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孔氏家族全传_张建平/李安【完结】(209)

  蒋介石在给罗斯福发出决心赶走史迪威的电报后,又立即给在美国的孔祥熙发电,告之“此事不解决,纵使盟国作战胜利而我国格已失,虽胜犹败……予已下最大决心,如有人前来说情,应严正拒绝,并请从速撤换。”

  同时蒋介石还电告孔祥熙在此事没解决之前,不接受美国的任何接济,并随时做好准备迅速回国。

  蒋介石和孔祥熙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一起将了罗斯福一军,使罗斯福陷了一种不大不小的困境。要么继续施加压力使蒋接受让史迪威掌握全中国的军队,但这样要冒着同蒋介石决裂的危险;要么收回命令,向蒋介石屈服,但个人的面子要受到损失。

  罗斯福选择了后者,结果蒋介石下赢了这盘棋。当年10月1日孔祥熙电告蒋介石,说霍普金斯已告之他,说罗斯福准备召回史迪威。原来孔祥熙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立刻找到霍普金斯,向其陈述利害。说如果罗斯福不改变决定中美关系将受到严重损害,而罗俾福这个决定本身确实有点强加于人,让中方接受不了。霍普金斯也很快把孔祥熙的话转告了罗俾福。

  对日作战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共同的目标使罗斯福考虑到中美合作在当前的重要,因此他只能退步了。

  同年10月4日,罗斯福在白宫正式召见孔祥熙,向他说明了美国准备正式召回史迪威的决定。

  10月8日,美军副总参谋长请孔祥熙转告蒋介石,美军准备让魏德迈将军接替史迪威。

  10月19日,罗斯福正式致电蒋介石,让魏德迈接替史迪威。次日下午史迪威便乘机返回美国,结束了他在中国3年的参谋长生涯。

  孔祥熙和宋蔼龄夫妇,在这次“史迪威事件”中又为蒋介石效尽一次犬马之劳,并且终于赢得了胜利。

  3.老蒋是爸爸,美元是妈妈

  虽然蒋介石、孔祥熙因史迪威的问题和罗斯福大闹了一场,但这在他们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不过是个小插曲。孔祥熙明白,在中国和所有外国的关系中,美国是最重要的,是蒋介石首先考虑的。

  美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他的工业发展之迅速令世界瞠目。到了本世纪初,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一跃为世界第一位。仅洛克菲勒创办的美孚石油公司,一年的纯收入就超过2亿美元。美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于是也效仿英法等国进行资本输出,其中两个重要地区就是位于美洲和亚洲地区。因此,美国在亚洲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蒋介石之所以看好美国原因就在于此,一是美国资本雄厚,可能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二是美国在亚洲有经济利益,而日军的侵略破坏了这种利益。在抗日这一点上有共同利益,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日直接开战,中美之间的纽带连接得更加紧密,蒋介石就越发想从美国身上揩油。所以尽管在表面上蒋介石宣称对所有国家实行平等外交;但实际上在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的对外政策重点在美国。即把争取美国对中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做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孔祥熙也公开说:我于外交、军事和经济各端,莫不集中目标于华盛顿。

  在对美外交上,蒋介石主要依靠的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但侧重孔祥熙。因为孔祥熙比宋子文显得更谨慎,宋子文当时已宣称再也不为蒋家卖命,而独自做自己的生意。蒋介石虽然认为宋子文是个人才,但也不能屈尊去请他出山。离了你还有孔祥熙,地球照样转。孔祥熙就这样,又变成了蒋介石发展对美关系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人了。

  1938年9月,南京被日军占领不久,孔祥熙向蒋介石建议,派胡适去美国,接替王正廷为驻美大使。

  蒋介石不解,问为什么非派胡适去,况且胡适当时正在英国。

  孔祥熙说,这件事也考虑了很久。抗战以来,国家急需外援,而美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伙伴。胡适为著名学者,在美国信誉极佳。胡适的书在美国连年畅销,胡适被美国的舆论界称为美国之友。胡适是一学者,自然清高,不去请其出山,他断不肯主动到政府谋职。想当年刘备为求得人才,三顾茅庐。如今国难当头,国家急需人才,胡适又为国家所必需,只要我们诚心去请,他一定会尽力。

  蒋介石此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孔祥熙极力推荐胡适,自有道理,也不必多加干涉,就同意了孔祥熙的意见。

  孔祥熙得知蒋介石同意,即给在英国的讲学的胡适发了一封电报,告之政府已令他为新任驻美国大使,直接到美国上任。

  胡适是著名学者,比孔祥熙小12岁,也是喝过洋墨水的。因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而享誉学术界,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孔祥熙和胡适原本并不熟,后来在山西成立“中美同盟会”,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起了国人的注意。1912年孙中山抵太原时,孔祥熙专门拜见。孙中山对孔祥熙的“中美同盟会”表示赞赏。胡适闻讯后也对“中美同盟会”发了贺电,孔祥熙知道了胡适。后来孔祥熙到上海,赴日本追随孙中山革命,后又和宋蔼龄结婚,自然读了不少新书,其中最喜欢的便是胡适的。孔祥熙曾对宋蔼龄说,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成就最高。1924年,孙中山为了革命大业,拖病弱之身赴北京做张作霖、段棋瑞的工作。当时孔祥熙随同前往。在北京,孔祥熙第一次见到胡适。因为二人都留美崇洋,又都性情温和,崇尚中庸,自然成了朋友。然后孔祥熙从政,胡适从文,虽相隔千里却也心心相印。因此孔祥熙在这种时刻首先想到的就是胡适。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