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风云录_kitty【完结】(195)

  “我会安排得尽量隐蔽,不惹人注目。你去准备一顶轿子、五匹快马、五个精壮武士来这里候命,顺便把恪儿的奶娘也叫过来。”

  长孙无忌本来大不乐意的,但忽想到:“若给东宫那边看见这顶轿子出城,或会误作是李世民潜逃出京,倒是迷惑他们的一招妙着。”于是变了另一番心情,欣然领命而去。

  李世民待他出去,从书案上取过笔墨纸砚,提笔醮墨,凝神细思了好一会儿,在纸上写了数字,将纸折成一个方折。

  刚办好,外面传报李恪的奶娘来了。李世民唤她进来,道:“杨妃要到城外的佛寺为我祈福,点的是‘长生香’,需通宵彻夜守候,今晚就连夜出城去吧。你抱了恪儿跟她一块去,让他也去游玩一下。”说着将方折递到她手中,道:“把这个交给杨妃,叫她明天礼佛完后再看。”然后便遣了她出去,再另外吩咐随行的五个武士一番。

  吉儿分明感到这一天是不寻常的一天。秦王府内各人匆忙奔走、神色紧张,说话却都压低了声音,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她心中隐隐的觉得不安,仿佛有什么压在心上似的,过不了一忽儿便忍不住要深深吸一口气,好象胸中积聚了太多的浊气。她闹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只得独上高楼,凭栏远眺着长日灯火通明的正殿。那边忽而沸反盈天一般吵闹,忽而又风平浪静似的安宁。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世民这几天老不来,难道没天没夜的都在那殿中议事不休?”她心中益发觉得沉甸甸的一阵不祥之兆如毒蛇似的盘踞在心头。

  这么挨着,眼见晚霞满天,这一日又将过去了。她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下了楼,命侍女去叫奶娘来,想问问她恪儿今天怎么样。谁知侍女出去一会儿转回来说奶娘不在,听说是被秦王召去了。她心中一凛,想:“莫非恪儿出了什么事?怎么叫了奶娘去却不叫我?”她忙直奔李恪的房间,推门一望,却见那孩儿躺在小小的床上,正睡得香甜,这才放下心来。

  她轻轻的走近去,坐在床边,凝神望着他胖乎乎的脸蛋和小手小腿,看着他一呼一吸中小胸脯也一起一伏,心中涌起无尽的慈爱怜疼。

  正在这时,忽听门外脚步声响起,忙一回头,看见正是奶娘。那奶娘一见她,低低的欢叫一声,道:“王妃原来在这里。”

  吉儿问:“秦王刚才叫了你去吗?为了什么事?”

  奶娘将李世民的话说了,将那方折也交了给她。

  吉儿一听,霎时疑云大起,想:“世民以前从没叫我去给他礼佛祈福的,今天怎么突然生出这个念头?还那么匆忙,好象是赶着什么事情似的。”马上又想到今天府中众人神色异常,更觉此事背后一定另有隐衷。她对奶娘说:“你叫醒恪儿,给他穿好衣服就来我那儿听我吩咐。”便起来回到自己寝室中。

  她抚弄着那个方折,越想越觉可疑,想:“不知这方折中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我明天才能看?他到底有什么要瞒着我?”一想到这“瞒”字,再也忍耐不住了,想:“你再有什么心事,也应开诚布公的跟我说。这般将我蒙在鼓里的摆布,将我当成什么人了?”于是心一横,拆开那方折,展开信笺一看,只见上面只有两行字:“倘有不测,

  投奔突利!”

  这么一来,她心中不解之上又多了一层震惊,想:“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他会有什么‘不测’?为什么要我‘投奔突利’?”她细看这八字,确是李世民的笔迹无疑,但有了上次收到伪信的事,她已多了个心眼。正好奶娘这时进来,便问她:“这方折是秦王亲手写的吗?”

  奶娘道:“是秦王亲手交给我的,那时房中再无旁人,我看案上摆开了笔墨,想来应该是秦王刚刚写下的。”

  吉儿再无疑惑,想:“一定是他写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我赶在今夜之前出城?城里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令他可能会有‘不测’?”这么一想瞬时五内如焚,恨不能立时到他面前问个清楚。但她旋即想到:“不,不行!他不来见我,却让奶娘辗转传信,还要我明天才拆看这信,那便是存心不给我知道这是什么回事。我便是去问他,他也不会告知真情,多半是胡诌一个藉口来搪塞我。就算他不撒谎,只要咬紧了牙关什么都不肯解释,我也奈何不了他。怎么办?怎么办?怎样才能知道真相?”

  她思如潮涌,怔怔的坐在那里。

  奶娘道:“王妃秦王吩咐我们要赶在傍晚城门关闭之前出城,时候不早了,该动身了吧?”

  一刹那间,吉儿已下定了决心,抬起头道:“不,我不走!你带着恪儿去吧。”

  “这……这怎么行?”奶娘吓了一大跳,“秦王命我看护王妃和小王爷一起去的,您……您不去,这……这不是违拗秦王的命令吗?”

  吉儿道:“你穿了我的服色,扮作我的样子,抱着恪儿坐到轿里去,只要秦王不送行,就不会有人发现。”

  奶娘唉声叹气的道:“这不行的呀!就算出去的时候不发现,回来的时候也会发现的啊。若给秦王知道我.违抗他的命令,我……我可担当不起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