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绅传_王辉【完结】(14)

  乾隆看罢钱沣的奏折,命和伸和刘墉与钱沣一起前往山东调查此案钱沣怕和伸又会预先做好安排,暗中动手脚,就与刘墉商议,他一个人微服先行,由刘墉稳住和伸。和伸岂能不明白,他立刻命人飞马先知了国泰命他小心谨慎,安排好府库。和伸在府中等着国泰的复信,才好与刘墉动身,谁料国泰的复信被微服私访的钱沣查获,和伸自然是等不到了。刘墉不住的在乾隆面前催促他出发,说他拖延不行一定有什么隐情。和伸向乾隆托辞说:“他之所以屡屡借口不行,是为了现在甘肃各级官府重建。官吏考选,正是紧要关头,他身为吏部尚书,这个时候正是劳累的时候,即使拖延几天再去山东,又有什么关系呢,怎么能因此就说他存有私心呢?这番话说的胡理有据,乾隆听了也觉有理,就命他二人不要再争执,和伸也是为了国家,忠收一片,他二人立即出发也就是了。 

  等到刘墉,和伸赶到山东,钱沣已经把国泰挪用库银,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劣迹查得清清楚楚,和伸眼前无法摆脱,无可奈何,只好舍弃国泰了,当下不等刘墉立刻命人逮捕了国泰和市政使于行简。然后抢在刘墉之前,急奏乾隆他已查明历城县亏空库两数万两,山东巡抚国泰与他的关系推的一干二净,向乾隆表明自己与国泰之间绝没有什么私情。 

  经查、国泰刚一到任,济南知府冯挺就向下属勤索八万两白银借他挥霍,知行史,吕尔冒则挪用了十万两库银为他购置府第,此后,动用库银的事层出不穷,致使山东各为县的仓库,共亏空200多万两白银,乾隆立即下绍,处国泰死刑。 

  刘墉,钱沣为了能够趁此时机扳倒和伸,为国除害,就把激获的国泰写给和伸的密信交于乾隆,等到他们三人回京复命,面见皇止的时候,乾隆突然断喝一声:”和伸,你可知罪吗?“ 和伸从未见过皇上对自己如此严厉慌了手脚,扑通跑倒在地说:”皇上明察,臣此去山东,小心谨慎,秉公办案,深恐有负皇恩,就皇上明鉴。“一面说,一面在收里思量着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乾隆手中究竟掌握了什么证据,自己万不能慌了阵脚冒然认罪,且等一等,了解清楚再说。 

  乾隆将钱沣承认的密信交与和伸,看他如何反应,和伸一见密信,心中猛的一惊,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装作不知就里,缓缓的打开信,一字一句细细读着,尽量的争取时间,好想出应对的言辞,他确是机智过人,心思一转就镇定下来,装出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对乾隆说:”臣没有接到这封密信,倘若接到,臣一定会更加严惩国泰。“话一出口,不利于和伸的局面马上有所好转,乾隆的语气也和缓下来,转而问刘墉和钱沣,办理国泰一案时,和伸是否曾经从中作梗,阻挠办案,由于和伸为了以防万一,早就留好了退路办案过程中,很少插手,刘墉只得据实禀报,说和大人严词拘讯,并没有私情,乾隆顿时高兴时高兴起来,说国泰蛤是一厢情愿,和伸国之大臣,料也不会作出这种,不轨之不来,一场风波,就因为和伸的沉着机智转危为安,倘若和伸被乾隆一问就乱了阵脚,无言以对,料想一定不会逃脱严惩了。 

  和伸回到京城,面见乾隆,未等乾隆开口,即跪倒清罪说到:”奴才有辱圣命,奴才该死。“乾隆心平气和讯问和伸,阿桂奏报甘肃经日大雨,大军停滞不前,皆像此,可是实情,和伸此刻再不敢说谎,一一承认,乾隆勃然大怒,断喝道:”和伸罪不容赦“ 和伸心中一惊。浑身战栗起来,只听乾隆说:”朕前次接到奏报,说甘肃旱灾,急需捐粮之事,定是虚妄,你岂不是有欺君之罪。“ 

  和伸一颗仿佛落入冰窟,一边叩头,一边说到,”奴才到甘肃之后,确定仔细查看他库,核对帐日,未见到虚假不实之处,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此时想来,奴才心是受了贪官蒙蔽。“只此一句话,和伸已将自己开脱出来,欺君之罪自然谈不上了,至多是办事不利,受一番训斥罢了,谁知,乾隆竟接着问到:”你难道没有敢受贿赂吗?“ 和伸更是紧张,他究竟在甘肃一事上收取了多少财富,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承认下来,否则,和伸性命难保,和伸又想到了推脱手段,于是说:”奴才确实是收了甘肃巡抚送来的四颗西域宝石,只困奴才想起公主,那宝石戴在公主身上定会相应生辉,奴才才收下,现正在公主处,皇上可明察,“ 和伸既然把公主拉进了这件事乾隆也就不好再细细追究,而且,乾隆也确从公主那里知道和伸送来西域宝石四颗,公主喜爱非常乾隆竟心有不妨起来,已经认定和伸所言都是实情了,想必地方官吏狡猾多作,捉并瞒骗了他,是可能,当下转用好言相劝,这件事不管实情如何,你要补以为我日后不再犯,也就是了,朕会命阿桂继续查办此事,你就不用管了,和伸听完乾隆这番话,才敢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甘肃官吏送来的大量珠宝,现在正在他的府中,乾隆稍加盘查,就能水落石出,实在是危险之极。

  话有千万种 委婉最动听

  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到逆耳的话语,尤其是像乾隆这样的一国之君,心高气傲,整日围在身边的都是歌功颂,德的句子,思量再三,总是能将话说的委婉动听,一句违逆圣意的话,听起来会显得愈发刺耳。和珅于此更是一格外小心,出言谨慎林爽文在台湾兴兵起义之事,朝廷中的大小决策,很多就是在和珅的委婉语句中决定的,台湾起义之后,和珅举荐前去镇压的常青部队,屡屡受挫,常青无奈,只得向朝廷如实汇报,乾隆读罢公文,心中有禁有些担忧起来,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平镇起义,让天下复归太平。和珅静静的站在一旁,看出乾隆忧心重重的表情,就不等乾隆问话,走上前说:“皇止,奴才之见,林爽文之徒不过是一个寻常的贩吏走率,能有多大的本领,一定是孤注一掷,想拼几个人与他陪葬,朝廷大兵一到,他正与有不败之理,皇上必过于忧虑了。”乾隆虽然明白和珅所言只不过是宽慰自己的话,可听起来还是感觉舒畅了很多,和珅继续说道:“常青所为也有失体统,林爽文小小的叛匪,不值一提,他怎么能闹的邻近诸省都人心惶惶呢,怎么能派两路提督去惩治这伙小小的匪贼,都是奴才平日教导不够,他和如此捕风捉影,尊木皆兵哪还有一点总督的气度?”官兵“剿匪”屡战屡败,常青即使派去了两路提督,仍然是毫无战果,这才闹得邻近诸省人心思动,惶惶不安,可这样的事实到了和珅口中,竟全都是因为常青个人气度不够,小提大作了,一句话就把前方的困境化于无形之中,乾隆听了,心也稍稍放松了一些,打消了要继续派兵增援的念头,命常青率现有军队,奋力杀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