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家卫士_周荣钧【完结】(17)

  文化干事班和民运科举行演讲比赛,两天比一次,一天上课学习,半天自我准备,半天比赛。姜大海请朱钢当裁判,朱钢推说这事归政委管,两个师范女学生陈蓉、林海云提意见说,司令员不关心民运工作,朱钢只得去了两次。陈蓉和林海云不愧为师范优等生,几次演讲都得了第一、第二名。

  朱钢和陈蓉、林海云几次交谈,发现陈蓉还是个文艺骨干,“陈蓉,能不能教战士唱唱歌,又活跃气氛又鼓干劲。”朱钢问。

  陈蓉闪动着大眼睛:“可以啊,唱什么歌呢?”

  “不要多,先学‘游击队之歌’、‘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几首。”

  不几天,大部分战士都能象模象样地唱起来,还搞了次歌咏赛。

  俞胜华高兴地说:“好,这就是有文化的军队。”

  一天陈蓉找朱钢:“司令员为东进支队写首歌吧,你写词,曲子我来。”

  “我哪会写。”朱钢忙推辞。

  “写一首,有感而发嘛。”俞胜华在一旁朝朱钢眨眨眼睛。

  朱钢被逼不过,只得说:“试试看吧。”

  第二天朱钢拿出歌词:

  好铁要打钉,好人要当兵。八路杀敌最勇敢,当兵要当八路军。八路扛枪打鬼子,保家卫国为百姓。

  俞胜华一看:“这好是好,不过不够抒情。”

  陈蓉却说:“司令员是专为民运科写的,以后我们发动群众就唱这首歌。”两天后陈蓉拿出歌谱,一唱娓婉动听充满山西韵味,朱钢心想这陈蓉还真有音乐才华。陈蓉把这首歌取名为《当兵要当八路军》,还写上朱钢词陈蓉曲,拿到民运科教唱去了。

  第三批三个村的发动群众工作完成,招了二十多个新兵,收来两支枪,东进支队派粮范围扩大到十来个村。

  朱钢算算新兵招了一百多,枪只增加十多支,眼前最缺的还是武器啊。

  正文 第五章 初露锋芒

  不几天,侦察队潘龙报告,利城县的夏店镇和老河口,新到两个排皇协军,各有三十多人,枪三十多支。

  朱钢眼睛一亮:“这不是给我们送**弹药吗。”俞胜华也倾向打,眼前武器是东进支队最大问题。

  其他人一听都兴奋起来,邹军连说:“两个排可是六十多支枪啊。”

  俞胜华仔细询问潘龙,:“有没有鬼子?”

  “没有鬼子全是伪军,正在拉夫好象要盖炮楼,目前住在老百姓的大院里。”潘龙回答十分肯定。

  “估计鬼子还不知道这一带有八路军,很麻痹,一般据点大都是日伪军联合驻防。乘伪军麻痹大意,炮楼没盖好,打一个突袭,全歼两个排。”朱钢指出:“这是东进支队在这一带的第一次战斗,所谓初战必胜,初战必慎,要打出八路军威风,扩大八路军影响。”

  “扬扬八路军的名。”大家都同意打。

  “还有,”俞胜华强调:“伪军对八路军不了解,要认真执行俘虏政策。对俘虏不打不骂不搜身,回家给路费,为今后瓦解伪军打下基础。”

  “政委说得对。对鬼子狠狠地打,打死一个少一个;对伪军则分化瓦解,要拉不要推,用八路军的俘虏政策使伪军战斗力下降、人数减少,而不是把伪军推向鬼子怀抱,成为铁杆汉奸。”朱钢思索片刻说:“战斗这样安排,教导队由贺大成带领负责看家,加强警备,防止我们抄敌人的老窝,自己家也被敌人抄了。部队全部出动,虽然伪军不经打,采用杀鸡用牛刀,造成大的声势逼伪军投降,争取不发一枪沒有伤亡。侦察队分两组立即出发,一组到老河口,一组到夏店镇,看住两个伪军排。大部队半夜出发,天亮前到达老河口。”

  朱钢讲到这里想起什么,问潘龙:“伪军有没有电话?”

  “有电话。”

  “好,天亮前侦察队先把两个地方的电话线剪断。老河口得手后,政委带一个排打扫战场处理俘虏,其他人随我到夏店镇,争取一天全部解决。”朱钢问俞胜华:“老河口留一个排少不少?”

  “不少,要保证在夏店镇的兵力优势。”

  “对俘虏,我的意见是,”朱钢说着看了看俞胜华:“这次不动员参加八路军,全部释放。”

  俞胜华表示同意:“让他们做八路军的义务宣传员,最近对伪军多抓多放,主要是多缴获。”

  朱钢心想和政委想到一块了,说:“但是对技术兵,还是要动员参加八路军。比如老河口和夏店镇都有电话,可能有电话兵,这些人尽量动员,电话机和电话线专人缴获专人保管。向老百姓买几十套服装,伪军的服装带回来,侦察队以后可能有用。俘虏宣传了政策再放,当官的个别谈话,了解城里鬼子和伪军的情况。”最后朱钢强调:“没有命令不许开枪,每一颗子弹都留给鬼子。”

  半夜部队出发,天刚亮到了老河口,骑兵排迅速封锁全村,部队在侦察队带领下包围伪军住的大院。

  伪军也真麻痹,宿营都沒安排哨兵。朱钢命令吹冲锋号,战士们大声喊道:“冲啊!”伪军听到声音,才惊醒过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