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戏天宝_随逸【完结】(49)

  “一个!”赵志摇头:“干活最勤快的二十个工人的娃娃才有资格来私塾!这个叫竞争上岗!等到工人都卖命了,钱自然也就赚的多了,不怕多请几个教书先生。”

  “厉害厉害!”刘老打心眼里佩服。

  说话间一匹快马在陶场门口停住,一衙役下了马来,匆匆走来,见了赵志急忙递上一个大红的请柬来:“赵官人,县令老爷吩咐小的给您送来一张请柬。”

  赵志认得这个衙役正是当初铐走小霸王的那个,点头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哑然失笑,大意是上次刘县令得到自己的《岳阳楼赋》惊讶于自己的才华,后日在扶风县学馆有个“明进会”,想请自己去参加,谈诗论词。

  赵志从怀里掏出一小吊钱来,递给那衙役:“烦转告刘大人,在下定然准时赴会。”说完瞅了瞅身边的刘老,刘老面带微笑抚须不语。

  “明进会是什么东西?”赵志一把抓住范账房。

  “明……明进会,是……是……”范账房憋了半天也没憋出什么来,赵志急的不行。

  “明进会是县里贡院准备应考的学子们组织的谈文论诗的一个小聚会,”一边的曹场主代范账房回答道:“常常邀请一些地方上的名流参加,谈文论诗。”

  “哦,这样啊,那么我算是名流了?”赵志虚荣了一下,道:“也不起个好点的名字,明进会?天地会?”

  “呵呵,科考里明经科和进士科最重要不过,故此得名。”曹场主居然十分耐心的解释。

  “哦,原来如此!”赵志冒充恍然大悟的样子,随后一扁嘴:“明经科是什么东西?”

  曹场主头上大汗淋漓,缓了一会才慢慢道:“明经科考的是‘贴经’‘试策’‘墨义’因为考取较为容易,所以十分受重视;而进士科考的是‘诗赋和试策’,因为考取十分困难而且每期只有三十多人得中,更是官场的捷径,所以地位尤其高于其他科考类。”

  赵志听得头大,急忙摆手道:“曹场主别说了,别说了,我可不是读书的料,我回去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腆着脸笑道:“那黄马可就送我了吧,您瞧我也辛苦的很,早出晚归的。”

  “牵走牵走,”曹场主不耐烦的挥手。

  ……

  赵志一路盘算着以后的工作日程回到小院门口。小院里吵闹之极,远远的就听见周监工扯着破锣嗓子在吹牛,赵志悄悄的把马栓好了,顺着墙角拐进院子。

  院子里居然黑压压一片人,赵志偷偷瞄了瞄,都是场子里的工人席地而坐。

  周监工一只脚踩在石臼上正讲演呢:“赵监工?不是了,大伙该叫赵场主!你们可不知道,我第一眼见到赵兄弟,就知道这是个人才!”

  “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一前排的工人举手示意。

  “你?你认为个屁!你光顾着看吴三家的老婆了吧!”周监工一巴掌拍在那工人的脑袋上,底下一阵哄笑。

  “周大,赵监工说的加工钱和给娃娃请私塾先生可是真的么?”一工人举手站了起来。

  “废你娘的话!”周监工很豪爽的样子:“跟着我兄弟做事,你们谁吃过亏来?”

  “这是真话!”一汉子站了起来:“半月前我被烫伤,那吴监工理都不理,赵监工却自掏腰包给我治伤,我还不是他手下的工人呢。”

  “是啊是啊,我们烘干这边一个月来都没见赵监工红过脸!那窑改的,以前是找好陶坯,现在一窑烧出来是好陶坯里找坏陶坯了,跟赵监工干准没错!”这个说话的赵志认得,就是自己当初钦点的八个大汉之一。

  赵志听着众人的夸赞,偷偷乐着,淳朴啊,农民阶级!

  一大群人又不着编辑的吹了一会,周监工等了好久也没见赵志回来,对工人们摆手道:“算了算了,我看赵兄弟今晚是被曹场主留住了,大伙反正意思也到了,就散了吧。”

  于老爹急忙站了出来:“不慌,不慌。我这里备了些酒菜,大伙吃个饭吧。”

  周监工笑道:“老爷子,五十多号人呢,你拿什么煮饭?十锅也喂不饱啊!”

  “喂的饱,喂的饱!”赵志高声喊道,关键人物总要等到关键时刻才能出场啊。

  “嘿,回来了。赵监工回来了!”众工人纷纷打着招呼,赵志面带微笑,不住点头示意,来到周监工面前低声道:“干嘛来了这是。”

  “送礼啊?一个祝贺你高升,第二个祝贺你明天新屋落成啊!”周监工提过来一个小竹篮子,里面足有半篮子铜钱:“五十三个人,每人五十文,一起都在这里了。另外——”周监工从扒拉开铜钱,露出一个大锭来:“这五两是兄弟我的。”

  赵志嘿嘿一笑:“五十文?可是几天的活啊。”随手接过来递给于老爹转头朝向工人们:“大家的盛情小弟不胜感激!都别走,来两个人跟我去搬酒菜去!院子里点几堆篝火起来,今天哪个不醉了,就别出我这院门!”

  众人轰然叫好,赵志揣着那五两银子带着俩工人来到“于家村大酒店”甩手“啪”的一声,把银子朝柜台上一拍:“酒菜只管上,做五大锅饭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