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舞动油龙的中国兵_占修萍【完结】(32)

  或许,这就是“兰成渝”送给老兵们最丰硕的财富。

  第 六 章:军民同心结二郎

  军民同心结二郎

  更新时间 2006-04-11 02:59:00字数 429

  成县最有价值的风景点要算鱼巧峡的《西狭颂》,是我国东汉三大著名摩崖颂碑之一。鱼巧峡峭壁夹着溪流,深潭不知数丈,猿难攀援,人难通行,如颂文所写:“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厄笮促迫,则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霞坠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

  《西狭颂》的古迹价值主要在于它卓绝的隶字书法,据说,现在每一张朱墨拓片要卖到3000元人民币。在经济大潮涌满地球角落的今天,很少有人念叨颂文的内容,但,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中国东汉时期,武都太守李翕为民施政,筑道设阁。古人认为,为官者惠政于民,政通人和,必然会感应天地,会有黄龙跃出、白鹿显象、嘉禾兹生、甘露降临,木连理生长,故而在颂碑旁刻下了五瑞图,这是对李翕修筑栈道丰功伟绩的高度评价。

  古人言,铺路搭桥,积善成德。李翕因主政修栈道而流芳百世,今天,摆脱了河沟困扰的二郎路,虽无丰碑刻于山崖,然,开路者与受益者都不会否认,一颗颗跳跃的火热之心便是无形的碑文。

  忘不了,同心开出同心路

  更新时间 2006-04-11 02:14:00字数 3064

  树高千丈忘不了根。

  修了这条众口称道的准高速,神威劲旅没有忘记二郎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帮助。

  二郎亦称二郎沟,两山夹着一条河沟,陈院、二郎两个乡的房子就建在沟旁,庄稼大多种在山坡上,少数挨着河滩的算是好地。管道要从陈院乡三官殿走,那一片全是好地,种着黄豆,部队来了,地没来得及征,马坝村支书邓森林干脆地很,手臂一挥,先施工,再征地,不能拖部队的后腿。马坝村不富裕,少部分人家连盐都吃不上,就这种状况,有没有青苗补贴,群众没意见。麦子一年成熟一次,二郎沟大多是坡地,收成不好,当地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麦子成熟前什么工程都不让。赵坝村主任、民兵连长王虎林仅有的一亩半好地麦子长势很好,过上个把星期能打上近千斤小麦。部队来修路了,豌门就四户人家,没多余的住房,王家是住房条件最好的,有两幢平房,已经把新的红瓦房让给营部了,一家七口三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屋,可远远不能解决部队的住房,整个连要住在地里。民以食为天,村民的口粮普遍不够,到嘴边的粮食,别人的地不好说话,王虎林只有带部队看自己的地。部队果然看中了他的一亩半好地。唉,麦子留不到收割时间了。他的心揪了一下,很快平静了下来,悄悄问指导员刘小平给不给青苗补贴,刘小平为难了,部队只管修路,补贴的事要找乡里。他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搭吧,有也罢,没也罢,人总不能待在露天过夜。

  二郎沟的乡情,无论于哪一村哪一户都一样地浓。

  中秋月圆,王虎林媳妇做了凉皮,老史家拎了核桃,二牛奶奶提着老母鸡,王小辉的父亲打了野兔……豌门仅有的四户人家各提各的“特产”走进了帐篷。没有压面机,官兵们半年没吃面条了,王虎林媳妇领着史大娘、王小辉母亲、二牛奶奶,又是揉面又是擀皮,让官兵们吃上了可口的面食。

  9月18日,时针挪过1点,五营三连副连长范嵘的肠子快疼断了,战士们敲响了矿山老板岳小平的房子。岳小平是个生意人,更是个热心人,见部队施工不懂打眼爆破,他主动派出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指导,借给部队钻头钻杆。听说部队有人生病,他忙开出吉普,三个小时颠簸,把范嵘送到了县医院。做完阑尾手术的范嵘回到赵坝,老乡柏永红见帐篷里潮湿,一定要范嵘住到自己的新房子,自己带着一家四口搬到了父母的屋里。连队给住房钱,柏永红死活不要,盼了多少年,就想有条路,部队来了,帮助村里干了这么大的事,部队人生病住个房子要钱,良心就给狗吃了。

  官兵们说,忘不了二郎沟,忘不了二郎沟的父母官。

  二郎乡是没有脱贫的穷困乡。古人说,要致富,先修路,乡党委的思路很明确,穷则思变,首先要改变观念,要站得高,要看得远,要先豁出去,再大把大把拿回来。乡长高小军代表乡政府发出动员令:施工通过的行政村不得用任何理由阻挡部队施工,更不能扰乱部队的正常生活,要利用部队施工的大好形势,掀起我乡的“双拥”高潮,积极参与到建设中,让二郎路成为富裕的路。书记贺俊跃挨村挨社做工作,了解群众对修路的想法。乡政府在缺少经费来源的情况下,借款5万补偿群众的土地、青苗、房子损失;管道从二郎中心小学的围墙下走,乡政府二话没说,先拆围墙,再挤出1500元进行修复。部队一来,添了几百号人,庙小和尚多,乡里选了最好的居住点:庄子小学操场,二郎庙铅锌选矿厂,店子碾米厂,岳坝洋芋地……两年来,二郎沟先后住过三个营兵力,乡里拿出5000多元买慰问品,并组织民兵支援施工,管沟回填全部由民兵完成。

  二郎沟生性就有军营血统,譬如,杨坝河庄的起名就源于一位叫杨安的将军驻扎于此,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就从这儿经过;二郎沟种植着忧国忧民的厚实,二郎沟人爱说,当年,杜甫吟着“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①,翻鞍山过二郎进四川。杜陵有诗皆忧国啊!所以,施工两年半,二郎沟没有发生一起阻拦事件,百姓们积极参与管道建设;所以,二郎沟才有了今天的准高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