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洋战争_陈靖仇【完结】(186)

  崇高的敬意!”

  正文 第二十章 “开始的结束”

  瓜达卡纳尔岛外三天海战取胜,使同盟国光辉的两周胜利达到高潮。这些胜利

  使得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的头两周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十一月三日,战争

  的优势开始从轴心国转向同盟国——在阿拉曼,蒙哥马利将军历时十天之久的坦克

  和炮兵的进攻最后突破了隆美尔的防线,迫使“非洲军团”溃退,挽救了中东。五

  天以后,“火炬计划”的登陆行动使美国军队在摩洛哥介入了欧洲战争,为在北非

  最终打败轴心国开辟了道路。十一月十三日英国第八军的坦克收复了托布鲁克,一

  个星期后,斯大林格勒血战达到最高潮,当时穿过废墟瓦砾突进到离伏尔加河仅一

  个街区的德军正被日益猛烈的红军反击赶了回去。

  “在过去的两周内捷报频传,这场战争的转折点看来终于到来了,”十一月十

  七日罗斯福总统在纽约的一次演说中这样宣布。

  “现在我们没有时间干别的,只有为争取胜利而战斗,”他谨慎地提醒美国人,

  同伦敦的温斯顿·丘吉尔的谨慎的乐观完全一致,丘吉尔善辩地说:“现在,不是

  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也许只是开始的结束。”

  对于新几内亚的日本人来说,结束的开始紧接着所罗门群岛战役的胜利也到来

  了,十一月十七日,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从米尔恩湾沿巴布亚北海岸向布纳和戈纳

  的日军基地发起进攻。

  麦克阿瑟计划这次进攻,是为了增援在科科达山道上作惩罚性进军的澳大利亚

  部队,他们正沿这条山道,浴血奋战把日军一英里一英里地往后赶。自从九月的最

  后一个星期以来,顽强的掘井将军就一直在奋力抗击,为延迟后撤付出了高昂的代

  价。他的南海分遣队已经越来越疲惫,但他还是组织了一系列坚决的抵抗,并得到

  了来自布纳的生力军的支援。十月二十一日,他们在约拉狭道上方的制高点上用临

  时凑集起来的木头和泥土垒起地堡,建立一个据点。整整一个星期,日军顶住了澳

  大利亚第十六步兵团的进攻,后者的大炮是卸成零件后由骡子队和本地脚夫从莫尔

  斯比港拖着翻山越岭运上科科达山道的。

  “该死的山道”所受到的唾骂和诅咒比敌人还要多。“湿漉漉”——这是澳大

  利亚步兵对雨季形象的称呼,现在雨下个不停,使得蒸笼似的山坡更加象个地狱。

  五分钟之内下一英寸滂沱大雨并不鲜见,倾刻之间使蜿蜒的隘路变成深可没膝的黑

  泥淖。士兵的军靴一个星期就烂成了破片;潮湿使疟疾的痛苦更加不堪忍受;在裸

  露的手臂和腿部上长满了疼痛难熬的丛林疮;成群蚊蚋日夜叮咬。食品总是短缺,

  因为第五航空队每天空投的给养——以澳大利亚土话说“饼干箱掉下来了”——掉

  得到处都是,要到丛林中去找,日本的敢死队和掉队的伤兵就躲在那里狙击。

  “昆虫的生活,从蝎子到蝴蝶,给人印象很深,”澳大利亚随军记者乔治·约

  翰逊生动地记述了他称之为世界上最艰苦的战斗的严酷情景:

  这只是暂时的,最后你对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甚至日本人都逐渐失去了兴趣。你

  的思维程序只让你意识到一件事——“山道”,也就是常常叫的“该死的山道”。

  你听到你的腿在嘎吱嘎吱地响,眼睛看着地面,心里想的是下一段泥路。你奇

  怪群山是否有个尽头。在一个几乎壁立的山坡上,用泥土砌成二千多级台阶,用小

  树加固,但是中间的土早已变成了黑泥浆,每一级都有二英尺高。爬三级滑一跤,

  没有歇息的地方。往上爬是对意志和神经的极大考验。士兵们嘲弄地称它为“金梯”!

  翻上山道,生活就全变了,生活水准下降,甚至低于原始生活程度。思想阴郁

  了,情绪中常有可怖、几乎令人毛骨悚然的成份。当人们达到灵魂和肉体极度痛苦

  的时候,似乎就愿意有病痛、伤残乃至死亡来临。在埃福基附近一段泥泞的、散发

  出腐尸恶臭的山道上,有一具日本人撤退时弃下的敌人尸体躺在一付粗糙的担架上。

  身上已经没有肉了,白骨爪子从破军装的袖口向外伸着,横在山道上。每个拖着沉

  重的步子走上这个通向隘口的山坡的澳大利亚士兵,都握一下这个吓人的骨头手,

  热烈地摇着说:“你运气好,伙计!”然后又艰难地向前走去。

  十一月二十八日,日本人从科科达的前沿阵地上被击溃,使澳大利亚人得以向

  前推进并且占领了这儿的飞机场。掘井的疲惫不堪的部队企图在库默西河上游丘陵

  地带一个名叫奥维的地方作最后的抵抗。

  麦克阿瑟将军于九月八日把他的前沿司令部迁到莫尔斯比港,他对推进速度之

  慢越来越不耐烦,指责“山道上的进展不能令人满意,部队的战术运用不当。”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