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血春秋_邓治国【完结】(106)

  第四节 血色衡阳(17)

  李参谋长的嘱咐,对黄庆祥来说非常重要,心里有底后,这仗下一步的打法便有谱了,没想到在衡阳会战最后的时刻,意外地知道唐朝的下落,好象是李参谋长在给自己指路一样。  送走李参谋长一行后,黄庆祥让团部胡参谋长暂行代理一切,让勤务兵郑中拿着空投下来的食品,陪自己到野战医院看望受伤的李久财团长。  进到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伤员。由于条件简陋,加上缺少医药,许多伤员的伤口严重感染化脓,发出一阵阵恶臭。有的伤员伤口甚至长出蛆虫来,相当多的伤员因没有药品,及时得到医治,伤势恶化而死亡。黄庆祥明白长官们的苦心,不能丢下这些舍生忘死的伤员,让鬼子兵来屠杀。仗打到这种份上,只有杀身成仁了。  来到野战医院,好不容易找到李团长的病床前,只见李团长除眼睛和嘴未打绑带外,浑身都缠满绑带。李久财见黄庆祥来到,很吃力地点点头,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兄弟,老哥可能要走到尽头了。这仗打到现在,你要心中有数。城破的时候,带着活着的弟兄们往外冲吧,出去一个算一个。让活着的弟兄们记住,每年清明,不要忘了到衡阳来跟阵亡的弟兄们烧几柱香。”说完眼角流下一行浊泪。  黄庆祥见状,伏在李团长身边,对李久财说道:“团长,阵地一个也没丢,援军正从左右两冀赶来,很快就会击退鬼子,同我们会合的。”  团里其他伤员见副团长来到,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吊着绑带,将黄庆祥和勤务兵郑中围在中央,七嘴八舌地问:“副团长,援军什么时候到啊?我们还能坚守多久?”  黄庆祥面对着这些伤员,欲哭无泪,能说什么呢?能对他们说援军连个影都没有吗?不能,只能对这些伤员说道:“弟兄们,我们已经打退鬼子二次大规模的进攻。鬼子撑不了多久,大伙再忍一忍吧,援军快到了,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说完后又双手抱拳,对伤员们说道:“团长伤势较重,拜托各位兄弟多照料了。”  回到团指挥所后,黄庆祥独自一人再次来到张家山主峰阵地,面向西边瞭望起来。那太阳落山的地方,是黄庆祥最牵挂的沅陵和四川;那个方向有自己深爱的妻子,有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恐怕她们也在思念着自己吧,也在为坚守衡阳的官兵们的命运祈祷吧!一想到丽春,黄庆祥内心不免惆怅起来,长衡会战打响后,部队开赴衡阳,自己连同丽春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就上战场了。不知丽春是否已经回到沅陵?对亲人的思念,使黄庆祥意识到,要靠援军来击退当面的日军,是不可能的了。援军等不来,就要靠自己的力量了。李参谋长已经明确地将上面的意图告诉了。剩下的路,只有死守硬拚,突围之事暂不能考虑了。从出川参加抗战至今,经历过太多的死亡。自己无所谓,像孙师长和许多阵亡的官兵一样,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为抗战而死,成为一名烈士,也是光荣的。可就对不起丽春,结婚快二年了,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幸福和快乐,却把所有的痛苦和悲伤都留给自己最深爱的人了。趁最后的时刻未到来之前,赶快做准备吧。  想到这里,黄庆祥立即回到团指挥所,伏在用几张桌子拼凑的会议台上,挥笔给丽春写了一封信。  黄庆祥在信中写到:  丽春:  自你去昆明以后,日军第十一军便发起了长、衡会战。我们军原来担当的任务是作为战区预备队,在日军进攻长沙时,投入最后的决战。  部队接到命令去衡阳集中,我只有向岳父大人辞别。我想,当独一师获胜归来时,你一定也回来了,会在欢迎的人群里,自豪地看着我率部凯旋。  可是,没想到此次日军来势汹猛,迅速攻占了长沙。军委会要求我们军在衡阳就地组织防御,堵住日军的进攻,不使日军继续南下。  从6月27日至今,衡阳保卫战已经进行一个月了,我们团担任衡阳西面张家山核心阵地的防御作战。

