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绅传_王辉【完结】(38)

  《希斋弟督军苗疆受瘴而卒,痛悼之余为挽词十五首,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长歌以当哭云》中写:”看汝成人瞻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频。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 

  在公主与丰绅殷德婚礼上,满朝文武到公主额驸身边献礼,即使年迈的阿桂亦行跪拜礼。由是,和伸确立天下第一宠臣地位。 

  取象于钱,伸手不打送礼人

         

  贪官敛财总有一套,和伸号称天下第一巨贪,敛财更是非同凡响,权和钱本来就是并存的,有权必有钱,有钱又能买到权。权钱交易的现象在乾隆后期愈演愈烈。和伸深谙做官之道,起初一定要清如水,明如镜,然后半清,即逐步让人知道自己并非不可接触,慢慢地,掌握大权后就要大肆贪污了。 

  因此,一俟逢年过节,和伸家门口排起送礼的长龙,和伸也来者不拒,吩咐管家呼什图和刘全记好帐目,将来好按”礼“授取。给和伸送礼并不一定能得其厚爱,但不送礼者肯定会被其视为异端,永世不得翻生。 

  送礼再怎么说也是被动的,和伸不满足于此,主动招财,因为乾隆后期,由于乾隆日渐好大喜功,四处穷兵黜武,汉民、苗民常常揭竿而起,镇压起义又要花去若干军费,加之乾隆晚年生活腐化,极尽奢侈之能事,所以虽然早年国库丰殷,可经过数年的折腾,国库日渐空虚。乾隆可不管这些实际情况,依旧下令天下,搜罗奇珍异宝,这几次南巡,花掉巨额钱财。国库日渐萎缩,可乾隆还要粉饰太平,只有依赖和伸为其招财进宝了。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受尽乾隆宠爱的和伸知道自己该为主子立功才对了。 

  但是如何广开钱路了。依和伸贪婪无度的性格,不可能组织民众,发展生产,或者安定社会秩序,与民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以此增加税收,进而充实国库收入,在和伸看来,这些耗费时间太长了。而且这种”琐事“不是自己该管的。应该是地方官管辖才对,所以,他眼光盯上下属,让下属直接向自己进贡,他知道地方官有无数种方法从老百姓手中榨取油水。 

  既然地方官可以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财。和伸更会巧立名目,从地方官的腰包中收取钱财,地方官上至封疆大吏、下至知府知县以及一些捐小官的商人们每年都会向皇上进贡自己搜括到的最好的东西,他们也都知道和伸是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故也要备上一份送与和伸。每年大肆搜括天下的日子也不太多,但皇上生日、皇后、皇太后生日具必不可少的,借着做寿的机会,和伸就会暗中知会各地大小文武官员:要讨得圣上的欢心务必送上奇珍异宝。不仅如此,和伸甚至打起了外国的主意,安南、流球、朝鲜乃至英国的使者在每年也不得奉上一份大礼,供乾隆及和伸挥霍,尽管乾隆心里美滋滋的,可还想保持自己的圣君形象,几次下谕旨,让大臣中止在圣上诞辰送礼。但众人做官多年,早已厮混的娴熟,各种为官技巧也娴熟于心,谁都知道此乃皇上的官样文章,因此,送礼现象”屡禁不止“,乾隆也就不再颁布上谕了。 

  这么一来,百姓就更加疾苦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各级官吏不会自掏荷包来奉献给皇上,他们只会向百姓巧取豪夺,加重盘剥,甚至不顾农民死活,各地税收也是日趋严厉,税种更是多如牛毛。就以北京的崇文门税务口为例吧!和伸所定\的高税率几乎达到雁过拔毛的地步,寻常百姓宁愿绕道而行,也不愿过其门,为了更好地控制京城税务,和伸打破惯例,兼任了本应由内务府掌管的崇文门税务监督,有了和伸的控制,崇文门便天下知名了,清人陈焯在《郎潜纪闻中》记载:”天下榷税之关,以京师崇文门胥吏最侈且暴。“为了征税,甚至连进京朝圣的官员,赶考的举子都不放过!陈焯在其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崇文门税收情况可见一斑。”凡外吏入都,官职愈尊,则需索愈重。大臣展觐,亦从无与较者。吴江陆中丞以山东布政使陛见,关吏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被子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竣还之而去。“可见,崇文门税关在行人带随身衣服时都要收税。而且,即使是外省大官亦不留丝毫情面。 

  为了更好地敛财,和伸兼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内务大臣多年,在和伸入主内务府之前,内务府由于要承担内廷各项活动费用和皇帝的一切开销,所以经常入不敷出,史料记载:”本府(内务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和伸接手不到几年,便化腐朽为神奇,内务府便”岁月盈积,反充外府之用。“因为崇文门税收被纳和了内务府。层层盘剥肥了乾隆和大小各级官吏,却苦了百姓。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道:”乾隆的军旅之费、土木游观,与其不出正供之费,岁无虑亿万,悉索之和伸,和伸索之督抚,督抚索之州县……“可见和伸是乾隆钱产的代理人。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时值乾隆帝八十大寿,和伸借机举办千叟宴,又举行有1500只火锅的火锅宴。”皇帝虽气节省,而群下奉行,务极侈大,内外宫殿,大小仪物,天下新办。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饰以金铢翡翠,假山亦设等院人物,动其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帑,外而列省之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内而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又以两淮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云自南京所造,及其输政云。“和伸为了敛财,不惜克扣官员俸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