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陈氏家族全传_李西岳/苏学文【完结】(21)

  袁世凯自“肇和”举义后,不但毫无悔意,且变本加利,一面积极进行帝制自为,一面多方消灭革命党势力。袁世凯日事伪造民意,以伪“国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变更国体,拥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定民国5年为洪宪元年。而由革命党与进步党合作策划的云南起义于民国4年12月25日成立护国军,分两路向四川、广西进兵。陈其美已自日本回到上海,策划讨袁。袁世凯虽然于民国5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但国人决不容许这种毁约法变国体家天下的独夫,以其负国,反袁讨袁,更是积极。为阻止陈其美回国,袁世凯派人找到陈其美,声称只要他不再过问国内政治,便可资助他50万元赴欧考察。陈其美要求一次付清,而说客坚持分期付款。陈其美对说客说道:“我个人不需要这么多的钱,我想要这笔钱,无非是为了国家。一次付清,可以用作革命经费。”说客说:“你错了,这笔钱不是想让你拿去革命,而是让你不要革命了,你如果拒绝,那袁世凯就要把这笔款用于杀你。”陈其美断然拒绝。

  陈其美回到上海后,袁世凯又许以重金,要其离开上海,又为陈其美拒绝。收买不成,袁世凯决定用重金雇人将陈其美暗杀。

  陈其美回上海后,首先运动海军第二舰队开往沪淞一带,未能成功。随后又商定于4月12日零时发炮为号,海陆军同时响应起来。不巧,晚上正逢天降大雨,号炮潮湿,不能放响,直到凌晨3时,才放响一炮,海陆军都无法响应。次日,改为海军开炮发动,陆军响应。然而海军未能发炮,举义未成。后来蒋介石、杨虎虽然率军攻占了吴淞要塞,但未能坚持多久,遂告失败。

  陈其美在上海革命屡屡受挫,但其革命意志丝毫没有动摇。他多方筹措经费,等待时机。

  袁世凯党徒探知陈其美正苦于革命经费难筹,便派爪牙许国霖和程子安设立一个鸿丰煤矿公司,然后收买同盟会会员李海秋,让他告诉陈其美,说鸿丰公司有一块矿地,准备向日本抵押借款。如果除其美能帮助介绍签约,公司可以拿出贷款的4/10约40万元,支援革命。陈其美正为筹款事犯愁,当即答应由李海秋与鸿丰公司办事人带合同底稿来签字。

  黄郭、吴文藻等革命党人对此事表示怀疑,均表示应该弄清虚实后再说。但陈其美要钱心切,他说:“我们湖州人有句俗话:‘和尚要钱连经也卖’。革命需要,财政枯竭,眼前悠悠万事,该冒的险也就得冒了。”

  5月18日,陈其美来到法租界萨坡赛路14号寓所等候。李海秋等人不久也驱车赶来。坐定不久,李海秋声称合同底稿忘带,需返回取来。李海秋刚出门,两个彪形大汉持枪冲了进来。陈其美不及防,头部连中数弹,倒地身亡。黄郭、吴忠信等人闻声赶来,与暴徒展开枪战,其中一人被击毙。

  陈其美死时,经济相当窘困,检查身边遗物,仅有款项20元。陈其美临终时,黄郭抱着他,他还说:“惜乎讨贼未成,身死小人之手,此为憾事!”

  陈其美死后,孙中山要求国葬,但迟迟没有下文。

  蒋介石听到陈其美被刺杀后,痛哭失声,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冒险将陈其美的尸体载回自己在上海的秘密寓所人殓,并亲自撰写祭文悼念陈其美,他以极悲伤的语调说:“自今以往,世将无知我之深,爱我之笃,如公者乎。”由此可见蒋介石对这位盟兄兼恩师的情意之深了。

  4.投机场上小试身手

  陈果夫辍学回到故乡,办了一个刊物《碧浪》,自已写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岳父劝他经商,陈果夫特地写信给蒋介石,征求意见。蒋经国在上海求学,蒋介石在给蒋经国信中嘱咐道:“每月可于果夫哥哥处,挪零用钱3元,如果想买各种书籍,并与果夫兄商定为要”。其后不久,陈果夫卷入投机场中。

  1911年到1916年秋,陈果夫在上海一过6年,完全是靠陈其美的荫护。陈其美一死,身体虚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患有严重肺结核,累一点就要吐血的陈果夫,马上就陷入了窘境。

  最初陈果夫是和他的三叔陈其采一起住。这时的陈其采虽然名声很大,做过清朝军治所第三厅厅长,和江浙财团也有些联系,但基本上是在赋闲,并没有太多的收入。二人坐吃山空,没有经济来源,开销又大,不久便维持不下去了。陈果夫挣不到钱,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在革命党人中,又无足轻重,派不上什么用场,没人拿钱去接济他。不得已,只好回湖州老家。回到湖州,先为友人代课,做一个多月教员。陈果夫后来在《偶忆》的文章中回忆说:“我毕了业,在家无事。恰巧有一位老同学沈鲁夫,在菱湖教体操,有病找不到代替的人,他邀我去代课,我才到了菱湖。他所教的有三个学校,其中两个初小还容易教,一个高小就困难了。听说他们的体操教员,……大都不会教这些器械操的,那末,自然是教不下去。好得我对于此道,尚非外行,所以我去的第一天,就自己操了一套给他们看,他们因此对我无异言,并且我于军事操极重纪律,他们也无人反对,我代了一个多月,彼此感情极好,这是我第一次做教师,而且我代沈鲁夫一个多月课,第一次得到代课费24元。我从这里,才知道真有本领的人才能教人。”这是陈果夫首次自食其力,把得到的代课费,买了许多儿童用书给弟妹们看,自称图书室。在代课时,有两件事给陈果夫印象最深:一是这两个初级小学都有乡土教材,所以这些小学生大概能懂得本地的地理历史。二是当辛亥五月二十日是分龙日,菱湖地方各救火会都将水龙集在一处,比赛其训练成绩,学生自动放假,不来读书。陈果夫认为他们是学习,而在那位南栅小学的校长,则认为学生不守规则,拟各予记过一次,因此,他与其他两位先生辩论了二小时以上。主张处分学生的虽然在教育理论上辨论失败,但为赞成校长的主张,还是不承认失败。陈果夫主张每逢这些日子,反不如由学校的先生带学生去看,并且学习。因为这是实地教育,不一定读书才是教育,陈果夫以后一贯主张生活教育,始终不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