  第四节 血色衡阳(18)

  在鬼子发动的第一次总攻中,连续打了五天五夜。李团长指挥官兵们沉着应战,歼灭鬼子甚多。鬼子在遭受巨大的伤亡后,停止了对衡阳的进攻,使我们有时间进行休整。十天以后,鬼子再次发起第二次总攻,面对优势日军的进攻,我军依托阵地给予鬼子兵大量杀伤。鬼子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始终未能突破我军阵地。现在已经停止第二次总攻,阵地又恢复了宁静。估计日军在得到兵员和弹药补充后,很快又要发动大的攻势了,利用这个短暂的机会,给你写这封信寄托对你的思念。  李团长在日军发动的第一次总攻时身负重伤,刘师长让我代理团长指挥战斗。  从目前战局发展来看,企望外围部队和援军从东、西两面夹击南下的日军,解衡阳之围希望渺茫。军委会和长官部要我们战至一兵一卒,死守待援。这样一来,作为军人,我只有率领官兵同鬼子血战到底了。城破之日,就是我为国尽忠之时。  我是一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农村青年,无意之中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生死对我来说算不上什么。这几年在湖南,从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到现在的衡阳保卫战,仗是越打越大,也越打越残酷,连孙师长都为国捐躯,我们只能以孙师长为榜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荣誉。唯一感到难过的是,今后不能再与你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相伴终身了。  生逢乱世,在这血与火残酷的反侵略战争中,本不该对儿女之情有任何的幻想。可天赐良缘,湘江之遇,让我有机会认识你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以你出众的容貌、善良的品行、渊博的知识、优越的家庭环境和高贵的气质,让我这个出身于农家的青年军人不知所措。以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不敢接受你的那份深情,为恐哪一天,就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将所有的痛苦和悲伤留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了。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都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让我觉得日本帝国主义是落山的太阳,已经是没有光芒的残日,我们的胜利已经遥遥在望。基于此种判断,我们在相爱三年以后,迈进了婚姻的殿堂。在婚后朝朝暮暮的这二年多的时间里,你使我感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温情。我不知道前世从哪里修来的福气,能有你这样一位温柔体贴,貌美如花的妻子。我感谢上苍赐给我的幸福,憧憬着战争结束以后,与你一起带着孩子泛舟洞庭,携手岳麓书院,回四川探亲。让平静的生活,抚平这战争的创伤。然而这一切,随着衡阳这场血战,随风而逝了。  我没有任何遗憾,带着对你的思念和无限的深情,走向军人的归宿。重逢只盼得来生……  黄庆祥  1944年7月25日  黄庆祥写好信后,将这封信装好。然后叫来勤务兵郑中,对其说道:“你准备一下,把衣服换成便装,趁鬼子还没进攻,带着这封信混出去,到沅陵交给夫人,夫人会安排一切的。”  听说要自己送信,勤务兵郑中不愿独自离开,哭泣着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黄庆祥说道:“团长,让别人送信吧!我不愿意离开你。”  黄庆祥拍着勤务兵郑中的肩膀说道:“你太小,在这里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你这模样容易混出去。知道吗,这是命令。兴许这样,你才有生还的可能。”  勤务兵郑中不到十四岁,长得又黑又瘦,怎么看都是一个小孩子。其家乡在桃源县。常德会战时,鬼子攻占桃源后,家里其他人被鬼子杀害了。郑中成了一个孤儿,流浪到沅陵,遇着黄庆祥便收留下来作勤务兵。  郑中经过一番准备后,扮成一个放牛娃,混出日军的包围圈,沿着湘江向南经祁阳,一路风餐露宿走了五天才回到沅陵,终于完成团长交给的任务,将团长的信交给了夫人。然后拒绝了丽春让其到学校读书的安排, 找到留守的万顺发,在一营继续当兵,以实现其报仇雪恨的愿望。  丽春收到黄庆祥的信后,悲痛欲绝,同独一师所有官兵的亲属一样,时刻忧心地注视着衡阳战局的发展,为亲人的命运担忧,为深陷日军包围之中的亲人祈祷,盼望着亲人的消息。深知这是丈夫在最后的时刻,向自己发出的诀别之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