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淬中华_大风【完结】(52)

  此刻,冯华把眼睛瞄向桌子上的学员名单:王承斌,字孝伯,奉天兴城县人,生于同治11年(1873年),是13名外地前来应召的年轻人中考试成绩最好的一个。

  看完王承斌的学员表,冯华又在名单上寻找到另一个曾经引起他注意的学员:冯德麟,字麟阁,海城人,生于同治5年(1867年)是原二连的一排长,名字与奉军初建时期张作霖的那个老“搭档”相同。冯华虽然知道有“冯德麟”这个人,但是对他的生平经历并不很熟悉,主要还是因为他儿子“冯庸”是与“张学良”齐名的东北四公子之一、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冯庸大学的创始人,才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因此,冯华现下也闹不清眼下这个英武的汉子,是不是就是那个曾经被袁世凯任命为奉军28师师长的冯德麟?

  冯华觉得既然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这个世界,就有可能会遇到那个时代的知名人物。而凡是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恐怕也不是平庸之辈。对这些人,能用的还是要大胆使用,绝不能把人才埋没了啊!

  经过三个月的发展,根据地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使“龙口街”变得更加兴旺繁荣,而且也在悄然的改变着这里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

  由于义勇军的进驻和几个工厂的建立,士兵有津贴,工人有工资,无形之中增加了两千多人的消费需求,这对龙口街这个弹丸小镇的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街面更趋繁华,物流更加活跃,城镇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更有一些外地的工人已经开始把家眷迁移过来。虽然经济繁荣增加的收入还微不足道,但是已经开始有了小范围市场经济的雏形。当然,在现阶段、在战争时期还少不了计划经济,可是冯华也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希望。

  吴秀英的被服厂,在设立之初主要是想解决根据地一些孤寡、没有依靠妇女的生计问题。随着义勇军的发展,部队的服装、鞋袜、衣被,子弹袋和手榴弹袋都需要统一解决。被服厂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目前已有女工六十多人。虽然不少人反对女人抛头露面,但由于这些女工衣食有保障,还发工资,仍然吸引了许多家境贫寒、衣食无着的妇女找上门来。冯华发现,只是一两个小工厂,就已经初步改变了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假以时日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一系列“发展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义勇军在“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百姓中的声望日益增涨。但由于在观念、立场以及利益等方面的一些冲突,义勇军与当地一些士绅名流之间也有了不和谐的迹象。冯华深深的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义勇军要想站稳脚跟并进一步发展壮大,还必须取得这些人的支持。

  义勇军在挥发河地区的影响,主要是从剿匪的军事胜利、由军事胜利引发的对义勇军及其领袖人物的神化、良好的军纪以及一系列改善百姓生活状况的政策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冯华感到要想缓和与这些士绅名流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义勇军对百姓和士绅的影响,必须还要从以上几点入手。

  经过深思熟虑,冯华认为:根据当前的情况,最有效的措施乃是恩威并施、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对当地士绅名流、富商地主投资工商业给予更大程度的优惠,换取他们对“减息”等项损害富户利益的政策予以让步,促进他们向民族资产阶级进行转变;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义勇军领导权的控制,向士绅地主展示义勇军的实力,形成一种军事震慑力。

  经过与邢亮、周天宇、李九杲和黄德贵几人商议,他们决定在九九重阳来临之际搞一次军事比武大演练。为了使演习能达到震撼性的效果,周天宇建议把存放在落虎崖的那二十门火炮运过来。另外无名洞里剩下的几台车床和一些原材料也应全部运至兵工厂。

  重阳节前一天,“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的那些士绅名流们都接到了义勇军“欢度重阳军民联欢”的邀请。在联欢会上,冯华首先感谢四乡父老对义勇军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是民间艺人和义勇军宣传队演出的节目。联欢会后,邢亮代表义勇军宣布:下午,义勇军将进行军事比武表演,欢迎诸位和四乡父老光临参观。

  北圩门外临时开辟的大操场周围人山人海。贺国光、冯华等义勇军领导人,龙城、关街和二道江等地的团总、商会会长以及四乡知名人士约六十余人,在临时搭建的检阅台上就座。有不少人对自己能够登上检阅台,与冯华、邢亮这些神奇人物一起检阅义勇军,感到受宠若惊和无上荣耀。

  这次比武表演是冯华、邢亮和李九杲精心策划的,他们在征得贺国光、张立三的同意后,在全军中精心挑选出了480名战士组成受阅部队。

  宣传队用他们能够找到的各种乐器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虽然远不及军乐队的演奏那么壮观、雄浑,但由步兵、骑兵、炮兵、特种兵等九个方队组成的受阅部队,伴随着军乐,踏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时,还是震撼了主席台上的参观者和四周围观的乡民。

  首先通过主席台的受阅部队是由横八、竖八64人组成的仪仗队,红旗猎猎,雄武壮观;后面依次是步兵一方队,一色的M1式半自动步枪,刺刀闪耀着摄人的寒光;步兵二方队,那些带着两条腿的96式轻机枪让许多人开了眼界,看了个稀罕;再后边那些几个人扛着的重机枪、迫击炮;几匹马拉着的山炮、野炮让台上台下所有的人张口结舌,看直了眼;由毛色深浅、个头高矮几乎没有差别的64匹枣红马组成的骑兵方队更是让人精神振奋;尤其是战士们高呼着:“练好本领,保家卫国!”的口号时,更是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