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绅传_王辉【完结】(45)

  和珅经此一劫而不倒,心里反而暗暗感激永贵,是永贵让自己看清了朝臣的真面目,哪些人是附合自己的,哪些人是忠心耿耿地,这次心里终于有了答案,他更感激永贵之子伊江阿,是以后来对伊江阿着力提拔。永贵父子两一正一反地帮了和珅的忙。

  而对指责过他的那帮朝臣,和珅并没有马上与他们翻脸摊牌,他知道自己现在羽翼未丰,便与一帮朝臣虚与委蛇,笑而相迎,虽然心里异常痛恨,但他在等待一个机会,在和珅的心目中,对待这帮骑墙派要么应付敷衍,要么不一棍子打死,现在在自己没有绝对实力,能拉拢的当然极力拉拢。

  通过此次事件,和珅深感培植自己党羽的必要。于是他确立了以自己为中心,弟弟和琳与福长安为左右辅佐的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官僚体系。

  和珅了解人性,更了解读书人的品性,因为和珅自己文武全才,也算是半个读书人,他知道读书人很多受儒家礼仪毒害太重,读着读着就成了奴才了,读书人的最大理想是金榜题名,其实也就是为皇帝做奴才。对于这些读书人,和珅也不讨厌,他厌憎的是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因此,在科举考试中,他录取对己死心踏地,忠心耿耿的读书人,而对于不肯与自己合作的人,即使已经上榜,他也会百般借口来阻挠这些人入仕,故“天下士人,几出和门”。形成了自己的“和家班底”和控制了科举和官吏选拔后,和珅要开始对异己动手了,因为他已忍了太久,表面应付他已经厌倦了,他现在有了足够多的实力对付于与自己对抗的人,无论是阿桂还是永贵,还是刘墉,别的小官吏不必说了!

  对异己者表面应付

         

  对待异己者,和珅从来不手下留情,他绝不容许永贵弹劾自己时群臣同声反对自己的情形再度出现,因此,他要寻求时机,一个一个地打跨异己。而且又要向骑墙派的群臣显示威风。

  从谁着手呢?李侍尧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李侍尧“短小精敏,过目成诵。见属僚,数语即辨其才否。拥几高坐,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人皆惊惧。”而且是明末名将李如枢之后,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其父李元亮也尝为户部尚书。因此,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他拥兵自重,由于战功卓著,乾隆先后册封其为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元贵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因此,他异常高傲,不把和珅放在眼里,和珅虽为军机大臣,但年尚不到三十,故李侍尧自恃“年老位高,平日儿视和珅,和珅衔之。”而和珅本性“阴毒,少有嫌隙,必致中伤。”和珅气量狭窄,心胸狭小,而且正需要扬马立威,其他朝廷重臣如阿桂,永贵自己又动不了,于是决定拿李侍尧开刀。杀鸡给猴看。

  恰好手下海宁新迁沈阳奉天府尹入京面圣谢恩,海宁“入京谢恩,历辞和珅。和珅私问侍尧动静,海宁言,侍尧贪浊无厌,畏其消责,尝赂二百金为寿于生日。”和珅正愁没有借口,这次海宁总算为其提供了线索,于是大大褒奖了海宁一顿,叫他有空再举报李侍尧的罪状。端茶送客后,和珅心情十分美好,李侍尧啊李侍尧,你平素瞧我不起,在群臣面前不给我面子,这次你的把柄落在我手上,我一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吩咐书童笔墨侍候,连夜写好奏折。于次日早朝启奏乾隆帝,乾隆虽宠李侍尧,但见其拥兵自重,有时对自己不敬,心想借机杀杀各封疆大吏的威风也行,不能象祖上康熙那样过于宽待臣下了,而且,在和珅添油加醋的游说下,乾隆怒火更盛,便下旨派和珅为钦差大臣,亲赴云南审理李侍尧案。

  和珅率领众多奴仆和前锋营军士浩浩荡荡地开赴云南,一路骚官扰民,自不必说。为了更好地审查李侍尧,乾隆又派刑部侍郎喀凝与和珅同去。和珅一到云南,就派兵团团围住李侍尧的户部,他知道,一人若是贪污其管家必然知道很多内情,于是首先拘捕李侍尧的管家,几经严刑拷问,管家终于撑不住了,提供了李侍尧贪污腐败的第一手材料。人证物证俱在,而且所有贪污事宜无不通过老管家,老管家叛变,李侍尧不得不俯首认罪,“自承得道府以下馈赂不讳。上震怒,谕曰:“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恩婪索,朕梦想不到!”夺官,建诣京师。”

  虽然乾隆下旨逮捕李侍尧到京城,又剥夺了李侍尧的官职,但和珅心里不太满意,以和珅的处事原则,要对付一个人一定要斩草除根,不给他留下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他又多次审问李侍尧,在严刑拷打之下,李侍尧又供出一些鲜为人知的贪污细节。和珅知道乾隆只是想惩戒一下李侍尧,并不是想杀他,所以他又玩了个小计谋,在启奏乾隆时,和珅没让乾隆斩李侍尧,而是提议“私人暂监候,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同时又把李侍尧的贪污材料呈给大学士和九部九卿,让大学士们义愤填膺,果然,其他臣子见李侍尧贪污之臣,纷纷请求圣上处以斩决,如此才能平复人心,但乾隆还是以为李侍尧是人才,可以让其戴罪立功,不忍心把一个封疆大吏杀了。但又不要拂群臣之议,于是“复下各直省督抚议。各督抚多请照初议定罪。”江苏巡抚闵鹗元为人比较机灵,了解乾隆为什么让各省督抚商议的目的,看出了乾隆的惜才之心,于是启奏道:“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力。请用议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这话正好说到乾隆心坎上了,心里暗夸闵鹗元识大体,懂圣意,将来定找机会提拔他。于是乾隆正好借机找这个台阶下,他下诏说,应江苏巡抚所请,李侍尧罪不当立诛,可暂时收监,改为“斩监候。”斩监候是清时的一种刑法,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判处死刑,缓期多少年执行,也即死缓。”于是,“命囚刑部,籍其家货,有黄金佛三座,真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之株。此是侍尧进贡物件而还给者也。盖藩镇贡献有九种物每以三种还给。大约侍尧贪赃五分之三入于世贡,故皇帝心欲宥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