄要编写出一部新历法的话,那他可就惨了——历法可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完成的。

  经历了这些事情,也难怪张涵有点抓狂了。还好,卢植很是明理,没有接受张涵带来的野鸡。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少年时曾与郑玄一起共同求学于马融,能通古今经学,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卢植与郑玄是酒友,郑玄能饮酒一斛,他能饮酒一石,两人酒量相当。灵帝建宁时,卢植任博士。今年年初的时候,由于广才学,兼通文武,卢植被任为九江太守。卢植在任时,做的很好,蛮寇宾服,但他水土不服,不久就因病去职了。

  不过,眼前的卢植却已经大好了,脸上看不出一丝病容,三十几岁的年纪,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威风凛凛,若非一袭青衫,又有几分书卷气,多半更像个将军。像许多知名学者一样,卢植现在正在涿县家中,开馆讲学。

  按照礼节,卢植三次辞挚以后,双方互拜,张涵出了门,卢植让摈者向张涵转达希望叙谈之意。张涵才返回来,与卢植相见叙话。卢植学识渊博,但他刚开始讲学,弟子远不能与郑玄相比。他的摈者相貌俊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礼仪却差多了。不过,此人‘名声卓著’,一报名,就令张涵小吃了一惊。

  “不才复姓公孙,单名瓚,草字伯圭……”

  “久仰久仰……”

  张涵说的是言真意切,公孙瓚却只当他是客气,公孙瓚其时不过是个小吏,哪儿有什么名声可言。

  “久闻伯润大名,今日得见,卢某是期待已久了。”

  “卢君客气了,张某的一点虚名,量不至传入卢君耳中,想是康成君(郑玄,字康成)抬爱了……”

  “哪里,康成可不会随便夸人的,伯润的《九章集注》,卢某已经观过了,确有真才实学……”

  张涵与之客气了几句,便不再说这些,有没有真才实学一目了然,太谦虚就做作了。伯润是张涵的表字,取《诗·小雅·巧言》中“僭始既涵”之意,隐隐也有包容的意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

  张涵今年才十七周岁,本不应该有字的。但是,没有表字,外出游学,称呼上很不方便。而且,张王氏已经与王烈商议好了,明年就把婚事办了。所以在今年游学之前,张家便为张涵举行了冠礼,正式宣布,他成年了。

  “张某来时途经不其,听康成君说起过,卢君有意著述立说,不知……”

  “哦,我是有着个想法……康成身体如何?”

  “康成君身体很好……益恩快五岁了,也很健康,已经开始读书了……”

  张涵仔细描述了他在不其的见闻,卢植听的津津有味。郑益恩是郑玄唯一的儿子,是在郑玄44岁年出生的。

  说了会儿郑益恩和郑玄的琐事,两人顿感亲近不少。张涵便问起了卢植平定九江蛮的过程。九江郡位于扬州北部,紧邻豫州,但鲁国在豫州北部,两地相距几百里地,张涵也不知道那里的情况。

  此事是卢植的得意之事,虽然他水土不服,被迫去职。但他在九江郡短短的几个月里,就平定了九江蛮的叛乱。初战就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卢植对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张涵的问题,正是挠在了他的痒处。尤其,张涵是真感兴趣——他苦学兵法多年,却没有实战经验,对卢植的经历当然非常感兴趣。卢植说的就更起劲了。

  卢植愿意说,张涵喜欢听,卢植说的清清楚楚,张涵听的明明白白,两人颇觉相见恨晚,一直说到红日西垂。卢植正说的兴致昂扬,忽闻一阵儿雷鸣之声,仔细一听,却是源于张涵腹中,禁不住哈哈大笑。张涵好不尴尬,犹豫片刻,也笑了起来。

  张涵与卢植说话时,也曾偷眼打量几个随侍的卢植弟子,没看见有长臂到膝的人,微微有些失望,他不怎么喜欢刘备,连带关羽、张飞也等而下之。但是,张涵也是有好奇心的。

  三天以后,张涵终于看到了刘备。

  刘备中等身材,抄着双手,两臂弯曲,不细看,似乎没什么异样,耳朵比常人大一圈,眉间宽阔——当然,再宽阔也绝对不可能看到自己的耳朵的。刘备被六七个人环绕着,脸上总是带着三分笑容,说话不多,身穿一袭青衫,丝绸的质地不错,在阳光下光华流转,颇为华美。

  “那一位是……”

  卢植看了眼,“是刘备呀!咦?他又从哪里弄来的衣服?这个刘备……”他摇摇头,没有说下去。

  “怎么?”

  正听的有趣,卢植却不说了,张涵连忙问了句。

  怎么这么关心,卢植有点奇怪,看了张涵一眼,没看出什么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