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绅传_王辉【完结】(51)

         

  和伸在朝为官。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与已不和的同僚,对于那些官职低微,势单力薄的官员,和伸总是想办法让他们丢官弃职,排挤出官场,面对那些根抵深厚,可以同他抗衡的朝廷大员们,和伸也有办法,他会让他们在应接不暇的政事中疲于奔命,无暇与他相争。 

  在和伸的同僚中,他最为忌惮的也许就是阿桂,阿桂,姓章佳氏,字广庭,他的父亲是大学士阿克?,阿桂在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考中举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即跟随当时的兵部尚书班年参加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后来经过累次升迁在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26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内阁大臣。工部尚书,驻扎在伊犁,从此,阿桂在朝中的地位一天天提高,等到和伸飞皇腾达的时候,阿桂早已经是乾隆朝无可替代的一位重臣了,乾隆也深知阿桂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所以,对他特别器重,虽然和伸在乾隆面前能争得宠信,但明眼人还是可以看出来,乾隆真正倚仗的还是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的阿桂,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甘肃省境内撒给尔回教爆发了新旧两支教派的矛盾,清政府派兵支持老教,镇压新教,新教教民奋起反抗,在苏四十三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一时间波及兰州、形势紧急,消息传到朝中,乾隆下令命额驸拉旺多尔济,带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额森特带兵征付,命和伸为钦差大臣,前去督军,和伸正暗自得意,皇上如此信任自己的时候,乾隆略一沉吟,又把和伸召了回来,把命令改成和伸同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甘肃,和伸先行,等阿桂到达甘肃后,和伸听从阿桂约束,这件事让和伸怨怨不已,这不分明表明乾隆怕和伸能力不够,心里面更加倚重阿桂吗,不只乾隆是如此,就连军中的战将也都瞧不起和伸,史书中记载,和伸到达甘肃之后,急于求胜,强令海兰察等人进攻起义军,结果因准备不足,地势险要,遭到起义军的痛击,反而被起义军占领了险要道口,等到阿桂到达甘肃,和伸反咬一口,把失败的责任全都归之于将领不听调遣,阿桂听后不置可否,遂升帐派兵,诸将都听从号令,不见一丝不敬,阿桂转身问和伸、和大人不是说诸将不听从调遣吗,这又是为何,和伸要更加怀恨在心了。所以,和伸对阿桂的嫉妒、怨恨由来已久,又没有能力彻底整倒阿桂,只好想方设法不让阿桂留在京城,全国各地四处奔波,阿桂平定了甘肃的起义之后,立刻被乾隆下令命他在甘肃查清“捐监”一案,审理王禀第等人的贪污问题,提着又被调往黄河,治理黄河在河南青龙冈一带的决口,赈济灾民,修筑堤坝。不允,浙江义爆出了陈辉祖贪污的案件。阿桂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的赶去处理。从此,阿桂几乎没有在京城呆过多久,整年在各地奔波,阿桂对国家一片忠心,也不辞劳苦,为了国家还是毫无怨言,只是阿桂早就知道和伸是朝廷的一大祸害。想为国为民除害,却不能如愿。据洪亮吉在他的《书文成遗事》中记载: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阿桂年逾八旬,身染重病,在病中对家人说:“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恩遇无比,可死;子若孙皆佐部务,无所不足,可死;忍死以待者,实欲待皇上,亲政,犬马之意得一上达。”阿桂一生,戎马倥偬,无怨无悔,唯一遗憾的是不能亲眼看到嘉庆帝亲政,辅佐他亲手为国翦除和伸这一大祸患,阿桂终于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在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八月,他八十一岁之际,赉志而没,此时距乾隆驾崩,嘉庆查抄和伸还有整整二年时间。 

  如果说阿桂是凭着累累战功与和伸抗衡,那福康安则是在军功之外又有显赫的出身,却依然不是和伸的对手。福康安系出名门,他的父亲傅恒是乾隆的名臣。官拜大学士,他的姑姑是乾隆帝的孝贤皇后,福康安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曾历任桂林,成都,盛京将军,和云贵、四川、两广、闽浙的总督,镇守各处重要的边陲省份,乾隆对他的赏识也不亚于阿桂。给了他非同一般的荣誉。对他为太子太保,一等嘉勇忠锐公和郡王贝子,乾隆末年,台湾林爽文率兵起义,清政府派去的将领常青,皆*无能,屡战屡败,致使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沿海诸省的民众也纷纷群起影应,搞的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和伸见状,忙向乾隆推荐任福康安为主帅,去平定台湾叛乱。乾隆于是把远在甘肃,时任陕甘总督的福康安调到福建。任命他为将军,率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增援的绿营兵各二千人,连合福建原有的几万大军,攻打起义军,福康安明知台湾一战凶险异常,却也不敢抗旨不遵,只得领兵前往,和伸把台湾这一困难的局面轻而易举的就抛给福康安。福康安果然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与起义军在丛山密林中周旋,经过一年的苦战才平定了起义,擒获义军首领林爽文。 

  和伸对福康安采用了对付阿桂同样的办法,设法常年将他安排外任,这样,满朝中就再找不到一个可以与和伸一争高下的人,和伸得以只手遮天,横行无忌。 

  学会相安无事、周舟共济也是缘

         

  与和珅同朝为官的,除了地位显赫的阿桂和福康安,还有两位有名的大才子:刘墉和纪晓岚,刘墉以书法闻名,是清中叶四大书法家之一,有人许他的字“貌丰骨劾,味厚神藏”,当时名满天下,诗作亦是不俗,而且他为官清廉,爱民、忠于职守,是有清代的名翰林,他的事迹经过长久流传,还被后人编为《刘公案》刊行天下,纪晓岚在乾隆一朝也是文名卓著,他实际负责主编《四库全书》,而且他的笔体小说记《阅微草堂笔记》,至今还为人广为乐道。他们两人全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人又都很正直,早就看不惯和珅的胡作非为,经常想办法捉弄和珅,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和珅对他们的百般戏弄装聋作哑,逐渐学会了相安无事,有时也会不甘心,同他们较量一下,却每每因为智不如人,落得个狼狈的下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