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血春秋_邓治国【完结】(23)

  第一节 军旗飘扬(1)

  武汉保卫战结束后,孙副参谋长率前线指挥部的官兵先撤退到岳阳,在岳阳住了几天,然后继续向长沙撤退。一直跟踪尾随的日军第九师团于11月9日攻占岳阳后,便停止进攻。隔新墙河同中国军队对峙,双方军队陷于胶着状态,战局相对平静。  由于日军第九师团攻占岳阳,守卫长沙的警备部队和当时的湖南省政府领导人,误以为日军会继续进攻长沙。为避免富庶的长沙落入日军之手,湖南省政府领导人便组织长沙警备司令部的军警,放火焚烧整个长沙城。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三天,大半个长沙被这场人为的大火焚毁。据事后统计,有近三万来不及撤退的老百姓在大火中丧身,居民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一时民怨沸腾,在湖南人民和全国各界人士的愤怒谴责中,长沙警备司令、宪兵团长和警察局长被军法审判后,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省政府领导人受到被撤职留用的处分。  因长沙大火,黄庆祥所在的前线指挥部的部队,便在长沙近郊待命。这时,又发生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出走越南事件,整个抗战形势开始变得越来越严峻。  军委会在长沙和南岳的衡山连续召开二次军事会议,总结研讨抗战以来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下一步对日作战计划。  会议总结了自七七事变到武汉会战以来,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抗战的形势。确定了第二期抗战的主要指导方针和作战原则。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形成新的对日作战理论和作战指导原则。  为长期抗战作准备,会后确定了各部队的整训计划,抽调各战区的部队到后方轮流整训,以提高参战官兵的素质和作战能力。  对日作战总的战略方针为持久战。  在此基础上,军事委员会调整和重新划分战区和兵力配备,全国仍然分为八个战区。  以河南及安徽北部为第一战区,称为中原战区。  以山西全省及陕西的一部分为第二战区。  第三战区以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及浙江、福建地区为第三战区。称为闽浙战区或东南战区。  以广东、广西二省为第四战区。后来把第四战区调整为第七战区,所辖兵力不变,称为华南战区。  以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地区为第五战区。  第八战区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由于日军未能进攻上述三省,该战区实际上为后方。  第九战区为江西西北部、湖北南部及湖南全省。后来因战局的发展,在1940年宜昌会战后,为保卫四川,设立第六战区。将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地区和四川的东部地区划为第六战区。  第九战区的兵力最强,有五十二个步兵师及其他特种部队。主战场在湖南,1938年后的对日作战中,几次大的战役都是在湖南展开的。  第十战区为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主要任务是防守黄河南岸。  加上敌后的苏鲁战区和冀察战区及在四川、云南、贵州大后方担任警备任务的部队,全国共有陆军二百四十二个师及四十个独立旅。其中二十三个师直属军事委员会,为战略预备队。  空军在1938年底至1941年初,实力较弱,不足五万人。  海军几乎是不存在,只有一个空架子。当时的炮兵除各部队有配备外,军事委员会直辖的还有十多个独立炮兵旅,分散在各战区。  鉴于过去对日作战中,由于指挥层次太多,效率低。为提高效率,简化层次,使作战命令能迅速下达到战略基本单位。军委会决定取消兵团和军团二级指挥机构,改军为战略基本单位。撤消师编制内的旅级机构,由师直接指挥团。  在完成指挥机构的调整后,全国陆军二百四十二个师及四十个旅的部队中,大部分在抗战中都与优势的日军作战过,兵员和装备损失较为严重。多数部队本来就兵员编制不完整,装备不齐,经过几次大的会战后,各部队因伤亡过重,减员较大,战斗力普遍下降,急待整训补充,以利持久抗战。

  第一节 军旗飘扬(2)

  南岳军事会议提出了新的对日作战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指导原则。这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第一次较为系统的现代军事理论,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实行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会议决定,在全国征调补充一百万兵员,加上原有的二百多万作战部队,以及各地组建的自卫队和地方部队,全国陆军作战兵力超过三百万人,是日军陆军作战部队的二倍多。在补充兵员的同时,将全国所有部队分三期轮流整训,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担任正面对日军作战任务;三分之一布置在敌占区,开辟敌后战场,担任游击作战任务;三分之一抽调到后方进行整训。第一批部队整训完成后,再替换前方作战部队。  整训时间以四个月为一期,一年之内完成全国所有部队的整训。  按照会议精神,各战区立即对所属部队机构进行调整和整训。在精简机构的过程中,原第九战区的第一兵团(左兵团)和第二兵团(右兵团)编制被撤消。第一兵团司令官调任第四战区出任司令官一职;第二兵团司令官出任第九战区副司令官,在陈司令官出任军委员会要职后,任战区代理司令官一职。  机构调整完毕后,陈司令官又将战区长官部精简出来的直属部队,统一编为三个师,由长官部直接指挥,对外叫独立师。孙副参谋长兼任独立第一师师长。  独一师成立哪天,陈司令官亲临独一师师部,代表战区长官部将一面绣有“中国国民革命军预备第X师”的军旗授予孙师长。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独一师的官兵在孙师长的领导下,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建立功勋。  孙师长在陈司令官讲话后,代表独一师全体官兵表示,一定要在抗日救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为国家建立功勋。  所谓的独立师,就是在编制序列上,不是由集团军、军这二级机构指挥,而是直接接受战区长官部指挥的师一级单位。  以后随着战局的发展,各战区也相继组建了预备师、新编师和暂编师。  独一师在湖南组建时,是按乙种师的编制编成的。部队官兵的来源,主要是在原前线指挥部所属部队的基础上组建的。下辖三个团,第一团为教导队川军刘团长的部队;第二团为原战区宪兵团。第三团为警察部队;师直炮兵营有一部分是从海军水兵转过来的,加上特务连、工兵连、通讯连、辎重连、卫生队和担架队等直属分队,全师不足三000人,只有甲种师一个团的实力。  孙师长保举刘团长做副师长,第一团团长由李家军参谋长担任;李久财升任第一团第一营少校营长;师参谋长由长官部新派遣来的,叫罗国东,江西人,黄埔五期毕业的,原是战区第二兵团司令部作战处长。赵处长仍回战区长官部做参谋处处长。独一师组建后没几天,按要求又组建师政治部。其人员主要来自战区抗敌剧团的演员和文艺工作人员。师政治部主任叫张兴旺,湖南人,黄埔五期毕业的。独立师成立后,师一级的军事、政工人员从师长、副师长到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衔都是少将。哪时,只有资历老一点的师长才是中将军衔。  独一师组建后,警卫班编入警卫连,由唐朝担任上尉连长;黄庆祥由上士班长提升为少尉排长;万顺发为准尉司务长;警卫连除警卫班外,分别从下属三个团各抽调一个排组成。黄庆祥任一排长,二排长是宪兵团调来的,叫汪金龙,湖北沙市人;三排长原是武汉警察局的警察,叫谢显平,湖北武汉人;警卫连组建时全连只有四十六人,每个排只有二个班,每班六人;一排连黄庆祥在内共十三人。一班是师部警卫班,六个兵;按唐朝的意见给孙师长配二个警卫员,刘副师长、罗参谋长、张主任各配一个警卫员。班长作机动,负责警卫班的日常勤务。二班担任外勤;警卫连刚开始主要是担任师部的警卫勤务工作。  黄庆祥自从担任少尉排长后,深知这份荣誉是孙师长给的。从今以后,只有好好地跟随孙师长效命沙场,以报知遇之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