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血春秋_邓治国【完结】(8)

  第二节 出川抗战(6)

  李连长好义气,上次打架哪件事以后,连长更看重自己了。虽不是拜把子兄弟,对自己的关照可比那些拜把子兄弟还要好许多。  同万顺发怕遇上打仗不同,黄庆祥想如果今后遇上打仗,自己勇敢一点不怕死,也许凭战功能弄过一官半职的。常言道:“富贵险中求”说不定还能弄过大官来做,现在川军的许多大官都是农民出生的。  黄庆祥从小就在小说书里,看那些凭战功出将入相的人,很是带劲。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出将入相,过荣华富贵的好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做升官发财的梦了。  万顺发给家里写信后不久,正在为万顺发和黄庆祥下落不明而担忧的两家人,获悉万顺发和黄庆祥被抓在重庆当兵,两家商量后,决定由黄庆祥的父亲黄青山和万顺发的父亲万有福赶到重庆,接俩人回来。  二人为了万无一失,还请酒坊的赵掌柜出面,去县城请赵掌柜在县政府做事的亲戚,写了一封公函带上,搭船来到重庆,按地址找到万顺发和黄庆祥。  有二个多月未能见到父亲了,对黄庆祥和万顺发来讲,当然是很高兴的事了。黄青山和万有福各自告诉自己的儿子:“你俩被抓来作壮丁,是因县保安队的队长,为了贪污征兵款,就将下面乡镇许多进城的老百姓以各种名义,随意抓去充数。赵掌柜见你俩几天没回去,派人到县城打听才知道是这回事。这不赵掌柜花钱请县政府写了公函,让长官放你俩回去。”  黄青山和万有福要黄庆祥和万顺发回去,这时的黄庆祥和万顺发这对表兄弟,对回酒坊打工不感兴趣了。便请父亲和姨父到江边的茶馆喝茶,兴奋地告诉父亲,在重庆当兵比在酒坊打工要赚钱。黄青山和万有福不相信,黄庆祥和万顺发俩人各自将二个多月来,跟着李连长出去押货,收保护费分得的钱,拿出来给自己的父亲看。  见到这么多钱,黄青山和万有福相信了。  黄庆祥还把今后每个月有三块钱的军饷,二角钱一天的伙食费,每年有二套军装的事,向父亲细细地说了。  听到儿子的介绍,黄青山最先动心。儿子出来才二个多月,就挣了那么多钱,确实比在酒坊打工强。自己家就那二亩薄地,儿子也大了,有这么赚钱的机会,要是干过二、三年,当过班长什么的,存几百块钱,就可以给儿子买几亩地,盖房子娶媳妇成家了。  万顺发的父亲万有福有点犹豫,这当兵是比酒坊打工强。可自己家人丁稀薄,儿子结婚才半年,媳妇还没有怀上,要是遇上打仗怎么办?可不能断了香火。于是,万有福便动员自己的儿子先回家,让媳妇先怀上孩子,再出来当兵也不迟。  没想到万顺发也不愿意回去,也想同黄庆祥一样,多赚点钱。便对自己的父亲讲:“连队有些官兵的家也在重庆,可以将媳妇接到重庆来,住一段时间怀上孩子后再回去。”  万有福没法,只好遂儿子的心愿。  黄青山和万有福在重庆住了二天,带着自己儿子挣得的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临行时,黄青山嘱咐黄庆祥:“出门在外,遇事放聪明点,能避就避,不要充英雄。钱赚得够买地,娶媳妇就行了,尽量早点回来。”  万有福嘱咐万顺发:“我回去就想办法,把你媳妇送来,早点让媳妇怀上,我就放心了。”  万顺发没有想到,在重庆同父亲一别,竟成为终生的遗憾,从此以后,再以没有见到父亲了。  黄青山和万有福这二位老实的农民,在返乡的途中,日军就向驻守在北平郊区宛平县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全面抗战爆发了。  由于日军侵略中国的野心已定,为迅速攻占平津地区,便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平津的中国军队第二十九军发动全面进攻。针对日军发动的侵略战争,国民政府军事领导人蒋介石在江西的庐山,对外发表谈话时明确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第二节 出川抗战(7)

  日军在华北大举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时候,也在上海地区大量集结军队,准备向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8月13日,日军海军三十二艘军舰云集吴淞口江面。深夜,日军由租界向驻闸北、虹口、江湾等地的中国保安部队发起进攻,松沪会战爆发。  面对来势汹涌,侵略成性的日军,中国人民只有奋起抵抗,挽救民族于危亡。  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将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立即通电全国,表示愿率川军四十万官兵出川参加抗战,共赴国难。  黄庆祥所在的部队,作为首批出川参加抗战的军队,按军委会的命令到武汉集结,然后投入淞沪战场。  部队要出川参加抗战了,对于黄庆祥和万顺发来讲,是始料不及的事。激于民族义愤,出于抗日救国的目的,俩人带着简朴的行李,义无反顾地随部队出发了。  从重庆出发时,黄庆祥他们旅二千多人,在朝天门码头乘坐民生轮船公司的一艘大客轮向武汉驶去。  黄庆祥和大部分川军官兵一样,离开四川时,随身的武器装备和行李,只有一支步枪,二颗手榴弹,二套军装,一床被子和一顶斗笠。万顺发连枪都没有,只有二颗手榴弹,一把刺刀,二套军装,一床被子和一顶斗笠。  自从部队接到出川参加抗战的命令后,就一直流传着部队到了武汉,就归中央管了。就要按中央军的标准,发军晌和武器装备。  重庆各界民众前来送行的人很多。人山人海地拉着各种送行的条幅,学生们呼喊着口号,场面很激昂。  送行的人群中有许多是官兵的家属,他们同一般人不一样,大部分在哭泣,毕竟是亲人要上前线打仗,不知结果会怎么样?能否活着回来。  人群中黄庆祥看见班长的老婆,带着他的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站在前来送行的人群里,被拥挤的人群拦住,挤不过来。于是便告诉班长说:“班长,你老婆和小孩来了。”  没想到班长看到他老婆和儿女,没有走过去,反而蹲到台阶上,哭泣起来。边哭边说:“让他们不要来,偏要来。全家来送行,这样不吉利,我这一出去,恐怕是回不来了。”  班长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兵油子,但非常迷信。平时也没少干各种坏事,可这次上前线打日本鬼子,自知凶多吉少。  像班长这种久经战场的老兵,都感到凶多吉少。黄庆祥他们这些原来感到无所谓的新兵,一下就感到上前线打日本鬼子,恐怕也是有去无回。说实话,黄庆祥心里也有点悲哀,莫明其妙地被抓来当兵凑数,军事技能一点都没有,连枪都没有放过一次,就这样急匆匆地调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不知结果会怎样?  万顺发就更难过了,上前线打日本鬼子,自己连支枪都没有,只好将表弟那支枪的刺刀挂在腰上,跟着队伍上船,自我感觉精神点。  在欢送川军官兵出川参加抗战的人流中,黄庆祥也看见裁缝铺的那位姑娘同其父母站在欢送的人群里,流着泪向所有的官兵们挥手致意。  黄庆祥和万顺发告别重庆的老百姓,随着部队上船,在汽笛声中,部队随轮船离开了重庆。  他们乘船在长江之中航行,穿越著名的长江三峡,向武汉驶去。就这样告别了四川父老乡亲,开赴抗战前线,投入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