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春秋到战国_梦回汉唐【完结】(91)

  提“海权”,只会在大多数人头脑中浮现战列舰或航空母舰。这实际上是把海权

  与军事上的制海权混淆了,海权不等同制海权。制海权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术语,

  涵义是“作战中,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海域的控制权”。海权的概念则大为不同,

  海权的涉及面远不止战舰和海战。

  马汉最早提出海权时,并没有给其以明确的定义,因此后人对海权的解释也

  五花八门,但这些解释的共同点是“海权从来不是一个只关于海洋的概念,也不

  是一个简单的军事概念,它具有时代特徵。”海权的意义不仅在于控制海洋,更

  重在利用海洋。

  在历史和现实中,海权都与陆地紧密相连,并涉及经济、政治、科技、自然

  资源、国际社会等各个方面。甚至可以这样说:“海权的历史,从其广义来说,

  涉及了有益于一个民族依靠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是一种有内在联系、

  统一使用军事与民用力量于海洋,以使国家越来越强大的组织系统。”在21世

  纪,海权的概念已超越单纯地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必须包括海洋环境保护,以求

  永续地利用海洋。简单一句话,海权是一个国家利用与保护海洋、通过海洋获利

  并免受来自海洋的任何损害的综合能力,海权反应了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力

  量优势,军事力量──更具体地说海军实力──只是海权的一个支柱或关键性因

  素。

  所以,尽管中国并没有完全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但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所拥

  有的对敌对海军强大的威摄力、马六甲海峡等海上通道的控制权和以迪戈加西亚

  岛等为基地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共同构成强大的海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

  战略利益。

  任何东西都是失去后才知道它的价值,美国这次也不例外。长久以来,在美

  国的战略地位排列中,一直是欧洲、东亚、中东……这样的顺序。要不是中东有

  油,恐怕美国人根本对印度洋不屑一顾。再加上印度洋周边地区一直存在着严重

  的宗教冲突,是传统的宗教斗争主战场,理所当然成了世界上的战争多发地区。

  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中竟有近一半是在这一地区爆发的,比如三次印巴战争、斯里

  兰卡内战、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亚国家战争、

  索马里内战、埃厄战争、也门内战等等。这些战争虽然热闹,却根本不能和主要

  发生在其它亚欧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特别是和两次世界大战在大西洋和太

  平洋上发生的剧烈大海战想比,印度洋简直太平静了。这种印象使美国认为印度

  洋地区麻烦虽多,却既不致命又不难对付,在编织关系网上就自然没有在欧洲和

  东亚那样认真。

  这次中国对英美两国石油的禁运,使美国吃惊地发现在印度洋地区竟然没有

  一个英语基督教同盟靠得住的盟国。美国的一些战略家开始反思一手导致英国从

  印度撤退的罗斯福和杜鲁门是不是在获取民族解放美名的同时,也留下为后来成

  型的英语基督教同盟的致命弱点。

  英美两国的最大优点是转弯快,从不为自己的立场突然改变而脸红。既然印

  度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什么侵略、民族和人权等问题统统让路。他们根据印度

  种性社会特点,开始多方面拉拢印度上层,并通过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对印

  度展开大规模军事和经济援助。妄图通过印度一方面迂回中亚地区“新月型地带”,

  向欧亚“世界岛”的中心地区渗透,另一方面在南亚和印度洋营造制约东亚的地

  缘政治条件。一旦政治、军事上的条件成熟,美国就可以与印度联手夺回印度洋

  的控制权,扼住对东亚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英美动作连连,俄罗斯也怕失去

  这个传统盟友,便提供印度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一时间,印度左右逢源,一弹未

  发便谋取到巨大战略利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实力天平急剧地偏向印度一边。

  中国领导人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变化,立刻采取措施。在军事上,成立了印

  度洋舰队,并把现有三艘航空母舰和一半主力舰艇都统统编入。除在缅甸、马来

  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的印度洋沿岸扩建港口外,还重点建设迪戈加西亚岛基地。为

  弥补岛上纵深太窄,还特别雇用了香港的填海造地公司。在外交上,主动修复因

  攻打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与巴基斯坦受损的关系。面对坐大的印度,中巴双方

  一拍即合。

  当被降了一级在京闲赋的高翔天中将得知驻巴军事代表团的团长是原东南亚

  战区严司令之后,认为这倒是个机会,便以原成都军区山地战专家并曾任驻巴武

  官的资历毛遂自荐。严司令见这又不是去打仗,便顺水推舟地批准了。

  《从春秋走向战国》作者:梦回汉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