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淬中华_大风【完结】(237)

  冯华赞许地点点头:“小宇说的不错呀!还真让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看得很准,这两点确实是咱们当前最大的困难,别停下来接着说。”

  周天宇苦笑了一声:“华哥!你就别挖苦我了,其实能看出这两点的大有人在。目前,关键是如何尽快获得建设特区所需的发展资金,否则咱们的一切设想都无从谈起……”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三十八章艰难的起步(下)

  早晚都能感到的明显寒意,偶尔飘零的落叶,让人觉得秋天真的是到来了。山川明净,碧空如洗。清新的空气,飒爽的秋风,本来应该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季节。可是经历了战火劫难的辽东大地,没有谷子的金黄、没有高粱的嫣红、没有棉花的雪白、没有果实的五彩缤纷;有的只是断壁残垣,有的只是遍野凄凉。

  虽说金州半岛的秋季雨水向来较少,可今天一大早,阴沉沉的天空便在一阵凉风中飘起了细密的雨丝。周天宇打开房门看了看天,眉头禁不住轻轻地皱了一下,这样的天气对今天的安排可是有一定的影响。略微沉吟了一会儿,他还是径直穿过院子,向着外面行去。周天宇来到金州已经近十天了,真的就像冯华所说的那样,确实有一件涉及政治的事情在等着他。

  冯华和义勇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在辽东崛起,列强们虽然暗暗感到惊讶戒惧,但并没有太将其放在心上。大清国这个腐朽没落的东方帝国就是再多出几个如冯华、刘永福一般的名将,也不可能阻挡住它老朽的身躯日益衰败下去,《马关条约》不是还一样签订了吗?然而,接下来发生地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却让他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冯华。《变法自强疏》引发的席卷全国的变法维新热潮、冯华与浙江温处道袁世凯受命编练新军、成立以冯华为办事大臣的旅大经济特别区,每一次冯华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主角。列强们终于意识到在东方古老的天空上,一颗新星开始诞生,一个足可以影响大清国未来命运的强势人物已经出现。如果他们想维护甚至扩大各自国家的在华利益,就必须尽快与冯华和新成立的旅大特区建立联系,以期最大限度地加强自己的影响。

  就在各国都暗自策划该以何种方式与冯华和旅大特区打交道之际,又一件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事情以冯华和义勇军为中心拉开了序幕。曾经在日军势如破竹般的攻击下,被人们认为只是昙花一现的台湾民主国突然出现了强势反弹,他们在新竹、中坜等地七战七捷,不但全歼了日军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第一旅团,而且自旅团长川村景明少将以下无一漏网。台湾以及远东的形势的扑朔迷离,令列强们也不得不再一次调整自己的对华策略,而这件事的真正主角冯华和他的义勇军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此中的关键。尽管大清国已经断然对义勇军参与此事进行了否认,但列强们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几乎一致认定新竹-中坜大捷绝对是义勇军精心策划出来的。冯华和义勇军所表现出来的强劲实力以及越来越大的对局势的影响力,使得每一个企图染指中国的国家再也不敢对其等闲视之,纷纷借着旅大经济特别区成立之机派人前来探察。

  周天宇刚一到达金州,就被冯华任命为兼职的特区外事办首席长官,马忠骏被任命为常务副主任,陈五阳、贺菱、龚芳等人也都暂时抽调到这个新设立的部门。外事办除了负责相关的接待工作,还要向各国代表介绍特区的基本情况、解释相关的工商业政策,并借机表达特区与各国进行合作的愿望。

  虽然周天宇是真的对这种事不感兴趣,但作为义勇军的主要领导人,他十分清楚能不能处理好与各列强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义勇军和特区今后的发展。从当前的情况分析,完全从国内解决建立特区所需要的资本和技术难题是不太现时的。靠朝廷投入应该没有多大的希望,以它如今极度窘迫的财政状况,能把这答应的50万两银子给全,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更别说持续不断的给予支持;利用民间资本,不但缺乏把民间资金集中起来的有效手段,而且技术力量更不成熟,很难满足特区发展的要求。

  不过,这些问题对已经进入垄断经济,急于搞资本输出的欧美列强来说,却是一件具有相当大吸引力的事情。不可否认,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极大,不仅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而且便于列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掠夺中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阻碍。可这一切对于义勇军和刚刚成立的旅大特区来说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国门已经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单凭义勇军的一己之力又怎么能改变这种局面呢?还是华哥说的对,迅速发展旅大特区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既然我们目前没有足够的能力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如就充分利用外国的雄厚资本和技术力量进行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这件事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义勇军手里,而且合作的对象、经营的方式以及采取的手段都必须细细加以斟酌,旅大特区的发展决不能受制于人。

  周天宇不急不缓地走在通往南金书院的路上,任由那纤小得几乎看不出来的雨丝飘落在自己身上。而他的后面除了自己的弟子陈五阳外,还有一个身材矮小、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与之并肩而行。这个中年人叫方伯梁,广东开平人,曾经是第二批留美幼童的成员。他1873年6月由黄胜率领赴美,1881年8月被迫与其他93名留美幼童一起辍学回国。回国后,他先是被送往天津电报局,然后又被派往了张家口电报局,来特区前是张家口电报局的副主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